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认知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上而下的加工

【答案】自上而下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 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 与自下而上的加工相对。知觉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刺激物意义的确定起一种定向作用, 由一般知识引导知觉加工, 较高水平的加工制约较低水平的加工。更多地使用在非良好的知觉条件下, 可使人更好地处理一些刺激的双关性和不确定性。

2. 创造性

【答案】创造性又称创造力, 是指个体不受常规的束缚而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 产生新思想, 或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作为其重要成分的发散思维,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创造能力的高低。人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 既需发散思维, 也需聚合思维, 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

二、简答题

3. 认知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组成部分?

【答案】现代认知心理学广泛吸收了来自12个主要的研究领域的理论与技术:认知神经科学, 感觉/知觉, 模式识别, 注意, 意识, 记忆, 知识的表征, 表象, 语言, 认知发展, 思维与概念形成, 人类智力与人工智能。

4. 比较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答案】(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三个结构, 它们在记忆保存时间、记忆编码和记忆容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①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其编码形式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 因而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感觉记忆保存的时间比较短暂, 一般为0.25~2秒钟。当信息受到注意即得到识别时, 进入短时记忆, 若未被注意则会很快消失。

②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1分钟左右, 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它一般以言语听觉形式编码为主, 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编码, 其信息容量为7土2个组块。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被言语复述则转入长时记忆, 而那些未经复述的信息或超出容量的信息则会随时间流逝, 逐渐衰退而被遗忘。

③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和一定深度的加工后, 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保存时间从1分钟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容量没有限度, 信息来源多为短时记忆。信息是以意义方式编码, 包括语义和表象编码, 故又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

(2)三者之间的关系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才可能转入长时记忆, 没有感觉记忆的登记和短时记忆的加工, 信息就不可能长时间存储在头脑中。

5. 阐述感觉的特点和意义。

【答案】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应。

(1)感觉有以下特点:①感觉是对当前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直接反应, 而不是对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反应;②感觉是对刺激物给别属性的反应;③感觉是客观内同和主管形式的统一。

(2)意义:

①感觉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 也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 感觉担负着对复杂事物的简单要素进行分析的任务。

②感觉是认识的入口, 通过感觉, 人才能认识和分辨事物的各种基本属性, 才能知道自己身体的运动姿势和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只有在感觉所获得的信息基础上, 其他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才能得到产生和发展。对于每一个正常人来说, 没有感觉的生活是无法忍受的。感觉剥夺实验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

综上, 感觉既能提供人类生存的重要线索和依据, 为维持个体身心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6. 为什么感觉和知觉对认知心理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答案】(1)内部世界与外部现实之间的交接之处是感觉系统:

①感觉是指对物理世界的能量的初始探测。对于感觉的研究一般是探讨感觉机制的构造和加工过程, 以及刺激如何对这些机制产生作用。

②知觉是指解释感觉信息的高级认知过程。感觉是对刺激的初始探测, 知觉是对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解释。每一个感觉事件都是在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这个背景下得以加工处理的, 我们先前的经验为单纯的感觉体验赋予了意义, 这就是知觉。

(2)感觉和知觉是外部物理世界与内部心理世界的连接桥, 是研究人们如何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刺激进行认知的初始阶段, 是研究注意, 记忆, 思维, 想像, 语言等高级认知活动的前提条件, 因此说感觉和知觉对认知心理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7. 影响句子理解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句子的理解是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句子的理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句子的类型

人们日常听到、见到的句子类型, 主要有肯定句、否定句、被动句、被动否定句等几种类型。研究发现, 句子的类型影响着句子的理解。例如, 对否定句的理解一般难于对肯定句的理解。

(2)词序

词序是表达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学的变化, 因此词序在句子理解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在不同语言中, 词序是不完全一样的。汉语的基本词序为主-谓-宾. 即主语在前, 谓语在后, 宾语在动词之后, 在一般情况下, 其顺序为“施动者”“行动”“对象”。这种比较固定的词序提供了句子理解的线索。

(3)语境

在语言交际时, 语境提供了各种背景的知识, 因而能帮助人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语言。一些研究发现, 只要有语境存在, 人们就意识不到句子的歧义性。人们对歧义句的反应速度与对非歧义句的反应速度是一样的。语境的重要作用是提供一般性的知识背景。人们根据这些背景知识就能组织当前的信息, 对信息作出解释, 并产生期待和预测。

(4)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

句法分析决定着人们怎样对句子的组成成分进行切分. 因此它对句子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8. 区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答案】(1)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又称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 指在意识的控制下, 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的记忆形式, 即有意识记忆。

(2)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又称非陈述性记忆(non-declarative memory); 是指对先前的经验不需要经过有意回想的记忆形式(Schacter , 1987), 即无意识记忆, 通常指某些记忆成分开始工作而个体并没有意识到的一种现象。换言之, 就是说认知系统操作了某种记忆装置, 而个体自身并没有意识到它。

三、综合题

9. 心理学中的格式塔的观点有哪些?

【答案】格式塔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派别之一, 又称为完形心理学,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魏特墨、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活动既不是由几个元素构成的, 行为也不是单纯由一些反应堆积而成;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 是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其主要观点如下:

(1)突现论

①似动实验。似动现象的实验是格式塔心理学起家的重要实验, 也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创建的重要基础, 这一实验是由魏特墨主持的。魏特墨用舒曼所制的速示器来呈现先后出现的两条线段A 和B , 先呈现线段A , 后呈现线段B , 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30毫秒时, 则两条线段会被看作是同时出现, 并构成一个90°的角。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200毫秒时, 则出现了静止的两条线段一前一后出现;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正好是60毫秒时, 则会引起最佳的运动现象, 即人们可以看到线段A 向线段B 的移动。魏特墨把这种原本是静止的两条线段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