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之社会学导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法理型统治
【答案】韦伯认为,法理型统治是建立在下列基础上的,即任何一项法律都是以目的合理性或价值合理性(或两者兼有之)为目标制定出来的,并努力加以贯彻,包括强迫使之得以实施。因此,法理型的统治类型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①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要持续地受到规则的约束;
②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事务的运作是在一定的权限内进行的,出现了“机构”这种按章办事的运作单位;
③法理型统治具有固定的职务等级;
④法理型统治有明确的议事规则;
⑤在法理型统治下,行政管理班子同行政管理资源和生产资源完全分开;
⑥在理想的法理型统治下,不存在任职人员对职务的任何意义上的私人占有;
⑦法理型统治拥有行政管理档案制度。这种法理型统治可以采取各种极不相同的形式,而科层制则是其中最纯粹的形式。
2. 社会不平等
【答案】社会不平等是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就是人们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对社会不平等的考察,就是关注各种社会资源、生活机会在不同人群中分配方式的差异。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一对范畴是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二对范畴是稳定性不平等和暂时性不平等。
3. 社会调查研究
【答案】社会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
4. 社会群体
【答案】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5. 现代化
【答案】广义的“现代化”一词,被用来泛指人们正在经历的任何一个当前的时间阶段。狭
义的“现代化”概念指的是十七八世纪(尤其是从工业革命以后)从欧洲起源,之后逐渐扩散到全球的、一种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
6. 社会运动
【答案】社会运动是指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而且组织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的特征包括:
①社会运动是一种企图实现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即追求某种社会变革。
②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内部有比较强烈的团结感和集体认同。
③社会运动一般有较好的组织性,并且活动的持续时间比较长。
④社会运动在行动中主要采取非制度性或超制度性的手段。
二、简答题
7. 简述家庭的功能及其变迁。
【答案】(1)家庭的功能
①家庭功能,即“家庭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这种作用因国家及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异。
②功能
a. 生物功能。家庭的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生育两个方面。
b. 经济功能。家庭的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和消费。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生产功能外移,家庭的主要经济功能表现为组织消费。在家庭之外获得收入并组织消费是家庭存在的物质基础。
c. 抚育功能。在一般家庭中生育子女是一项重要任务,儿童少年社会化,对儿童少年的关怀和培养是家庭的一项重要功能。
d. 赡养功能。对老人的赡养包括物质卜的供养和精神上的慰藉,家庭成员之间因为相互之间的亲和性而在赡养老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休息与精神满足。在现代社会中家庭作为工作之外人们活动的另一重要场所,发挥着休息和满足家庭成员精神满足的功能。
③影响功能的因素
a. 社会发展的阶段。家庭的功能会因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异。
b. 家庭的生命周期。家庭功能受到家庭生命周期的制约。这种制约表现为在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某些家庭功能会突出显现,但过此阶段又会隐匿或退出。
c. 民族文化、社会政策等因素
(2)家庭功能的变迁
①家庭功能的变迁是指在社会影响下,家庭功能所出现的变化,它包括功能替代、功能内含的改变、功能外移、旧功能消失与新功能出现,以及家庭的主要功能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而发生的改变等。
②相关概念
a. 家庭的核心功能是指在家庭诸功能中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具体体现着一定社会的家庭制度和家庭本质的功能,因此只要社会的家庭制度不变,核心功能也将保持不变。
b.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单个家庭所存在的从诞生、发展直至死亡的整个运动过程,它随家庭组织者的年龄增长和需要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并受家庭组织者的寿命制约。
③功能变迁
a. 在一定条件下,家庭功能的变迁是家庭制度变迁的表现;
b. 当社会发生变迁时,家庭功能相对来说总是最先随之变化的,而家庭结构则相对保持着稳定,所以可以把家庭功能的变化看作是社会影响家庭的主要表现。
8. 现代化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作为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大历史变革,现代化过程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现代化是一个剧烈的转变过程,
它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原有面貌,用一套与以往几乎全然不同的“现代”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心理结构来取代了“传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心理结构,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断裂”。
(2)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变革过程它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改变。一旦某个领域开始了现代化的过程,就必然会要求或导致其他领域的现代化过程发生。这使得那些只希望在某些领域(如技术或经济领域)进行现代化,而在其他领域则维持传统面貌的现代化努力往往得不到成功。当然,由于起始条件、内外环境等方面的不同,现代化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展开的时序模式还是会有所不同。
(3)现代化是一个由于某些偶然的因素而首先在西方国家发生的过程然而由于它所创造的生存方式在许多方面与传统生存方式相比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它一旦出现就以各种方式不断地扩散到全世界。因此,迄今为止西方以外的国家中所进行的现代化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西方化”的过程。这就又在非西方国家中引发了“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本土化”成为这些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4)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它通过向世界各个地方扩散而逐渐将整个世界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卷入到这场全面而又深刻的变革过程中来,并将它们联结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在这个紧密联系的世界整体中,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所发生的事情都不再是一些相对孤立的事件,都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迅速发生程度不一的影响。这使得对每一个卷入了现代化过程的国家或地区来说,“内”和“外”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了相对的性质。
(5)现代化是一个趋同化的过程由于迄今为止的现代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西方化的过程,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卷入现代化过程的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在技术、制度、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相似性将日益增加,世界正在日益趋于同质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文化的多样性构成了威胁。如何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成为现代化进程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6)现代化是一个功过并存的过程从某些方面(如改造自然的能力与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