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707法学基础之《中国法制史》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707法学基础之《中国法制史》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一) ... 2

2016年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707法学基础之《中国法制史》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二) ... 6 2016年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707法学基础之《中国法制史》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三) . 11 2016年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707法学基础之《中国法制史》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四) . 18 2016年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707法学基础之《中国法制史》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五) . 23

一、名词解释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正式文件。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于((临时政府公报》第35号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共分七章,依次为总纲、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法院、附则,计五十六条。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了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规定了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规定了中华民国的国家机构采取“三权分立”原则; 确定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和义务等。

2. 六礼

【答案】“六礼”是中国古代礼制中规定的男女结婚的必经程序,是聘娶婚的重要形式,源于西周。六礼为:①纳采,男家派媒人到女家,表达愿与女家通婚之意。②问名,男家派媒人到女家问明女子的名字和其出生年、月、日、时以及生母的身份。③纳吉,男家将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开列,求神问卜以测得男女结合的吉凶祸福。如果男女结合吉利,则通知女家。④纳征,男家向女家缴纳聘财,女家接受,婚约至此成立。⑤请期,男家同女家商定结婚日期。⑥亲迎,男方亲自带着迎亲队伍到女家迎娶女方,将女方接回男家,履行一定仪式后,婚礼告成。其中纳征是六礼的主要程序,聘财的多少依据双方的身份、地位而定。纳征标志着男女定婚,一方不得随意反悔。六礼的程序到后来虽有变通,但其聘娶婚具有的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的实质内容不变。

3. 十恶

【答案】唐律“十恶”是危及封建皇权和封建国家的十种重罪的总称。隋制《开皇律》时,才完备了“十恶”之目,从而奠定了唐律“十恶”的基础。唐律“十恶”具体内容如下:一是谋反,二是谋大逆,三是谋叛,四是恶逆,五是不道,六是大不敬,七是不孝,八是不睦,九是不义,十是内乱。“十恶”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威胁损害皇权,危及封建国家的政治性犯罪,即“谋反”、“谋叛”、“谋大逆”、“大不敬”; 严重威胁封建秩序的“不道”行为; 破坏封建伦常关系的“恶逆”、“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重罪。

4. 《宋刑统》

【答案】《宋刑统》又称《建隆刑统》,是宋代的基本法典。太祖建隆四年(963年),由窦仪、苏晓等人编成后颁行。它参酌后周《显德刑统》,《宋刑统》在具体编纂上,仍以传统的刑律为主,同时将有关救、令、格、式和朝廷禁令、州县常科等条文,都分类编附于后,使其成为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其篇目与《唐律》同,十二篇.刑罚制度沿用唐五刑,但增臀杖或脊杖作为附加刑(死刑除外); 徒刑先役后决,流刑先杖后役。律条内容新增“户绝资产”、“死商钱物”、“典卖指当论竞构业”、“婚田人务”等诸条。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律典。

二、简答题

5. 简述秦代的监狱管理制度。

【答案】秦代监狱很多,秦简中的许多律条都载有监狱管理的规定,比如有关工程建设管理的《司空》律,其内容就主要是管理刑徒的各种法律规定; 其他如《工人程》、《均工》、《工律》、《厩苑律》、《行书律》、《仓律》、《金布律》也都有管理刑徒的内容。

秦己形成了一套较为严密的监狱管理制度。当时法律对于囚犯饮食、衣着的供应标准和服劳役的办法,对于是否加戴刑具以及加戴什么种类、什么规格的刑具,对于不同等级、身份、年龄和不同犯罪性质的囚徒所应享受的不同待遇,都作了相当具体的规定。同时,秦代还形成了一种利用轻罪的“城且司寇”来监领重罪刑徒的管理办法。秦律还规定,若刑徒不服管理要加重刑罚,狱吏若管理不力或违反规定,也要给予法律制裁。

6. 西周礼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答案】西周礼治思想的核心是“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在“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理论体系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德教”,西周统治者将其归纳成内涵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照“礼”的秩序去生活。

(1)周礼所确立的全部规范和制度中,始终贯穿着“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四个原则。

“亲亲”即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 “尊尊”即下级必须尊敬和服从上级,特别是一国之君; “长长”即小辈必须敬重长辈; “男女有别”即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和同姓不婚。其中最基本的是“亲亲”和“尊尊”。“亲亲”是宗法原则,旨在维护家长制; “尊尊”是等级原则,旨在维护君主制。二者都是为巩固宗法等级制服务的。从这两个基本原则出发,周礼在伦理道德上特别强调“孝”、“忠”。在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下,“亲亲”和“尊尊”往往是二位一体,因此“孝”和“忠”也往往是两相结合。“亲亲”和“尊尊”既是周礼的基本原则,也是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 与此相应,“孝”和“忠”既是伦理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

(2)“礼治”的基础是宗法制。

宗法制度渊源于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到西周建立时,达到了成熟的程度。其核心内容有二:

①以血缘为纽带确定尊卑贵贱的等级。血缘与王室愈近者在国家与社会中的地位就愈高、身份也就愈尊贵。

②以嫡长子为核心。即天子、诸侯、大夫、士等,身份皆传予嫡长子。在宗族中,嫡子尊,庶子卑; 在嫡子中又以嫡长子的地位最尊。

(3)“礼治”的基本特征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是指礼所赋予各级贵族的世袭特权,平民和奴隶一律不得享受。“刑不上大夫”是指刑罚的主要锋芒不是针对大夫以上的贵族,而是指向广大平民。这种礼、刑分野的局面,充分说明西周实行的是一种公开不平等的特权法,即奴隶主贵族享有特权的奴隶制法。“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仅是西周“礼治”的特点,也是西周指导立法、司法的重要原则。根据这一原则,

各级贵族不仅享有礼所规定的各种特权,而且即使行为越礼,一般也不受刑罚的制裁,仅受道义的谴责。不过,“刊不上大夫”并不是说大夫一类的贵族犯有严重危害宗法等级秩序的罪行概不用刑,而是说即使用刑,通常也能享有各种特殊照顾。如“凡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

三、论述题

7. 西周时代政治和法制中保留的那些原始民主性因素说明了什么?

【答案】《尚书·多方》:“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珍有夏。……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诞作民主。”“民主”,就是人民的主人; 上天把天下人民和土地托付给了真命天子,他有义务当人民的救星,救斯民出水火,像父母养育子女一样“哺乳”人民,为人民谋幸福。这说明:

(1)当时的政治家、思想家从架封的亡国以及现实的斗争中,初步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提出了必须以前朝暴政亡国为教训,“敬天保民”,对天负责,爱护人民,实行仁德政治,保持政权的先进性。新政权必须“用保义民”、“用康保民”、“若保赤子”,要“怀保小民,惠鲜娜寡”,要“知稼墙之艰难”、“知小人之依”。“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要重视民心民意,“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具体落实到法制上,要“明德慎罚,不敢侮鳃寡”,要“惟敬五刑,以成三德”。

(2)西周时代政治和法制的民主更多的是一种“民本”思想。民心向背决定着政治的兴衰和国家的存亡,因而主张重民、保民、恤民、养民,这就是民本思想的核心。民众的合力是一股可以决定统治者和国家社翟命运的巨大社会力量。

该民主与我们今天的民主有本质区别,不可混淆

①“民本”思想本质上是统治者为民做主,强调一种“臣民意识”; 而“现代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强调一种“公民意识”。

②民本主义强调的是整体秩序与稳定,其核心价值是一种“个人主义”,只不过是一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君主个人主义’,; 而现代民主弘扬个性,强调多元化,其核心价值在于“个人主义”。

③民本思想的本质是“礼治”,主张“列等级、名尊卑”; 而民主思想重视法治,强调人人平等。

8. 试述唐律对宗法伦理道德的维护。

【答案】唐律实行“一准乎礼”的方针,体现了封建伦理的基本精神,即完全以儒家礼教纲常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定罪量刑的理论依据。纲常礼教与封建法律的结合,自汉代以来,历经数百年的演化渗透和融合过程,至唐代臻于完善,使唐律成为封建纲常法典化的典型代表,从而实现了“礼”与“法”的合一,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统一。唐律的“一准乎礼”,是中华法系与其他法系相区别的主要特点,其具体表现为:

(1)以礼为立法根据

《唐律疏议》标榜其以礼作为指导思想,“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即礼是本,是纲,而刑是礼的辅助。因此,礼的核心一一三纲五常,便成为唐律的立法根据。

(2)以礼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