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812公共政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趋势外推

【答案】趋势外推是预测的方法论基础的一种。趋势外推把过去观察到的趋势扩展到未来。它假定过去发生的事情在未来也将会发生,只要没有新的政策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干预而改变了事件的进程。趋势外推的根据是归纳推理,即一种从特殊的观察陈述(如时间序列数据)到一般结沦的推理过程。在趋势外推中,通常是从一系列时间的序列数据开始,把过去的趋势推断到未来,然后寻求有助于证明这种推断的规则和假设的帮助。

2. 政策监测

【答案】政策监测是指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的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根据政策监测的不同时态,政策监测可以分为事前监测、事中监测和事后监测三种。

3. 混合扫描模式

【答案】混合扫描模式由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A ·埃泽奥尼提出。他的模式试图将全面理性决策和渐进主义模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埃泽奥尼宣称混合扫描理论把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两方面都考虑到了,在一些场合,全面理性模式是合适的; 而在另一此场合,渐进模式是合适的。一言以蔽之,混合扫描理论是渐进主义和理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二、简答题

4. 应如何划分政策分析过程的步骤?

【答案】综合政策分析家们的观点,可提出一个包括如下八步的政策分析过程模型:问题界定、标准设立、方案搜寻、结果预测、方案抉择、政策执行与监测、结果评估和政策变迁。具体内容如下:

(1)问题界定

政策问题并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情况或“事实”,而且也是一种感知活动的过程,涉及人的利益和价值(观)。决策者所面临的往往不是一个既定的问题,必须首先界定所面临的问题及发现问题的根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在问题界定的过程中,要注意被分析问题与其他问题的关联,把所有问题看成一个整体,把被分析的问题看作所有问题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放在问题系统中去加以考察。

政策分析过程中的问题界定这一阶段的任务:

①消除不相关的信息资料,用数字来说话,抓住焦点或关键因素,明确界定问题。

②分析者应弄清当事人可能解决的问题是否存在,应该能够提供第一手关于问题的陈述,应该能够估计分析者所需的时问和资源。

③当备选方案被派生和分析时,问题的其他方面可能要加以界定,这就出现问题的重新界定任务。

(2)标准设立

为了比较、测量和选择备选方案,必须设立相关的评估标准。通常使用的标准有:成本、净收益、效果、效率、公平、容易管理、合法性和政治上的可接受性等。分析者必须推导出这些日标或标准,还必须明确说明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标准; 分析者必须辨明那些对被分析的问题具有核心性作用以及对决策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来说具有关键性的标准,寻找满足这些方面的各项标准。

(3)方案搜寻

分析者应清楚当事人及相关党派或团体的价值、目标和目的。设定标准、知道当事人想要什么,有助于分析者产生备选方案。尽可能考虑备选方案的广泛范围是非常重要的。决策者自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资源,政策过程的其他参与者的思想也可能是有用的。同时,非行动的备选方案和现状的最小变化的备选方案也是值得考虑的。一系列备选方案应该包括作为基本案例的现行的政策,通过将其他政策与现行的政策比较,就有可能决定一个新的政策是否更好,并估计可以期待的改善有多大。勤于思考可能是搜寻备选方案的个最有效的办法,备选方案可以通过研究、分析和实验,通过头脑风暴技术和脚本写作等方法来寻找。此外,通过类比,借鉴别的地方解决类似问题的办法,可能也是一个很好的备选方案的来源。

(4)结果预测

政策未来或政策结果的预测是政策分析过程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它构成政策方案的评估、比较与抉择的基础。对政策的未来或结果的预测能力及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政策分析能否成功以及政策执行能否取得预期结果。通过预测,可以获得有关政策方案的前景及结果的信息,加深对政策问题、日标和方案的认识。

(5)方案抉择

在这一阶段,要根据预测的结果,对备选方案加以比较分析,并作出抉择。必须对备选方案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政治一行政可行性方案加以比较。在方案的抉择中,必须注意技术上优越的备选方案和政治上可行的方案之间的差别。

通常,很少只有惟一的一个可接受的或合适的备选方案这种情况。不仅不同的方案诉诸不同的利益群体,而且两个或更多的备选方案可能产生大概类似的结果。

(6)政策执行与监测

政策执行是介于在政策规划和政策评估(结果评估)之间的中介环节,是将政策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多方面,一般可以概括为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因素和政策以

外的因素三种。

美国学者史密斯则认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①理想化的政策。指合理、正确的政策。

②执行机构。指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

③目标群体。亦即政策对象,政策的直接影响者。

④环境因素。指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中那些影响政策执行的受政策执行影响的因素。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充分、有限理性、既得利益偏好、意外事件等因素,使得政策方案被误解、曲解,滥用政策或执行不力,直接影响了政策执行结果。因此,必须对政策执行过程加以监测,以保证正确的政策能得到贯彻实施,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策偏差。

(7)结果评估

即使一项政策(方案)被执行之后,仍然会产生诸如政策问题是否己被恰当地解决了以及被选中的方案是否被恰当地执行了一类的问题。这要求在政策执行中必须对政策及项目加以监控,以保证它们不被任意改变,偏离原来目标:必须测量它们现有的效果,看看是否取得预期的结果,决定它们是否继续、修正或终止。

5. 备选方案的主要来源?

【答案】(1)备选方案的概念备选方案是决策者解决政策问题的行动过程的选择,或是达成政策目标的可供利用的手段、措施或办法。

(2)备选方案的主要来源

①由政策问题的性质以及政策目标所派生;

②现有的政策(它本身是一个应考虑的方案,也是许多新的方案产生的基础);

③从别人或别处处理相同问题的经验中得到借鉴;

④某些特殊政策案例的启示;

⑤从类似的问题中加以类比或推广;

⑥向专家请教;

⑦根据权威的要求;

⑧从政策参与者的价值观及信念、法律的规定和科技知识中进行推导等。

6. 简述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

【答案】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白可以有不同的研究途径、方法或观点。政策科学形成的研究途径更是多种多样。在西方政策分析的发展中,主要把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分为政治学的研究途径和经济学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关于政治学的研究途径,安德森在《公共决策》一书中将西方政策分析的研究方法或观点归纳为五种理论,即系统理论、团体理论、杰出人物(精英)理论、过程理论和制度理论。

①系统理论。这种途径是由戴维. 伊斯顿等人提出的。它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