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农业大学公共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外部负效应
【答案】外部负效应又称负外部性,是指那些给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危害或使社会和个人增加成本支出的外部性,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害的外部性。负外部性时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政府可以通过对产生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来降低负外部性的影响。
二、简答题
2. 长期以来,财政赤字一直受到普遍的反对。你认为中国是否可以实行赤字财政政策?
【答案】(1)长期以来,财政赤字一直受到普遍的反对,可能是因为:第一,这与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相悖; 第二,是由中国人传统的“量入为出”的观念所决定的; 第三,当出现财政赤字时,需要弥补财政赤字,而在采用相关措施弥补赤字的过程中,可能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尽管赤字财政政策长期遭到反对,但还是可以视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适度采用以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财政赤字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也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是国家职能的必然产物。纵观世界各国,在经济增长缓慢、市场萎靡的时候,一般都以财政赤字的增加为代价来支持经济持续发展。中国从市场化改革一开始,1979年立即就出现了大规模的财政赤字,此后几乎所有年份都安排了顶算赤字,并且预算实际执行结果也基本上都是赤字。
(3)中国政府实行了“积极的则政政策”
基本内容就是运用财政赤字去刺激经济,这是公开“积极”主张运用赤字手段,从而导致财政赤字规模的大幅度增长,在经过30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政府对于赤字的态度,终于从前期的反对,到实际上的默认,再到公开的赞同。赤字观上的这种演变,从根本上看是由经济体制的变迁所决定的。
3. 拥有中国自主的大型飞机是几代中国航空人的梦想。在经历多年的曲折和争论后,中央政府毅然决定发展大型飞机。这是中国继20世纪80年代首个大型飞机制造项目一一“运10" 下马后第一次公开宣布要造大型飞机。业界所说的大吃机,‘般指起匕总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匕机,包括军用和民用大型运输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代大型客机“运10”的发展被搁置之后,国内航空界对发展大型飞机的必要性和方向争论甚多,在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强大、航空运输迅速发展的今天,研制中国自主的大型飞机工业被提上日程。根据中外各方的预测,今后20年,中国至少还需要增加1500架大型飞机,采购这些飞机还需要1000亿美元,这是国家决定自主发展大型飞机的产业背景。(曹海东,赵静。中国大飞机负重“起飞”。南方周末,2006.3.29)在波音飞机和空中巴士己占据大飞机市场绝对支配地位的现实中,中国是否有必要上大飞机项目? 如果要上大飞机项目,那么你认为,大飞机项目的资金来源应来自何处。
【答案】(1)在波音飞机和空中巴士已占据大飞机市场绝对支配地位的现实中,中国仍有必要上大飞机项目。拥有自主的大型飞机,能体现我国的综合国力,打破波音和空客的空中霸权地位,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十二五”规划明确将飞机制造产业纳入到国家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定位,并将从发展战略、行业立法、产业政策、财政投入等方面,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
(2)如果要上大飞机项目,私人是很难有效的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的,主要还是要靠国家的高科技研究专项经费的投入。大飞机项目的资金来源应来自:
①财政划拨资金;
②作为国家特大型企业的科研项目,由国家发改委(原计委)立项批准的专项资金,以及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包括作为商业行为的银行贷款;
③教育和科研方面的专项资金。国家投入是现行体制资金来源的重点。
4. 你是否能够举出更多的非营利性经济组织的例子? 为什么说它们的活动也属于公共经济的范畴?
【答案】(1)非营利性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个人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公益服务遍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公益慈善、救灾救济、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农村和城市的社会发展及社区建设等许多领域,都是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服务较为集中的领域。
(2)他们的活动是以执行公共事务为目的,将会涉及公共选择等公共经济学研究范畴之内的问题,提供的服务将会影响社会福利,所以他们的活动也属于公共经济的范畴。
5. 如何看待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公共产品问题?
【答案】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它的兴起对公共产品理论研究产生了影响,加深了对“搭便车”问题的研究。
(1)对公共产品提供实验的分类
根据勒迪亚的研究成果,实验经济学家对公共产品提供问题所做的实验可以分为四大类型:
①大范围环境下的自愿捐献机制实验,倾向于隔离集体行为的基本面,即自愿捐献从上会上可取,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则不好说;
②对于有限阶层的经济环境中的大范围机制实验,旨在区分机制在哪些方面可以导致社会最优结果的出现;
③政治环境机制的实验,是政治市场中的讨价还价实验;
④应用或政策问题的实验。
这四种类型实验的核心问题在于对公共产品提供中“搭便车”行为的研究。
(2)对“搭便车“程度的研究
①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搭便车”决定了市场无法充分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②社会学一心理学认为,利他主义和社会规范会导致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自愿为公共产品的提供捐款,从而实现公共产品的最优提供;
③传统的公共产品论难以验证现实生活中“搭便车”的程度;
④实验经济学最初对公共产品资源提供的实验使得验证理论的真伪有了可能。
(3)减少“搭便车”机制的研究
①对小同特性的人实验的小同结果
a. 马维尔和阿么斯1981年对32个一年级经济学研究生所作的实验表明,人们只愿意出20的最优数量,这远远低于一般人所愿意出的数量。
b.Keser 等人的实验表明,熟悉的伙伴比陌生人愿意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②差异性学习对公共产品提供的影响
a. 人的决策受到信息条件的约束,实际上只能是“有限理性”;
b. 人的决策也不是完全符合根据概率计算的期望效用函数,而是有其特殊规律;
c. 人的行为是在经验中不断调整的,人是在不断学习的,但不同的人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反应能力是不一样的,会有不同的认知水平。
③减少“搭便车”机制的研究
通过交流或者给参与实验的人以额外的激励,如提供分数机制和返还选择,可以大大增加公共产品的提供。
(4)对公共产品论研究的其他影响
①公共产品论研究方法的多样性问题
a. 实验经济学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近年来与认知心理学的融合,说明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b. 公共产品论的研究,同样需要跨学科研究。与心理学的结合是直接的启示;
c. 公共产品论还需要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研究方法的引进,因为公共产品的提供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②公共产品决策机制的研究
a. 公共产品论中的重要模型之一即威克塞尔一林达尔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实验方法得到进一步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