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宁夏医科大学社会学(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进化

【答案】社会进化是社会缓慢的、有秩序的变化形式,这种变迁一般表现为某一社会对于外部环境压力、内部不协调所做的有序的调整,这种调整没有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2. 社会运动

【答案】社会运动是指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而且组织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的特征包括:

①社会运动是一种企图实现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即追求某种社会变革。

②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内部有比较强烈的团结感和集体认同。

③社会运动一般有较好的组织性,并且活动的持续时间比较长。

④社会运动在行动中主要采取非制度性或超制度性的手段。

3. 社会解组论

【答案】社会解组是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使原有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和继续下去,而逐渐被新的社会制度所替代的过程。社会解组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该理论认为,以亲属、情爱、朋友等关系为内容的非正式关系对人们社会行为的影响远比正式的社会关系(如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更为重要。前者的整合程度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整合程度,社会解组就是这种非正式关系的解体。当社会生活中的共同规范消失、共同体观念缺乏或消失时,社会解体现象就会发生。社会问题源于社会解组,社会解组则源于社会变迁。在社会急剧变迁时,快速发展的城市化、日益增加的人口流动以及社区的异质性不断增加等等,都会破坏社会原有的动态平衡,使传统社会的权威、约束和控制日益减弱,从而导致社会解组。因此,对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在于要尽快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

4. 阶层

【答案】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不同的层次在资源的占有和获得机会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反应了社会的不平等。同时,阶级、阶层概念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

5. 结构性流动

【答案】结构性流动是指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社会结构改变犷,从而造成的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科技发展减少了农业人口,增加了城市人口。结构性流动是由外在原因推动的,不反映个人对这种流动所抱的种种态度。

6. 反向社会化

【答案】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二、简答题

7. 简述群体规范、目标、凝聚力在群体运行中的作用。

【答案】(1)规范是指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整体行为的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是成员对群体中正规和恰当的行为方式的共同期望与信念。规范对群体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稳定群体和促进群体成员间的变化。

①稳定群体。通过规范,建立群体的内部控制,帮助群体成员控制自己的行为。规范在许多方面有助于群体的稳定。

a. 如果一个成员偏离群体期望,其他成员将处罚他。群体按照其他成员的期望来纠正群体成员的行为。

b. 规范为群体成员的行为提供指引,群体成员可以用规范来预测他们的行为是否会被接受,在群体中他们将感到更安全。

②规范能促进群体成员发生行为上的改变。如果群体成员服从这些规范,群体就会成为所有成员互相帮助和支持的场所。此外,规范也会导致群体中不良的行为模式。在一些群体中,规范导致了群体成员的一些不良行为的形成。

(2)群体目标的作用

①引导和激励群体成员。群体成员会为他们渴望和重视的东西而工作。所以,群体日标展现了群体成员的动力,有助于引导和鼓励群体成员参与群体活动。

②发展成员责任心。为了有效地实现群体目标,必须划分角色和责任。在建立目标的基础上,应计划和协调群体成员的分工,这样就能够以工作为基础去分配角色和责任。

③为评估打基础。目标是群体评估群体任务完成状况的基础。群体成员将采取行动以实现群体的目标,他们行动的有效性取决于其怎样推动群体目标的实现。

④指导冲突的解决。在群体里,冲突或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是不可避免的,在有助于达到群体目标的基础上,群体成员可以用更理性的方法解决冲突。

(3)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中成员希望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凝聚力在群体运行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保持群体成员身份。在有凝聚力的群体里,群体对其成员有高吸引力,并且成员也愿意归属这个群体。群体成员的归属愿望是建立群体规范的基本力量。

②群体规范的遵守。在凝聚力高的群体里,遵守群体规范的效果并不总是令人满意的。高凝聚力会导致群体强化这种不理想的规范,当凝聚力上升时,群体成员的接纳性也相应地有所增长。

③划清群体界限。凝聚力的增长在群体成员中加强了“我们”的意识或感受。这种“结合在一起”的意识造成了成员与非成员间明显的不同,那就是群体界限的建立。

④提高群体成员的参与。研究结果证明,随着凝聚力的增长,群体成员的参与也相应地增长。⑤提高群体成员的满意程度和个人适应性。有凝聚力的群体对群体成员的满意程度和个人适应也有正面影响。在有凝聚力的群体中,被其他成员喜欢、接纳和推崇,能提高成员的自尊。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群体成员能较自由地表露感受,具有较强的信心和愿意利用其他成员的评价,这对群体成员在群体中的改变和成长都是有益的。

8.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有何特点?

【答案】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控制手段,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力推行的社会规范体系。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法律具有阶级性、广泛性、强制性和稳定性的特征。

(1)阶级性是指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本质是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广泛性是指法律的控制范围遍及全体社会成员,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强制性是指法律的实施以国家机器的强制力作为保证,对于触犯法律的社会成员,国家将运用强制力量子以制裁和惩罚;

(4)稳定性是指法律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不变的,因为法律从酝酿到制定有严格的程序,而且法律的稳定性也有助于执法严明、规范明确,有利于社会稳定。

9. 试分析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

【答案】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问题包括:

(1)环境问题从中国的情况看,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一些具体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风沙、生活垃圾污染、绿化不足、森林破坏、公共场所污染、农药污染、荒漠化、工业垃圾污染、海域污染、野生动植物减少、耕地减少和质量下降等。

(2)人日问题

①人口数量庞大从数量方面看,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基数庞大、育龄人群比重高以及在此基础上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居世界落后行列,而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则给我国人民的就业、教育、住房、交通、医疗、社会福利等力一面造成很大压力,成为许多其他社会问题的根源。

②人日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当总人口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时,这一过程就称为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