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基础(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元分析

【答案】(1)元分析:是应用特定的设计和统计学方法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整体的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2. 研究的质量

【答案】研究的质量:指一个研究在设计、实施和分析过程中防止和减少系统误差(偏向)及随机误差的程度。

3. 随机现象

【答案】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试验或观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而且在每次试验之前都无法预言会出现哪一个结果的现象。

二、简答题

4. 根据选题的原则,请从日常观察、实际需要、理论等方面至少提出5个心理学的研究问题。

【答案】选题原则的四个基本特征主要有:课题是可行的;课题是清楚的;课题是有价值的;课题是符合道德的。因此,从日常生活、实际需要、理论等,我们可以选择研究的课题主要有:

(1)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分析;

(2)企业文化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3)大学生求职焦虑研究;

(4)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研究;

(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家庭积极教养方式研究。

5. 简述两类错误的关系。

【答案】(1)类错误和类错误的定义

类错误是指在否定虚无假设类错误是指在接受

(2)两类错误的关系 ①不一定等于1。错误和错误是在两个前提下的概率,是拒绝时犯错误的概率(这

为真”是接受时犯错误的概率(这时前提是“为假)。 时前提是“接受对立假设时所犯的错误,即将属于没有差异的总体推论为有差异的总体时所犯的错误。由于这类错误的概率以表示,又常称为错误。

为真时所犯的错,这类错误也称为错误。也就是说,接受H 。时并不等于说二者100%的没有差异,同样有犯错误的可能性。两类错误的关系: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不可能同时减小或增大。两个总体的关系若是确定的,

增大,就减小;减小,就增大。 ③要使第类错误的概率保持在需要的水平上,而控制第类错误的概率,有以下方法:利用已知的实际总体参数与假设参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合理安排拒绝领域的位置,确定选择双侧检验还是单侧检验,如果是单侧检验,确定是左侧检验还是右侧检验;加大样本容量。

6. 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变量是哪些?

【答案】心理学研究中变量的主要主要有:

(1)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

①刺激变量简称S 变量,是指已知的对有机体的反应发生影响的刺激条件,包括研究者可以

a. 自然性刺激和社会性刺激;b. 具体性刺激和抽象性刺激;操纵和控制的环境特征,其形式主要有:

c. 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

②机体变量也称被试变量、属性变量,是指被试本身对行为反应有影响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分为稳定特征与暂时特征,还可以分为生理上的特征和心理上的特征。

③反应变量指由刺激引起的有机体行为的任何变化。人对刺激的行为反应可以分为言语行为反应和动机行为反应。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度量:a. 速度;b. 准确性;c. 难度或量表分数、评定分数;d. 次数或机率;e. 幅度和强度。

(2)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①自变量指在实验中被实验者加以操纵的变量。只要研究者认为能够影响行为,并能够对其进行操纵,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都能够成为自变量。

②因变量是在实验中被试对刺激做出的反应,即实验者观测和记录下的随着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被试行为反应值。因变量依赖于实验者对自变量的操纵。

③控制变量指在实验中实验者需要通过保持恒定等方法使其中立化的潜在变量。

7. 思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答案】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定性分析是对研究结果的“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本质,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进行心理教育科学研究,定量分析主要有统计分析和测量方法,而统计分析又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通过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对事物的定性分析必然导致对事物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更精确的定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的任何现象、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心理与教育科学研分在搜集了研究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加工整理后,就要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揭示心理和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总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既要从质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又要从量的角度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也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互为基础,互相补充。

8. 如何理解两类错误? 试简要说明什么是小概率事件原理。

【答案】(1)两类错误:

①实际成立却否定了它,称弃真错误或I 型错误、型错误——即“错误地丢弃了真实的

:”,统计量z 值不论多大其尾端仍有概率,只是推断时将其作为小概率事件忽略不计了,做出正确结论的概率只有95%,而不是100%。

②实际不成立却接受了它,称取伪错误或II 型错误型错误——即“

错误地择取了虚假的

成立前提下x 真实抽样分布尾端被概率临界值截出的区域;x 原本的接受域而被误认为来自于 却因落入了”。注意,区域是在来自于总体(2)小概率事件原理

通常认为某种事件在一次抽样中不会发生,称为小概率事件原理,它决定了推导结果是否和抽样事实发生矛盾从而零假设是否有误。确定是否接受零假设的小概率标准称显著性水平,

记作通常取或0.01显著性水平在抽样分布右侧截出一段区域。

9. 试简述各种抽样分布的概念和特点。

【答案】(1)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 设一总体平均数为准差为方差为称该总体为母总体。现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表示平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 为抽样分布的标准误(SE )

则其相应的均值的抽样样本平均数记为X ,则称该样本平均数的概率分布为均值抽样分布。通常记该分布的平均数和标其中,称,因此,可以通过增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抽样分布的标准误越来越小(因而峰度越来越高)大抽样的样本容量来降低样本平均数的抽样误差。若母总体

分布始终是正态分布,x ~

(2)比例的抽样分布

假设总体无限,某事件A 成功概率为p ,失败概率为q=l-P,从中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即n

,则对A 事件发生的比例P (成功次数x/样本容量n )的抽样分布。 次二项试验)

事件A 成功次数x 的均值np 和标准差

同。特别地,大样本时(np 或nq 较小者

(3)t 分布

t 分布:是一种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应用在当对呈正态分布的母群体的均值进行估计。它是

,不论母总体分布如何,只若样本容量足够大(大样本)要总体参数有限且总体容量至少是样本容量的2倍,则均值抽样分布近似正态。 同这里抽样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仅仅是单位不)该抽样分布为渐近正态分布。同样,当总体比例(即先验概率p )未知时,可用样本比例(x/n)估计P 计算抽样分布均值和标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