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海大学954社会保障综合之《社会保障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残疾人福利最能体现社会文明的进步?
【答案】残疾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残疾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提供基本的物质帮助,并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给予残疾人相应的康复、医疗、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1)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
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状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充实了禁止歧视残疾人的有关规定,并从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强化了对残疾人权利的保障,增强了法律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它的颁布实施,对于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增强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2)“平等、参与、共享”是现代文明残疾人观的核心
现代文明残疾人观的主旨就在于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回归社会主流。由于残疾人全面发展的过程既离不开社会观念的转变和社会障碍的消除,更离不开残疾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增强,因此,树立现代文明残疾人观,不断提高全民对残疾人及残疾人问题的认识,改善残疾人自我定位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心理素质,在现代社会的文明化进程中便显得尤为重要。树立现代文明的残疾人观有助于健全人和残疾人彼此沟通思想,建立平等、团结、发展、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个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新观念、新风尚。
现代文明残疾人观渗透着人道精神,对残疾人充满着爱心。新的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发展进步、强盛复兴的世纪。新世纪社会的文明进步,将为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和环境,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3)关注残疾人的福利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人”作为核心内容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残疾人也是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重要成员,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因此,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不但是一个现实的社会间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怎样对待残疾人,就体现了它的政治文明程度。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残疾人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不能忘记残疾人的利益要求,决定事关大局的政治事项不能忘记残疾人的民主权利,分享物质利益和精神文化成果,不能忘记残疾人的切身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残疾人广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性,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经济发展、政治安定作出贡献。
2. 西方新保守主义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和主张是什么? 它如何体现在社会保障改革的实施中?
【答案】西方新保守主义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和主张,及在社会保障改革的实施中的体现论述如下:
(1)在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中存在两种不同观点,即以西欧社会民主党为主体的、激进的社会改革派,和以要求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新保守主义为代表的保守派。
(2)与社会改革派追求的高标准目标不同,新保守主义追求一种低标准的目标,即保证所有的居民都能获得最低限度的收入,保护社会底层的居民不致因为在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初次分配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陷入极端贫困的境地。面对福利国家的危机,这一派主张实行社会保障计划的“私人化”、“市场化”和“非调节化”。具体体现在:
①社会保障计划应当建立在“个人自由、自主和自助原则”基础上,每个人都应首先尽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生活保障问题,国家、社会机构只有在他的收入和财富不足时才进行十预,因此,在国家负责的社会保障费用来源中,应当增加雇主和雇员分担的社会保障税(费)的份额,减少国家资助的份额。
②在社会保障的管理上,应当减少国家的干预,加强私人机构的作用。美国货币主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在《自由选择》一书中指出,削减以至取消现在的社会保障计划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工作、储蓄和革新的兴趣,增加资本积累。
3. 社会保障管理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社会保障管理在运行中需要遵循管理的一般原则,同时还应当考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性而遵循某些特定的规则。
(1)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
现代社会保障是公共事务,它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而支撑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财政基础亦是社会公共基金,它实质上属于全体社会成员共有。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应当是透明的,社会保障管理亦必然要遵循公开、公正与效率的原则。
(2)依法管理原则
社会保障法制化及其所具有的强制性,决定了社会保障制度在各个环节均须严格按照现行法律、法规与政策的“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运行,并接受社会公开监督。因此,依法管理成为管理机构履行职责的内在要求。
(3)属地管理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追求的社会目标是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实现的也主要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成员之间的共济或互济互助。有鉴于此,社会保障管理应当奉行属地管理原则,即同一地区的社会保障事务适宜由该地区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这是维护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互济性和社会性的内在要求。
(4)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
虽然社会保障是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但它与其他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从而在运行中需要与其他系统保持协调一致。即使在社会保障管理系统内部,不同的管理机构亦需要在明确职责、分工负责的基础上保持某种程度的合作。此外,管理系统还需要与社会保障法制系统、实施系统及监督系统保持协调一致。
4. 简述补充健康保险的形式。
【答案】补充健康保险是许多企业员工福利计划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是指企业除了参加法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外,通过保险方式对被保险人因遭受疾病或意外伤害事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或收入损失提供额外经济补偿的保险保障。补充健康保险的形式主要有:
(1)商业健康保险
商业健康保险是把商业性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结合起来,采取商业保险的服务方式和经营模式的一种团体健康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一般是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团体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具有承保条件较宽松、保障程度较高、保险费率较低等特点。商业健康保险的优点有:
a. 经营团体保险险种的管理成本和营销成本大大低于个人健康保险,因此,团体保险费率一般较低,逆选择的风险较小;
b. 由于商业健康保险对于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解除员工后顾之忧等具有积极作用,所以政府往往会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企业、个人甚至商业保险公司都可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
(2)企业自我保险
企业自我保险是指企业(雇主)利用自有资金对雇员进行基本医疗保险以外的医疗或收入损失给予支付的一种保险。具体办法:企业预先进行专门资金储备,或从既定的福利基金中划拨出一部分,用于员工的医疗或收入补偿费用支付。
(3)健康维持组织
健康维持组织(HMO )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集保险管理和医疗服务为一体的组织形式,有非营利和营利性之分。
(4)优先服务提供组织
优先服务提供组织(PPO )是为对抗健康维持组织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折扣性连锁机构。它一般由保险公司组织、管理,但也有的是由医疗服务提供者自己来组织、管理。
(5)定点服务计划
定点服务计划(POS )实际上是HMO-PPO 混合模式,它结合了两者的特点。它使用医疗服务提供者网络,或自己挑选医疗服务提供者,参保人从中选择一名初级保健医生为自己治疗,并由其负责转诊。到自己选定的医生处看病时,几乎不用再支付任何费用; 到非指定医生处看病时需先交钱,然后找保险人申请赔付,但自付比例较高。
二、论述题
5. 怎样理解“社会保险不是按劳动分配,但受按劳分配原则的制约”?
【答案】从经济角度出发,可以发现社会保障属于国民收入体系,因此,它作为社会收入分配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地要与收入分配政策紧密关联。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安全与保护机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