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背越式跳高是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其中起跳是背越式跳高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对跳高的成绩有一定的决定作用。跳高的姿势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演变,从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发展到如今的背越式,在近半个世纪以来背越式跳高已经成为全世界跳高运动员的通用姿势了。因此,本文以2014年国内跳高成绩最优的三名运动员和陕西师范大学三名高水平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从跳高起跳的技术切入,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实验测试法、影片拍摄法对几名测试对象的相关参数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利用高速摄像机等设备对我院的三名高水平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了拍摄,与我国2014年我国前三名高水平运动员的相关参数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揭示我校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为以后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依据。
研究结论:
1通过研究发现,我校三名运动员倒二步、倒一步的速度都比较慢,倒二步和倒一步的步长都比较小,速度最慢的是钟亚权,步长最小的是李晓召,这些参数和国家队三名高水平运动员存在较大差异。主要由于助跑节奏的不稳定,对起跳点选择的不果断,心理素质低等造成的。
2跳高起跳过程中,国家队三名运动员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参数彼此较为相近,而我校的三名运动员的这些参数参差不齐,较为分散。李晓召髋关节角度过小,钟亚权膝关节角度过大,我校三名运动员踝关节的值都过大,着地脚角度与国家队差异不大。
3跳高起跳腿摆动中,我校三名起跳着地瞬间膝关节的角度参数都大于国家队运动员,角度最大的是张旭;缓冲阶段膝关节角度也是大于国家队的运动员,角度最大的是张旭;离地瞬间膝关节的角度差异性很大,角度最大的是钟亚权。造成了在起跳时给地面的作用力较小,摆动腿和支撑腿不易协调配合。
4摆动技术中,我校的运动员摆臂速度较慢,最慢的是张旭和钟亚权,不能很好的利用摆臂提高身体重心,维持身体平衡,特别是起跳脚刚接触地面时,落地点至身体重心的连线和地面所成的夹角较小,造成身体后仰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