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经济学(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外部正效应
【答案】外部正效应又称正外部性,是指那此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正外部性时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政府可以通过对产生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
二、简答题
2. 试述科斯定理如何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答案】科斯定理是科斯在1960年提出的采用产权纠正外部性的办法。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内部化是指特定团体或社会中的个体把该团体或社会的期望和要求吸收为指导自身行动的规范的过程。
(1)科斯定理理论上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
科斯定理强调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无效,即市场会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换言之,在所定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市场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总能够使外部性以最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
西方一些学者根据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性就不会发生。就是说,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一定要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明确,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
(2)科斯定理实践上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
如果产权界定是明确的,那么通过市场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是可行的。以Y 厂商向X 厂商就污染问题施加外在成本的情形为例。在产权可以自由买卖的条件下,如果法律界定X 厂商有权不受污染,那么Y 厂商为了能够生产就必须向X 厂商购买污染权。这时Y 厂商会增加一部分边际成本,而X 厂商则得到相应的收益。反之亦然。总之,市场交易本身使得污染问题得到解决。而且,由于交易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进行的,因而结果是帕累托最优。
3. 自2008年1月1日起,江苏省太湖流域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对占用、使用环境资源的实行收费,对破坏环境资源的实行补偿。如何看待这种做法? 请结合科斯定理予以说明。
【答案】(1)1960年科斯在他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指出: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针对“外部性”问题,谁补偿谁并不重要,只要产权清晰,交易费用为零,相关各方之间的讨价还价总是可以得到最有效的结果。
(2)科斯定理说明了如果没有交易费用或者交易费用很小,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的外部性或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现实中,交易费用并不为零,产权的界定也不一定清晰,科斯定理也就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对负外部性的一方课税,对正外部性的一方进行补偿,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在此例中,遭受污染损害的周围群众想要恢复环境不可能没有交易费用,想让企业和群众自己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是不大可能的。环境资源的使用权限不明确造成了外部性。企业生产除了它们自己的“私人成本”,还要使用环境资源,但企业并无权使用并污染环境,它必须为“污染权”付费。所以政府要将外部性内部化,对污染企业收费或者让资源使用者修复环境资源是合理的。
4. 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进一步起“决定性”作用,简述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答案】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意味着市场在进行资源配置的时候并不总是有效的,会出现“失灵”。市场失灵的情况决定了政府介入、干预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始终起着基础性作用,市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介入和干预,只是辅助性的、补助性的。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角色,是由弥补市场缺陷或不足的需要所决定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政府找准自己的角色。
(1)调控人角色。即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效利用是通过二个层次来实现的,即微观层次、结构层次和宏观层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作为调控人的角色,主要是针对宏观层次而言的。至于微观层次和结构层次上的资源优化配置,要让给市场机制去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这两个层次无所作为,相反,政府可以根据其信息方面的优势,制定一些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来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向,指导产业结构的合理转化,以配合宏观经济总量的控制。
(2)公益人角色。履行这一角色的职责是实现并维护一定的公共目标,其一,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其_,鼓励和保护有益的外部效应,预防和制止有害的外部效应; 其三,调节收入分配,避兔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拉大。
(3)管制人角色。其角色职责是对私人经济部门(厂商或家庭)的活动进行某些限制和规定。政府管制的目的主要有尸个。一是防止自然垄断。二是防止过度竞争。一是保护消费者、雇员的利益。
(4)仲裁人角色。在市场经济中,相互竞争的各经济主体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当事人自己是无法界定各自的利益分界的,因为市场本身不具备划分经济主体利益界限的机制。各经济主体在竞争中发生利益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但它们自身又不具备化解冲突的能力。所以,很需要政府来充当仲裁人的角色,以设定划分经济主体利益的规则,并根据既定的规则,确定经济主体之间冲突的经济利益,保证各经济主体能在公平的条件下竞争,防止超经济强制的发生。
(5)守夜人角色。其角色职责是防止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残酷现实,很容易诱使某些人铤而走险,产生非法侵犯他人权益的动机,导致经济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扰乱社会的经济秩序。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经济主体既缺乏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打击对方。只有政府才能担当此任,因为政府有暴力机关作后盾。
5. 你所在的城市,出租车行业是如何管理的? 该制度的形成与演变和“寻租”有关吗?
【答案】我所在的城市,出租车行业近似垄断。本市出租车由政府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负责选定和采购,出租车公司在车型选择和价格方面基本没有自主权。市客管处虽然不直接否定个体司机可以自行买车,却在买车的环节上设下了障碍,禁止4S 店向司机售车,出租车司机被强制以高价购车,这就可能导致所购得的出租车是劣质车,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这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
上述现象的存在,是由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选定、采购出租车的过程中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况,即有寻租活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或是为了扶持本地车企,或是为了获得额外收益,与部分本市车企达成协议,结成利益集团,指定由这些车企提供的车作为出租车,甚至有时免于安全检查。这样,出租车市场就由这些指定车企所垄断,外地车企想要进入出租车市场是很困难的。政府和指定车企都获得了收益,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一一出租车服务却是低效率的。
三、论述题
6. 为什么说国有资产收入只能是公共财政的极为次要的收入形式?
【答案】(1)国有资产收入,是指国家凭借其所拥有的资产,以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取得的财政收入,即经营和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把其收入的一部分交给资产所有者,即国家。
(2)财政的公共化目标要求国有资产活动范围不应该处于市场有效范围之内。从总体上看,公共财政具有非营利的本性,而国有资产追逐利润,显然背离了则政的公共化目标。国有资产不以盈利为目的,那么公共则政的收入不能依靠国有资产的收入,应该更大部分依赖于税收。因而国有资产收入只能是极为次要的公共收入形式。
(3)至于尚未进行改革的竞争性和营利性国有企业则是作为提供社会保障这一公共产品的目标暂时保留下来的,在改革之后仍在市场之中的国有股份能否提供国有经济收入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在市场经济下,国有经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将是很小的,但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形式,它将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