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尼系数

【答案】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这个指标被称为基尼系数或洛伦茨系数。

在上图中,A 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b 与绝对平均线a 之间曲面积; B 表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

b 与绝对不平收入绝对不平均线c 之间的面积。

基尼系数=A/A+B

若A=0,基尼系数等于零,收入绝对平均; 若B=0,基尼系数等于1,收入绝对不平均。实际基尼系数在0与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二、简答题

2. 中国企业所得税制的内外两套税制并存,显然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的,但1994年税制改革中保留了内外两套企业所得税制,以后的改革进程较慢,为什么直至2007年新企业所得税法才得以通过?

【答案】由于我国的税收体系起步晚、发展缓慢、体系庞大,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并轨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企业所得税的改革进程较慢。

企业所得税法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纳税人范围调整引发的总分机构所得税汇总征收问题

①二级分支机构计税及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a. 仍未彻底解决分支机构利用自身税收优惠条件转移企业利润,降低企业整体税负水平的问题;

b. 二级分支机构认定标准模糊;

c. 特殊行业实行分支机构按“三因素”就地预缴不尽合理;

d. 分支机构法律责任无法界定;

e. 存在加盟店、挂靠单位等特殊分支机构的“监管真空”。

②跨省市总分机构汇总纳税执行中的征管问题

a. 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对各分支机构情况的了解不一定全面;

b. 分支机构的主管税务机关失去管理的积极性;

c. 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无法对收入做出顶测;

d. 税务机关对总分机构的情况难以全面了解,税务检查(稽查)的难度加大;

e. 对总分机构情况缺乏事前监控。

(2)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①不征税收入扣除问题;

②具体执行中合理性原则的困惑;

③福利费扣除问题。

(3)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①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迟迟未出台;

②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税优惠的管理问题;

③关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认定和研发费用列支范围问题;

④同定资产加计扣除政策的衔接问题;

⑤资源综合利用政策问题。

(4)核定征收企业及企业清算所得税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企业适用税收优惠的问题;

②企业清算的所得税申报问题。

3. 大学是否应该收学费? 如果应该,收多少才是合理的? 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在发展中都得到了校友强有力的支持,而在我国,目前校友捐款占大学经费来源的比例还较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校友捐款对政府支出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1)大学应该收学费

教育通常分为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年数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高等教育通常作为非义务教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社会保障体系还小够完善,社会福利也还没有全面普及,因此教育的成本还不能完全由国家来承担。我国教育部有关高校收费的第一条原则指出,坚持收费是对高校办学经费不足的一种补充,是由个人来承担的,但是中国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投资的主体仍然是政府。

(2)制定学费的标准有两个依据

①法律依据。《高等教育法》规定,学费不得超过培养成本的25%;

②按照世界通行的做法,学费大约是人均收入的10%~20%。

国家教育部规定:不允许以收费来代替政府的投入。

(3)世界名校得到校友的有力支持,而我们国家校友捐款占大学经费来源的比例比较低,这主要是由不同的大学管理结构造成的。

在西方国家,名校大多是私立,校友也对学校更有归属感。而在我国,大学在世界排名中并不高,名校归属感不强。校友捐款使学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有可能减少政府的教育支出。

4. 简述税收的经济效应?

【答案】税收的经济效应包括宏观经济效应和微观经济效应。

(1)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是指政府运用税收政策及相关手段对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经济稳定所产生的影响。

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税收乘数和拉弗曲线来解释。前者是指因政府税收的增加(减少)而引起的国民生产总值减少(增加)的倍数,税收的变动会引起国民生产总值的反方向变动。拉弗曲线是用来表示税率与政府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拉弗曲线表明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条件。

税收调节产业结构的机理主要有两种:实行差别税率或通过税率变动来影响相对价格结构,相对价格的变动影响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进而引起产业结构变化; 通过税收优惠、激励措施调节税后投资效益,进而影响投资结构和技术状况,达到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

税收的经济稳定效应是指某些税种具有一种自动调节机制,政府则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实际需要,有目的地调整税收制度和政策。

(2)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税收将支出能力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发生了资源的转移;

第二,税收会扭曲消费者对物品的选择或生产者对要素的选择,从而给纳税群体造成额外负担。更明确地说,税收微观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收入效应,二是替代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课税减少了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所得和改变了纳税人的相对所得状况,即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税收的收入效应本身并不会造成经济的无效率,它只表明资源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但因收入效应而引起纳税人对劳动、储蓄和投资等所作出的进一步反应则会改变经济的效率与状况。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某种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或活动。税收的替代效应一般会妨碍人们对消费或活动的自由选择,进而导致经济的低效或无效。

5. 中国现行的增值税制有哪些优缺点?

【答案】(1)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