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音乐学院808音乐作品综合分析、中西音乐史[专业硕士]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田园交响曲》
【答案】贝多芬创作的第六交响曲,作曲家意欲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亲自为每一乐章加上文字说明:
2. 喜歌剧
【答案】诙谐幽默的歌剧。产生于18世纪的意大利,题材轻松活泼,取材于日常生活,主角为平民百姓,往往描写主仆关系等,情节幽默滑稽,音乐简短质朴,以说白和对话取代宣叙调。1733年,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戈莱西创作的《女仆作夫人》是第一部意大利喜歌剧。紧接着,法国、英国和德国都发展了各自的喜歌剧。
3. 普罗科菲耶夫
【答案】前苏联作曲家。早年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利亚多夫和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一战后旅居国外,创作与西方现代音乐广泛联系,返苏定居后,积极参与祖国音乐建设,音乐语言力求通俗明晰。创作丰富,代表作品有:歌剧《战争与和平》、《三桔之爱》,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及七部交响曲。
4. 维也纳古典乐派
【答案】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活跃于维也纳一批德奥作曲家的总称,包括格鲁克、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等人。他们都在维也纳度过创作的成熟时期,思想和艺术风格一脉相承,在继承欧洲专业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对音乐内容和形式的革新有着重要的贡献,他们的作品堪称后世音乐的楷模,是18、19世纪之交的西方音乐高峰。
5. 古钢琴
【答案】盛行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键盘乐器种类的统称,通常有楔褪键琴和羽管键琴
,形制较小,音量有限,适合室内演奏; 羽两种。楔褪键琴用铜楔击弦发音,又称“击弦古钢琴”
,形制大型,多有两层键盘,发音洪亮,音色清脆,管键琴用羽管拨弦发音,又称“拨弦古钢琴”
在巴洛克时期常担任通奏低音乐器。古钢琴在18世纪晚期逐步被近代钢琴所取代。
6. 整体序列主义音乐
【答案】又称“全面序列主义音乐”。将音乐的所有要素都预先排列成为序列,在作曲中运用,其控制的参数从原先的音高,扩大到节奏、节拍、时值、速度、力度、音量、音区、音色等。1949
年,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发表钢琴曲《时值与力度的模式》,是整体序列主义音乐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的学生布列兹和德国作曲家斯托克豪森对整体序列主义音乐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7. 威尔第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其歌剧创作代表了19世纪下半叶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历史,在继承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同时,兼收并蓄,吸取同时代歌剧革新的成果,极大增强了意大利歌剧的戏剧性。代表作《弄臣》《茶花女》《阿伊达》《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
8. 伪音
【答案】早期格里高利圣咏的八种调式在实际运用中是不能作转调和半音变化的,但是遇到f —b 这个增四度音程时,演唱者常常感到不舒服,而会把b 唱成,把f 唱成,这种在演唱中自然降低半音和升高半音的处理,在谱面上并不显示出来,具有一种隐蔽伪装的成分,所以称为“伪音”(musica ficta)。“伪音”的运用为以后的转调创造了条件。
9. 《天鹅湖》
【答案】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四幕芭蕾舞剧,剧情取材于民间传说: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弗里德誓言拯救奥杰塔,但又险些被伪装成奥杰塔的恶魔女儿所迷惑,最终王子杀死恶魔,奥杰塔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偕好。舞剧用宏伟的交响音乐构思来构建,创造出“交响芭蕾音乐”的新体裁,为芭蕾舞剧音乐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力作。
10.格林卡
,俄罗斯作曲家,是俄罗斯音乐的奠基人,被称为【答案】格林卡(M.Glinka ,1804~1857)
“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有句名言:“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编一下而己。”这代表了格林卡的创作思想,他的创作植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旨在表现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对俄罗斯后来的很多著名作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品有歌剧《伊凡. 苏萨宁》、管弦乐《卡玛琳斯卡亚幻想曲》等。
二、简答题
11.何谓威尼斯乐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案】(1)含义:
威尼斯乐派(Venetian School)在15世纪后半叶,由佛兰德斯乐派音乐家维拉尔特(A.Willaerte ,约1485~1562创立,16世纪下半叶,该乐派的代表作曲家加布里埃利(G.Gabrieli ,约1557~1612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个乐派以圣马可大教堂为中心,创作双重合唱的复调音乐。圣马可大教堂空间庞大,有对应的两架管风琴,两侧各有一支合唱队,常以八至十二或更多声部的形式随两架管风琴齐鸣,形成了气势宏伟、呼应交替的双重合唱的复调圣歌。它有别于其他形式的复调音乐,其辉煌的效果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复调发展的又一范例,这种风格最终传入德国,成为巴罗克时期大协奏曲的先声。
(2)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①维拉尔特的贡献:首创复合唱形式,创立了威尼斯乐派。
②G. 加布里埃利的贡献:大量运用器乐组合作为合唱伴奏,并对各种乐器组合进行实验,加强器乐与合唱队之间的音色对比,开巴罗克协奏风格之先声:他推动了器乐曲体栽的独立发展,被称为“近代配器法之父”。
③A. 加布里埃利(A.Gabrieli ,约1515~1586)的贡献:按声区对合唱队进行分组,求得音色变化; 推动管风琴技巧的发展,形成托卡塔、坎佐纳、前奏曲等纯器乐体裁。
12.法国的游吟诗人及其音乐特征。
【答案】(1)游吟诗人的发展过程:
游吟诗人(troubadours 或trouvere )于11世纪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12世纪下半叶,这里的抒情诗发展到盛期。北方的游吟诗人在12世纪末开始出现,13世纪初,由于战争原因,游吟诗人的中心转向了北方。
游吟诗人群体的构成包括宫廷贵族和骑士阶层,还有许多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游吟诗人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还演唱。游吟诗人因语言的不同,被分成法国南部的游吟诗人(Troubadours ,称为特罗巴多)和北部的游吟诗人(Trouvere ,称为特罗维尔)。
(2)音乐风格:
游吟诗人的歌曲大多是单声的,即兴弹唱时常加上伴奏。南方歌曲分句不明确,旋律优美细腻,节奏比较复杂自由; 而北方歌曲则更为朴实直率,与民歌接近,旋律轮廓分明规整。
(3)音乐内容:
游吟诗人的歌曲以爱情题材为主,其中“宫廷之恋”(主要指骑士一族对已婚贵妇人的爱慕)的题材最为流行,这是骑士文化的一种体现。
13.简述古典主义时期宗教音乐的发展状况。
【答案】宗教音乐发展到18世纪时已经衰败,音乐从教堂、宫廷走向市民阶层,以往的宗教体裁音乐出现在世俗的舞台上。宗教音乐特有的音乐体裁,如弥撒曲、经文歌、清唱剧等与当时歌剧音乐的创作几乎没有多大区别,它越来越深地受到世俗音乐,特别是戏剧音乐的影响,因而只有少数人继承帕勒斯特里那的复调音乐创作传统。在意大利,主要的宗教音乐作曲家实际上一也是歌剧作曲家; 只有法网的宗教音乐与其他国家不同,一直保持自己的传统。
巴赫去世后,路德教会的音乐迅速衰退,当时的北德作曲家多采用半宗教半世俗的清唱剧形式进行创作。18世纪下半叶最突出的宗教音乐作曲家是埃曼纽尔·巴赫和K.H. 劳恩,后者的受难康塔塔《耶稣之死》(Der Ted Jesu, 1755)一直到19世纪末仍然十分流行。值得一提的是,18世纪末最著名的宗教音乐作品出于莫扎特和贝多芬之手
14.简述斯克里亚宾及其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