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农业大学财政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财政必须介入“三农”的理由。
【答案】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是一个综合性项目,其中既含有经常性支出,也含有投资性支出,既具有一般性,也具有我国的特殊性。
(1)财政借入“三农”的一般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是履行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功能,提供那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这是财政对“三农”投入的一般特点。
对农业和农村来说,政府主要是提供以农田水利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和农民急需的生活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环境保护、义务教育、技能培训、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等。
(2)我国的“三农”投入的特殊性
①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
a. 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受气候条件及其他诸多条件的影响,不仅波动大,而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b. 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需求是相对稳定的。以相对稳定的需求和不规则波动的供给为特点的农产品供求关系,会使农业部门的生产条件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而这种不稳定,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市场加以克服,进而又会强烈地冲击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②我国己进入以下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从长远看,下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后,城市面貌大为改观,而农村的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严重滞后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以农民为主导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只能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综上所述,财政必须介入“三农”。
2. 简述财政赤字债务化的经济效应。
【答案】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只是资金在部门间的转移,如居民、企业和商业银行购买国债,不过是将暂时不使用的资金的使用权转移给政府部门,不会增加基础货币量,从而也不会扩大货币供给量。因而赤字债务化一般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但下面两种情况下通过发行国债融资的财政赤字仍然会导致通货膨胀:
(1)当政府通过出售国债为财政赤字融资时,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就可能推动利率上升。如果中央银行为了维持利率的稳定,就会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国债,也就是将赤字债务化转变为赤字货币化,导致基础货币的增加,因此举债弥补财政赤字的净效应将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如果财政赤字持续不断,国债供应量不断增加,推动利率上升的压力在持续增大,于是中央银行不断地购买国债,货币供应也不断增加,最终将导致通货膨胀。
(2)在国债市场和金融市场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债市场不发达,当政府出现财政赤字时,政府无法通过发行国债来为赤字融资,或者是国债的规模过于庞大,损害了政府和国债的信誉,人们对政府的偿债能力失去信心,那么政府不得不增加货币发行量或向中央银行借款,结果也是将赤字债务化转变为赤字货币化。
3. 简述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方法。
【答案】(1)国际重复征税
国际重复征税是以税收管辖权的冲突,即存在两个以上征税主体为前提的,它是由各国税收法律的冲突引起的。国际重复征税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必然对国际经济合作与交往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消极的。
①国际重复征税给跨国纳税人造成额外的税收负担。
②国际重复征税阻碍国际资本、商品、劳务和技术的自由流动。
③国际重复征税违背税收负担公平合理的原则。
(2)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途径
避免国际重复征可以有三种协调的途径:
①限定各国唯一地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
②限定世界各国唯一地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
③允许各国同时行使两种以上的税收管辖权。
在发生冲突时,承认一种税收管辖权的优先地位,而其他的税收管辖权从属行使。无疑第三种做法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少重复征税现象,而且可以得到各个国家的认可和赞同。
(3)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
国际重复征税减除,实际是指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通过优先承认纳税人向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国家缴纳税收,借以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一种形式。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①扣除法和低税法
扣除法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减除国际重复征税,从本国纳税人来源于国外的所得中,扣除该所得所负外国所得税款,就其余额征税的方法。低税法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人来源于国外的所得,单独制定较低税率以减少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这种方法与扣除法类似,不能彻底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②免税法
免税法是指一国政府单力面放弃对本国纳税人国外所得的征税权利,以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不仅承认地域税收管辖权的优先地位,而且承认其独占地位。
③抵免法
抵免法是指一国政府在优先承认其他国家的地域税收管辖权的前提下,在对本国纳税人来源于国外的所得征税时,以本国纳税人在国外缴纳税款冲抵本国税收的方法。它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4. 简述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答案】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这种政策本身具有内在的调节功能,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无须借助外力而自动地发挥稳定作用。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税收的自动稳定效应
税收体系,特别是公司所得税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反应相当敏感。如果当初政府预算是平衡的,税率没有变动,而经济活动出现不景气,国民产出就会减少,这时税收收入也会自动下降; 如果政府预算支出保持不变,则由税收收入的减少而使预算赤字发生,这种赤字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张力量,会“自动”地抑制国民产出的继续下滑。
(2)公共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
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支出是普遍的“自动稳定器”。转移支付支出,是指政府为维持居民的最低必要生活水平而提供的失业救济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等福利性支出。当国民经济出现衰退时,就会有一大批居民享有失业救济金和低保收入,从而可以使总需求不至于猛然下降; 当经济繁荣来临时,失业者可重新获得工作机会,政府就可以停止失业救济和低保支出,从而可以抑制总需求的过旺。
5. 试分析我国增值税为什么要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
【答案】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时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是因为当时仍处于通货膨胀时期,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防止盲目投资,控制通货膨胀。
从长远来看,我国增值税改革的方向是由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从而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进行技术更新改造,促进基础产业和高新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修订增值税暂行条例,在全国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在企业计算应缴增值税时,允许扣除购入机器设备所含的增值税。修订的主要原则:
①确保改革重点,不作全面修订,为增值税转型改革提供法律依据;
②体现法治要求,保持政策稳定,将现行政策和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衔接;
③满足征管需要,优化纳税服务,促进征管水平的提高和执法行为的规范。
6. 何谓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有哪些类别?
【答案】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国家预算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国家预算反映政府的职能范围、行动方向和政策。同时,由于国家预算和决算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批方才生效,因而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体现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监督。
(1)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