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政治学系7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问题构建
【答案】政策问题构建是指山问题感知、问题搜索、问题界定和问题陈述构成的过程。政策问题构建包括问题情境、元问题、实质问题和正式问题四种实质内涵。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为:①第一阶段,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②第二阶段,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③第三阶段,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④第四阶段,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2. 公共政策主体
【答案】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公共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公共政策主体的两种划分方式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体制内和体制外。公共政策主体不仅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都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3. 系统议程
【答案】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诀的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是一个问题从与其具有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展到社会普通公众的变化过程,即一个问题引起相关群体的注意,进而引起更多人的兴趣,最后受到普通公众的关注。
4. 行动理论
【答案】行动理论学派强调政策执行是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政策执行虽然只是政策过程的环节之一,但就其本身来说,却包含着政策执行者一连串的自觉与不自觉的、偶然的与必然的行动。因此,行动是政策执行的关键,政策执行的研究要以行动过程和行为性质为中心。具体来看,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包括了下列六类行动:①权威性行动; ②目的性行动; ③组织性行动; ④公益性行动; ⑤持续性行动; ⑥创造性行动。
二、简答题
5. 理解政府审计的性质、作用和类型。
【答案】政府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国家的法律、制度、规定,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政府机关、国家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审核等监督活动。其性质、作用和类型具体分析如下:
(1)政府审计的性质
政府审计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其目的是对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2)政府审计的作用
在政府预算以及财务管理当中,审计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府审计对财务行政起监督作用,并促进财政监督的实施。我国宪法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②政府审计对财务行政活动符合有关政策、制度规定起保证作用。通过政府审计,监督各地区、部门和单位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实施,审查财务行政活动的范围和方向是否正确,检查财政制度和财经纪律是否健全、完善。
③政府审计对财务行政活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起保证作用。通过政府审计,对财务行政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监督审查,揭发、纠正、制止和防止则务行政活动中的各种错误和弊端,保护国家则产。
④政府审计有助于提高财务行政的效益。通过政府审计,审查财务行政活动的效益大小,发现问题,改进管理,促进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行政单位提高财政收支效益,促进各级政府高效率地实施行政管理职能。
(3)政府审计的类型
政府审计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有:
①事前审计和事后审计
a. 事前审计。指在财务往来发生前的审查,主要审查其是否合法。事前审计是日常管理检查和管理深度、细节修改的必要部分,但缺点是:耗费大,繁琐,容易削弱被审计部门的责任性以及造成单位内部之间的摩擦。
b. 事后审计。指在会计期终了时对财务往来的审查。它能履行政府审计中的所有审计范围。 ②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
a. 内部审计。指履行审查的审计者是政府行政部门的成员的审计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提供信息、分析、评价和发表与管理职责及目标有关的意见,以加强管理,以便达到组织的目标。
内部审计的好处是:首先,可以以公正的、贴切的信息为基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帮助组织解决管理中的许多问题; 其次,可以及时发现和提供组织的现存问题,有助于组织及时解决和排除管理上的故障; 再次,对于那些职责划分不经济或缺乏效率的组织,可以起到有效控制的功效; 最后,可促进组织间更好的信息交流,有助于高层管理者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既定政策或程序的修改、解释和完善上。b. 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反,外部审计是由外部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选派的审计人员对政府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的评估。为了检查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资产与负债的账面情况与政府真实情况是否相符,外部审计人员需要抽查政府的基本财务记
录,以验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分析这些记录是否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和记账程序。
6. 你是如何理解领导的? 领导与管理有什么不同?
【答案】(1)领导的含义
领导是指领导者在各种环境中系统地影响组织成员行为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与组织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确立过程。领导的基本功能包括三个方面:①确立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 ②聚合追随者; ③动员和组织群众。有效的组织领导取决于个人的特质、行为方式、方法与艺术、外在环境等诸多因素。领导的影响方式包括:①合法的要求; ②制约的服从; ③强迫; ④理性的说服; ⑤理性的信任; ⑥鼓舞的诉求; ⑦教导; ⑧个人认同; ⑨改变情境; ⑩决策认同。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领导职能与管理职能、领导者与管理者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者的区别在于: ①管理与领导对主体的要求不同。领导者主要是主持组织积极变革,开拓新的局面,通过引导、影响、激励等方式,为群体或组织系统确立目标,指引方向,创造优势。所以,领导要求做正确的事情。而管理者则以维持群体或组织的动态稳定为主,通过经营、安排、分配等方式,为群体或组织系统活动选择工作方法,使群体或组织维持原有秩序,完成组织的任务日标,关注正确地做事情。
②管理与领导的客体不同。管理的客体是由原材料、人员、资源、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要素构成的“资源系统”,领导的客体主要是人。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与作为领导客体的人又有所区别。管理客体的人,主要是在工作中处于第一线的技术工作者、操作者; 领导客体的人,主要是综合素质较高的、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管理者。
③权力的构成不同。管理者的权力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要求组织中的对应成员服从指挥,听从调度,按既定的规程办事。领导者的权力除了包含上述因素外,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的人格魅力及领导艺术之上的,被领导者是自觉、自愿的跟从,并朝着组织目标奋斗。
④管理和领导注重的内容不同。管理更多的注重具体的生产过程中的工时研究,注重正式的规章制度,强调刚性。而领导则注重领导者对人的影响和引导,重视人的需要、情感、兴趣、人际关系的社会属性,强调柔性。管理重在对决策的执行、实施,领导重在对决策的制定。
⑤管理与领导的结果不同。管理的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预期计划、维持秩序,使企业能正常的运转; 而领导的结果却是引起变革,通常是剧烈的变革,并形成非常积极的变革潜力。
7. 有许多人认为“管理的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答案】“管理的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其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政府管理的必要性
政府管理的多少与政府职能的合理配置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①市场机制导致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要求是以竞争因素与产品市场的条件为依据,这意味着自由地进入市场而不存在障碍,要获取这些条件,就需要政府的调节或其他措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