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认知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注意转移
【答案】注意转移即指根据新的任务, 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例如, 教师上课, 其注意要从一个活动转到另一个活动, 学生的注意也要从一个活动转到另一个活动。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配密切相关。每一次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分配便发生一次变化。不仅注意中心改变了, 注意的分配模式也变化了。
2. 注意广度
【答案】注意广度指个体在一瞬间(0.1秒内)能清楚觉察或知觉到的对象数量。视觉注意广度可用速示器测定。实验表明, 在0.1秒内, 成人一般能认清8个~9个黑色圆点, 4个~6个没有联
3个~4个没有内在联系的单个汉字, 5个~6个内容联系的汉系的外文字母, 3个~4个几何图形;
字。注意广度的扩大, 有助于个体在同样时间内输入更多信息, 提高工作效率。
二、简答题
3. 大脑的哪些部分和语言加工有关?
【答案】语音活动受大脑皮质的调节和控制, 是大脑整合的结果。同时大脑的某些特殊部位对语言又具有特殊的功能。
(1)语言表达包括说话和书写。
①说话是由中央前回下方的44区即布洛卡区(Broca’sarea)控制的。当左侧额下回(布洛卡区)损伤时, 个体的说话能力会被破坏, 导致布洛卡失语, 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所产生的内容不合语法, 命名不能, 并且发音非常困难。这说明布洛卡区主要和句法有关。
②书写是由额中回后部的艾克纳尔区(Excuer’sarea)控制的。该区受损的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话和看懂文字, 自己也会说话, 手部肌肉虽能活动但丧失了书写能力。说话和书写开始于意图或思想, 因而大脑额叶必然参与语言表达。
(2)语言的感知和理解包括听话和阅读。
①听话是由颞上回后部的威尔尼克区(Wernicke’sarea)控制的。该区受损的病人可以说话、书写并能做到句法正确, 也能听到别人的发音, 但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含义, 因为他们丧失了使用实词的能力。
②看书是由顶下叶的角回控制的。该区受损的病人视觉良好, 其他语言活动的功能也健全, 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字盲症)。听话、阅读不仅要理解话语的意义, 而且还要理解言外之意。在这方面, 大脑额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额叶受损伤虽然不影响理解词和简单句子的能力, 但严重影响理解复杂的句子的能力, 特别是无法理解复杂话语的弦外之音。
4. 什么是同化和顺应? 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案】(1)同化和顺应的定义
同化是指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主体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以使其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通过顺应, 主体的认知结构会不断地得到修正。
(2)同化和顺应的联系和区别
①联系。皮亚杰认为, 同化和顺应并不是彼此分离的两个独立的过程,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同一个认知活动中常常包含着两个过程, 只是在某些活动中同化占支配地位, 而在另一些活动中顺应占支配地位。
(2)区别。二者适应的方式和结果不同, 同化是外部的信息进行调整和转换, 纳入主体的过程;而顺应是指改变主体自身的结构去适应外界的信息。
5. 认知神经科学是怎样影响心智科学的?这种影响可能给认知科学带来什么新方向?
【答案】(1)认知神经科学影响心智科学:
①早期神经生理学以及相关学者似乎沉浸在神经系统的显微结构中, 这与认知心理学中的主要课题, 如, 知觉、记忆和思维很少有重合之处。但是随着神经外科医生从对脑外伤的治疗中了解了大脑某些区域的特定功能和综合功能, 认知神经科学开始影响着心智科学的发展, 科学家们争论的中心问题就是, 大脑究竟是不是一个整体性的器官?对于记忆, 思维等心智活动是整个基本组织共同作用完成操作还是不同的活动有着自己的神经定位, 与特殊区域相联系?
②近年来, 神经科学发现, 皮层细胞即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数目多过原先认为的许多倍。神经元的联结系统除了具有序列通路之外, 还有平行排列式分布。平行神经联结网络似乎分布于广阔的区域, 不同位置可以在同一时间产生不同的功能。大脑运行的方式应该是, 信息加工网络分布于整个大脑皮层, 而不是局限于某几个部位。人脑的各个局部与视觉、言语和动作行为等等的特定关联, 仅仅是指这些局部区域完成与上述功能相关的输入接收和输出产生。
③尽管知觉、记忆、语言、问题解决和思维等以及实验分析方法仍是认知故事中的中心内容, 但是在21世纪对于认知功能的探究中, 神经认知影像仍将会称为一个主要的手段。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促进心智科学的发展。
(2)新方向:近几十年来, 成像技术的发展极其迅速, 它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更清楚地观察大脑, 而大脑被认为是认知的引擎。接下来就是要发现认知的根源、理解认知的功能, 回答人类如何进行知觉, 如何在记忆中储存信息, 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决策中利用信息, 记忆如何完成与思想相一致的行为。几乎每个人认知领域都可以用神经认知技术加以研究, 不仅能够揭示认知的结构, 而且能够揭示出其中涉及的加工过程。这一趋势很可能继续和强化下去。
6. 为什么把逻辑称作“思维的科学”?
【答案】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方法和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思维的形式, 即思维逻辑形式。逻辑学作为人们进行思维所必须运用的思维工具, 是任何学科都离不开的, 它对提
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学习逻辑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 但水平有很大差异。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强, 对知识的理解越透, 掌握的越牢固, 运用得越灵活。学习逻辑学可以使人们由自发地上升为自觉地运用逻辑形式进行思维活动, 这对防止和纠正错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获取新知识。学习逻辑学, 可以帮助人们根据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实知识, 经过正确的推理, 推出新知识, 这是认识世界所不可缺乏的逻辑环节, 是获取正确知识的必要条件。
(3)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表达思想。思维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思维合乎逻辑, 表达才能清楚正确和鲜明生动。
(4)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综合分析大量材料, 处理众多信息, 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
7. 指出几种错觉并且对它们进行解释。
【答案】(1)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错觉不同于幻觉, 它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2)错觉现象, 在心理学研究中所揭示的错觉现象, 大多属于视错觉。视错觉是指人凭借眼睛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失真或歪曲的知觉经验。
(3)错觉种类很多, 一般分为以下七种:线条横竖错觉、缪勒一莱尔错觉、奥伯逊错觉、戴勃错觉、赫尔岑错觉、佐尔纳错觉、楼梯错觉
(4)错觉产生的原因
①从生理机制和功能方面解释, 认为人的感官和大脑的神经机能参与了错觉产生的过程。例如, 线条长短错觉是由眼球沿线段从一端向另一端移动, 由于垂直移动比横向移动更为费力, 因此同等长度的垂直线段就显得比水平线段更长些。
②从心理学方面解释, 认为人的错觉纯属心理活动的结果, 是人当前的知觉与过去经验之间产生矛盾而做出思维推理的过程。其实在各种错觉产生的过程中, 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都不可能是孤立地起作用的, 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共同起作用的
8. 什么是阅读理解?如何研究它?
【答案】阅读理解是从书面文句中提取意义的过程。阅读理解由两种基本的加工构成:①词汇加工, 包括眼睛注视的顺序和词汇通达;②理解加工。研究阅读理解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
(1)眼动追踪。眼动追踪可以根据眼动的位置来相应的改变屏幕上呈现内容的变化, 以测量阅读知觉广度。基于此技术有三种研究范式:移动窗口范式、移动掩蔽范式和边界范式。
(2)对大声阅读的记录。优点:①允许对阅读中所发生的错误进行分析;②阅读者对文章中某些不准确之处(如拼写错误)的反应也能得到评估。缺点:①对绝大多数成人来说都显得不太自然;②大声阅读的速度只是默读速度的一半的事实, 也说明两种形式的阅读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