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教育学(专业笔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
【答案】义务教育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分为4个阶段。
(1)第一学段
①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④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⑤与别人交谈,态度大方,有礼貌。
⑥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2)第二学段
①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②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③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④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3)第三学段
①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②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速。
④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⑤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各,做简单的发言。
⑥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4)第四学段
①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②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③自信、负责地表迭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④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⑤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时能力。
⑥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复迷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⑦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⑧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
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2. 试述语文课程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答案】(1)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
我国的学校教育目标包括德、智、体和美四个力一面。具体包括:
①德的教育目标
a. 政治品质发展目标;
b. 思想品质发展目标;
c. 道德品质发展目标;
d. 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目标。
②智的教育目标
a. 知识发展目标;
b. 能力发展目标;
c. 智力发展目标。
③体的教育目标
a. 体形体态发展目标;
b. 运动能力发展目标。
④美的教育目标
a. 审美知识发展目标;
b. 审美能力发展目标。
(2)语文课程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
在普通教育中,学校教育的教育目标渗透于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并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来共同实现的。因此,语文课程目标可以在整个人才培养总目标中找到相应的地位和正确的内涵。当然,由于各门课程的具体分工不同,每门课程在制订它的目标时总会呈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历次制订(或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都规定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曾经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教学目的事实上均涵盖了德育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智力目标、美育目标等诸方面的内容。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学目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二、论述题
3.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途径与方式是什么? 结合案例,试就某一种方式作出评价。
【答案】(1)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途径
①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
具体的要求包括:
a. 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b. 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通过教材中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
②结合阅读教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a. 复述
复述是把书面语体转化为口头语体,既忠实于原材料,又不完全照搬,以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述说课文内容。
b. 答问
答问是在“读”中练“说”,以“答和问”带动“说话”,训练学生克服不愿说或不敢说的心理障碍的常用方式。
c.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提出某个看法不一致的议题,引起讨论,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发表个人意见的训练方式。
③结合写作教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a. 口头作文
口头作文是在命题或提供材料以后,学生按照具体要求经过短时间的构思,用口头语言连贯完整地表述作文的练习方式。
b. 例文评析
这种方式的做法是把作文教学过程中用于“指导”环节的范文或者用于“讲评”环节的习作让学生宣读,并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让学生评析,发表意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说话机会,把自己的理解或意见表达出来。
c. 讲故事,写故事
这种训练方式首先要有故事。故事的来源可以是读过的文学作品、看过的影视戏剧、听别人讲的印象深刻完整的故事。内容的要求是思想健康、倾向积极、趣味性较浓、艺术性较高。这种方式着重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生动性和感染力,当然也离不开运用体态语等配合渲染,增强效果。在听故事基础上才能写故事。
④随机训练
a. 在生活中随机训练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广开思路和言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生态环境、文化景观、社会焦点、时事话题等,都可成为学生口语交际的载体。
b. 在活动中随机训练
班级、学校等经常开展活动,抓住活动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丰富多彩的活动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在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具有主动性的知识的构建者。教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要帮助学生摈弃已有知识对思维的框定,积极探究未知领域,形成个性化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