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疆师范大学微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之普通生物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平行进化。
【答案】平行进化是指两个或多个系谱,因有大体相近的进化方向而分别独立地进化出相似的特征。
2. 辐射对称。
【答案】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
3. 常规绝灭。
【答案】常规绝灭是指生命史中各个时期都以一定的规模经常性地发生的绝灭,表现为各分类群中部分物种的替代,即新种的产生和某些已有物种的消失。
4. 抗体。
【答案】抗体是指机体产生的针对相应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其结构决定了其特性和功能,相对异科动物或个体也具有抗原性。
5. 自然选择。
【答案】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
6. 适应福射。
【答案】适应辐射是指一个祖先物种适合多种不同的环境而分化成多个在形态、生理和行为上不相同的种,形成一个同源的辐射状进化系统。
7. 原初电子受体。
【答案】原初电子受体是指直接接收反应中心色素分子传来电子的电子传递体。PSI 的原初电子受体是叶绿素分子,
8. 颈卵器植物。
的原初电子受体是去镁叶绿素分子。 【答案】颈卵器植物是具有颈卵器结构的植物类群。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二、简答题
9. 与人类的直立行走、劳动和语言相适应,人体骨骼肌配布有什么特点?
【答案】全身肌肉可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全身肌肉的配布与直立行走、劳动和语
言密切相关。颈后、背部、臀部和小腿后面的肌特别发达,适应直立姿势和劳动;上肢屈肌比伸肌发达,运动手指的肌肉也比其他动物分化的程度高,适应劳动;下肢肌粗壮;口周围肌和表情肌发达,适应表达感情和语言。
10.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于2006年3月刊文
【答案】植物物种是存在的,理由如下:
(1)虽然植物之间的广泛杂交、远缘杂交是高等植物基因组进化和新物种形成的主要动力之一,物种具有遗传上的稳定性,但是环境却是不断变化的。物种的分化是生物对环境异质性的应答。物种的更替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既协调又冲突的复杂关系,物种的绝灭和新种的形成意味着新的生态关系的建立,表明生物与环境之间从不平衡又达到新的平衡。
对物种进行分类所存在的困难,可能是因为存在无性生殖、多倍体以及分类学家对物种分类过细,而不是因为截然不同的、有性生殖的物种之间的杂交。事实上,植物物种比动物物种更有可能代表在生殖上具有独立性的种系。
11.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是如何进化的?
【答案】(1)最早最初级的循环系统是纽虫的循环系统:结构简单,没有心脏,只有位于消化管两侧的2条血管,在身体前后端互相连通;血管能收缩,但收缩的方向不定,因此血液的流动没有一定的方向。纽虫的血管是全封闭式,血液只在血管中流动而不能流出血管,血液和各种组织的气体和物质的交换通过血管壁进行。
(2)环节动物的循环系统为闭管式,在真体腔形成时,原体腔发育成血管网。环节动物的循环系统由纵血管、环形血管及其分支组成,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流速较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和携带氧气的能力。如蚯蚓的主要血管有3个:位于消化管的背面正中的背血管,血流方向从后向前;位于消化管的腹面正中的腹血管,血流方向从前向后;位于腹神经索下面的神经下血管,血流方向从前往后。这3条血管都分出许多细小血管,分布到消化管、皮肤和其他各部。在身体前部,连接背腹血管之间有4对或5对弓形的血管,称为心脏。心脏细胞的微丝系统发达,有很强的弹性,背血管壁的上皮细胞也有发达的微丝,也有很强的弹性。心脏和背血管的收缩和舒张使血液能在管内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是“开放式”的:血液从心脏流入血管,血管开放到包围在内脏之外的血腔中,从而使内脏浴于血液之中。
(4)各类脊椎动物血液循环是在封闭的心血管系统中进行的,这个系统包括一套输血的管道(血管)和一个推动血液流动的泵(心脏)。血管包括动脉(大动脉、动脉和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小静脉、静脉和大静脉);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总枢纽,分化出体循环和肺循环。
12.举例说明森林群落的基本结构。
【答案】森林是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地球上森林的主要类型有热
提及:一些植物学家认为植物物种并不真的存在,它们只是人类的想象。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北方针叶林。森林群落的基本结构如下:
(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组成热带雨林的高等植物在4万5千种以上,而且绝大部分是木本的。如马来半岛一地就有乔木9000种。在1.5公顷样地内,乔木常达200种左右。这些乔木异常高大,常达,最高达92m , 但胸径并不太粗,树干细长,而且少分枝(2〜3级)。除乔木外,热带雨林中还富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
(2)群落结构复杂。森林群落垂直向上通常可划分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湿地植被等层次,各种动物也和植物种群的配置一样,选择适宜的环境占据着一定空间的不同位置。
13.细胞凋亡与细胞衰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主要区别在于:
(1)细胞凋亡有典型的形态学与生物化学特征。染色质凝集与边缘化,DNA 在核小体间发生降解。细胞膜内陷,包裹各种细胞器等胞内物质,形成凋亡小体,然后,凋亡小体被邻近的细胞吞噬,整个过程无胞内物质泄漏。
(2)细胞坏死是细胞受到强烈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引起细胞无序变化的死亡过程,坏死表现为细胞胀大,细胞质膜及膜系统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溢,核变化较慢,DNA 随机降解,不充分,常引起局部严重的炎症反应。
14.保证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上和在突触处单向传导的机制如何?
【答案】(1)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上传播时,不应期:动作电位产生后,钠离子通道全部关闭,此时即使再有刺激,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即出现了一个短暂的不应期;
(2)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突触处传播时,只有突触前膜内才有突触囊泡、神经递质,故神经冲动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
三、论述题
15.综合生命起源的几个主要假说,并阐明你的观点。
【答案】(1)生命起源的几个主要假说:
早先关于生命起源假说是“神创论”,它把生命起源这一科学命题划入神学领域,是不科学的。
19世纪前广泛流传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实验证明这种他们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
宇生论,这一学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间其他星球,这种观点缺乏实验证据;同时这个假说对于“宇宙中的生命又是怎样起源”的问题,仍然是无法解释的。
生命进化论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的物质经过化学进化的阶段而来的,生命发生的最早阶段是化学进化,即从无机小分子进化到原始生命的阶段,原始生命即是细胞的开始、细胞的继续进化,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等。
(2)我同意生命进化论的观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