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大学社会保障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内容。
【答案】社会保障资金一般由专门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进行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机构应由国家、单位、享受者的代表组成,资金一般由政府、单位、享受者承担,作为资金所有权的自然延伸,三方均具有当然的管理权。社会保障的资金管理内容包括:
(1)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资金一般包括国家、单位、个人按一定比例缴纳的部分,以及私人和社会团体捐助等。
(2)支付社会保障待遇
支付社会保障待遇,即对享受者支付养老保险金、医疗补助、工伤保险金、失业期间社会保险补助、各种救济金、困难补助金等。
(3)管理、运营社会保障资金
管理、运营社会保障资金,即妥善地保管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可靠地运营这笔资金,使其保值、增值。
(4)建立社会保障预算
建立国家用来反映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预算,包括政府一般性税收收入安排的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和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工生育保险及住房等各项基金收支活动的计划。
2.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意义。
【答案】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1)有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在物价总体水平上升和货币相对贬值的条件下,社会保障基金的购买力要保持不变,只有通过投资获得收益并将这些收益充实到基金中去,才能抵御通货膨胀的冲击,增强社会保障给付能力。
(2)有利于减轻政府、企业和参保人的负担
如果社会保障基金能够保值,可以保证受益人的福利不会因时问的推移而下降,如果社会保障基金能够增值,还可以保证受益人未来的福利增多,但是如果社会保障基金出现贬值,为了小使未来福利出现下降,则只能提高政府、企业或个人现期负担或未来负担。
(3)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为社会保障基金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并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由此必然带来社会总产出的增长,从而起到加速经济发展的作用。当然,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是否采取基金制模式,换言之,只有采取完全积累或部分积累式的社会保障基金才可能并需要进行投资运营,而采取现收现付式的社会保障项目因无基金积累以及由此带来的贬值风险,从而
也没有必要进行投资运营。
3. 简述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内容。
【答案】贝弗里奇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1)贝弗里奇报告建议社会保障计划应该包括:社会保险一一满足居民的基本需要; 社会救济一一满足居民在特殊情况下的需要; 自愿保险一一满足那些收人较多的居民的较高的需要。
(2)此报告还提出了六条原则:基本生活资料补贴标准一致的原则; 保险费标准一致的原则; 补助必须充分的原则:全面和普遍性的原则,即社会保障应覆盖全体居民并包括他们不同的保障需要; 管理责任统一的原则:区别对待的原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在贝弗里奇计划的基础上,建立了覆盖全体国民、内容广泛的高福利制度; 法国也在“全国抵抗理事会纲领”的基础上,于1946年实行了新的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
4. 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条件。
【答案】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条件有:
(1)社会条件一一工业社会
在18世纪以前的传统农业社会里,人的生活风险都是依靠家庭来解决的。而经过18世纪的产业革命后,工厂机器大生产逐渐代替了家庭、作坊手工业,生产方式走向社会化,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人口相对向城市聚集,生产的社会化又在加深劳动者之间社会联系的同时,造成劳动者对家庭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进而对社会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强。在19世纪70, 80年代的德国,社会问题异常突出,大量工人失业,包括疾病医疗、职业伤害、养老等均成为当时社会难题,而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更是对国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提出迫切的要求。因此,德国在颁布有关疾病医疗保险、职业伤害保险方面的立法后,又制定了社会养老保险法。可见,工业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和生活风险结构的改变,构成了社会保险产生的基本原因和强大推动力。
(2)经济条件一一社会化大生产与物质财富增长
社会保险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因为这一制度解决的是劳动者在遭遇特定事件并导致收入丧失时的经济来源间题,采取的也是发放现金或提供服务的力一式,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基础,这一制度便不可能生存下去。只有进入工业社会后,社会化大生产才真正大幅度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社会财富亦大量增加,从而使得当时的社会有可能考虑用社会保险的方式来解决劳动者普遍存在的一些生活风险问题。因此,社会财富的增加是推动社会保险制度产生的重大因素,它构成了社会保险制度的物质基础。
(3)政治条件一一社会矛后激化与工人阶级的斗争
19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开始向垄断阶段发展。德国在19世纪70, 80年代,社会问题异常突出,其原因就是由于垄断竞争中普遍存在的排挤和吞并现象造成大量中小企业倒闭,这使得工人阶级对疾病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的需求日益迫切,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问
题也日益尖锐。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基本生存权利,为争取社会保障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社会民主运动此起彼伏,工人运动空前高涨。在这种政治背景下,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资产阶级曾采取过多种镇压手段,但在“铁血宰相”像斯麦镇压下人运动失败后,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提出用“胡萝卜加大棒”的办法来对付工人运动,采取软化政策以缓解社会矛盾,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将社会保险作为“消除革命的投资”,依此来维护社会的稳定,这就是养老保险在德国产生的政治根源。
可见,社会保险作为一项极其重要、影响深远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其产生的过程就是适应工业社会带来的变化和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经济背景与政治背景下产生的,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二、论述题
5. “十一五”时期如何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答案】“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应这样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1)要清楚“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①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②社会保障制度函待完善; ③劳动关系中的矛盾日益突出。
(2)明确“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①发展目标
A. 就业持续增长;
B. 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
C.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
D. 劳动关系基本保持和谐稳定;
E. 劳动保障法制比较健全:
②主要任务
A. 实施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B.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快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
C.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能力;
D. 健全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E. 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
(3)确立科学的“十一五”时期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①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②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 ③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机制。
(4)健全“十一五”时期保障措施①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②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及制度改革③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④加强劳动保障科学技术研究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⑥加强劳动保障事业宣传⑦加强劳动保障系统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