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民国时期的教材《开明国语课本》的热卖引起了大家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关注,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批判。纵观这些批判和质疑的声音,以及对《开明国语课本》和人教版教材的对比,笔者发现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部分篇目存在着儿童本位弱化的现象。儿童本位最初脱胎于洛克的教育见解,后随着卢梭、杜威等人的发展,再经过周作人、鲁迅等人在中国本土的实地宣传和弘扬,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儿童本位,就是以儿童作为教育的中心和起点,使关乎教育的各个因素都紧紧围绕儿童来组织和开展,一切为了儿童的良好发展。2001年的新课改,再次确定了以儿童本位的指导地位。新课程的核心就是尊重儿童、关心儿童、理解儿童,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口号,而是作为一个教育核心确立下来。儿童本位,意味着成人不能将儿童看成是没有自主能力的、在各方面较成人更低能的小版成人。相反,成人需要以新的眼光和思维来看待儿童这一个体,要从真正意义上尊重儿童,尊重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任何不同于成人的地方。他们并不是成人想要随意塑造的模具,而是有着自己的天性和禀赋的生命个体。成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完善的生存和生长条件,尊重他们的、爱护和呵护他们,让他们得以自然地、完满地成长。儿童本位对教育的观照体现在对儿童主体地位的尊重、儿童视角和儿童趣味的遵从、儿童自由的保护三方面。儿童本位在教育中的贯彻离不开学校,学校开展教育的阵地是课堂,我们的课本则是彰显儿童本位这一教育思想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媒介。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儿童本位的研究。本论文分为绪论和主体部分,绪论绪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综述、意义、思路和方法,主体部分首先进行了儿童本位论的理论阐释,然后以此为切入点,通过研究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二年级共四册课文,对其中的有儿童本位弱化的选文进行儿童主体性、儿童趣味、儿童自由三方面的分析,引发人们关于基于儿童本位教材选文的相关思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