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财经大学城乡规划与管理学院812公共政策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策科学运动

【答案】现代政策科学的产生是当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也与它的诞生地—美国特殊的社会发展状况相关。政策科学这一概念首先由拉斯维尔提出,他在《政策科学》一书中,首次对政策的对象、性质和发展方向作出规定,奠定了政策科学的基础。拉斯韦尔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此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策科学运动。

德洛尔是现代政策科学发展上的另一个关键人物。他在1968~1971年出版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政策科学进展》(1971年)。在这些著作中,他继承和发展了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理论,对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理论和方法等问题作了进一步具体而详尽的论证,使政策科学的“范式”趋于完善,从而形成了拉斯韦尔一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传统。德洛尔将政策的出现看作是一场“科学革命”,认为与传统的常规科学相比,政策科学有一系列的创新。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拉斯韦尔所倡导的政策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政策方向在美国已基本体制化了。每个社会科学学科都建立了特殊的、与政策研究相关的组织,在20世纪后半期,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作为一个知识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2.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作为潜在地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来讲,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裹三个基本成分,即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政治文化是一主观价值范畴,是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政治思想意识是其表现形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

3. 公共政策分析

【答案】公共政策分析是指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其具有下列儿个基本特征:

①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③公共政策分析涉及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

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也是规范的。

4. 再分配政策

【答案】再分配政策是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对社会各集团利益的种种利益进行平衡与协调的规范。政府在采取一定的行动以后,会对社会上各种集团产生影响。不同的集团在地位、权力、物质利益等方面会不平衡。为了使社会正常发展,政府就需要对各个集团的利益差别加以协调平衡。由于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在于使它存在的不平衡趋十平衡,因此,一个集团过分超出的利益,就会被转移给另一个处于相对劣势的集团。一方所失,就是另一方所得,这也是一种“零和博弈”。

二、简答题

5. 为什么绝大多数政策变动是渐进调整的过程?

【答案】绝大部分的政策变动都要遵循渐进调整路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刚性的限制。引起极大损益的政策决定,往往容易导致严重的社会紧张状态,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分裂乃至造成冲突,而那些只是部分增减或修正的政策,则容易在决策层达成协议。

(2)现行政策的制约。没有一个决策者是在一种没有任何先决条件的原初状态下工作的,从本质卜看任何政策包括重大创新政策都是对现行政策某种形式的延续。

(3)公共意志的趋中。一般说来,民意也是一种正态分布,总是中间大,两头小。中间的主体部分即公共利益,它的变化通常不会太大。

(4)变革成本的约束。现行政策可能己投入巨额的资源,因而排除了任何根本上的变革,现行政策越完善,调节能力越强的国家,变革的能力就越小。

(5)人类理性的局限。全面的政策变革是对决策的理性能力的严峻挑战,决策者并没有时间、经费和智慧,用以调整所有的政策方案。

(6)社会稳定的需要。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获取社会支持,通常希望保持现行的i! 一划,而不愿从事全面性的政策变革。

6. 政策终结的主要障碍有哪些? 如何加以克服?

【答案】政策终结是指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

(1)政策终结的障碍

由于政策终结涉及一系列的人员、机构和制度等复杂因素,因此,政策终结碰到许多困难或障碍。

①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那些与政策相关的人员都愿意看到政策继续存在下去,却很少有人喜欢听到计划失败或计划改变。这种心理上的抵触往往在政策面临终结时会表现的尤为明显。对政策终结存在抵触心理的主要有三种人:a. 政策受益者,政策受益者不愿意既得利益受到损失; b. 政策制定者,政策制定者不

愿意承认他们制定的政策不再有存在的必要,更不愿意承认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c. 政策执行者,政策执行者不愿意看到政策的被终止。这三类人的心态,往往成为政策终结的首要障碍。

②现存机构的持续性

政策执行机构有如其他社会政治组织一样,都具有寻求生存和自我扩张的本性,哪怕它己经无事可做,没有再存在的必要,情况也是如此。这就给政策终结带来很大的困难。

③行政机关的联盟

执行某项政策而获既得利益的行政机关,往往会在政策面临终结时结成联盟,共同反对政策终结。这些反对终结的行政机关,一方面会要求其内部成员齐心协力共同抵制终结; 另一方面则互相团结、拉拢和接近政府内外有影响的人士抵制终结。

④利益集团的阻碍

由于公共政策大多涉及利益与价值的分配,因而各利益集团必然千方百计地努力影响公共政策。当政策终结迫在眉睫时,反对政策终结的利益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必然会采取各种合法或非法的途径如游说或行贿等,以阻止政策终结。西方公共选择理论证明,利益集团的力量很大,他们总能左右公共政策,他们和政治家、政府官员互相利用,形成一个“铁三角”。利益集团的存在,使得公共政策终结更加困难。

⑤法律程序上的复杂性

任何政策的确定和组织机构的建立,都是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的,同样,政策的终止和组织机构的撤销,也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来办理。政策制定要通过法定程序,政策终结也要通过法定程序。程序上的复杂性往往影响政策终结的及时进行。因此,许多政策经终结行为因此受阻于法律的滞后性。

⑥社会舆论的压力

公共舆论确定了公共政策的基本范围和方向。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所形成的社会公共舆论,不能不对政策终结产生影响。在当代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公共舆论借助于新闻传播媒介可以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每一个角落,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社会冲击力。

⑦高昂的成本

政策终止必须付出的代价有两个方面:a. 现行政策的沉淀成本; b. 政策终止本身的成本。

经过评估确定某项政策必须终止,这就意味着再将政策实施下去,投入的成本不仅无效,还会造成损失; 而如果不再实施此项政策,己经投入的成本就不可能再发挥效用,只能成为沉淀成本。除此以外,政策终止也需要支付较大的成本。其中包括:a. 政策终止本身所需要的各种费用; b. 在政策终止中为权衡各方面利益关系,给因政策终止而受到损失的公众所支付的补偿费用等。

(2)作为一项困难的政策行为,政策终结要求政策决策者运用高度的智慧和技巧,采取灵活的策略,加以妥善处理。

①重视说理工作,积极争取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