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延安大学F56普通生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碳的循环。
【答案】
碳的循环是指碳以
各成分之间传递,
最终又以
2. DNA 损伤修复。 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以有机物形式在生物群落的 的形式回到无机环境的过程。碳循环始终与能量流动结合在一起。
【答案】DNA 损伤修复是生物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重要的安全保护机制,包括错配修复、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和易错修复。
3. 生态效率。
【答案】生态效率是指食物链各环节上的能量的转化效率,约为
4. 抗体。
【答案】抗体是指机体产生的针对相应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其结构决定了其特性和功能,相对异科动物或个体也具有抗原性。
5. 假种皮。
【答案】假种皮是指由珠柄或胎座等发育而成的,包在种皮之外的结构。如荔枝、龙眼果实内肥厚可食的部分。
6. 花序。
【答案】植物的花聚生成簇,按一定的排列格式,生长在共同的花轴之上;这种簇生形式称为花序。
7. 有丝分裂。
【答案】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分裂时期染色质形成丝状或带状结构,出现由纺锤丝组成的纺锤体,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和母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8. 抗原。
【答案】抗原是指可以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或任何一个引发产生大量淋巴细胞的“非我”标志即抗原)。
二、简答题
9. 简述三原界学说的内容,并说明古生菌的栖息环境特征。
【答案】(1)三原界学说的内容
20世纪70年代伍斯、福克斯等比较近400种原核生物16S rRNA和真核生物18S rRNA序列的同源水平,发现古核生物序列AAACUUAAAG 与真核生物18S rRNA序列一致,而真细菌序列是AAACUCAAA 。根据16S rRNA序列上的差别把生物界分为三大域(三原界):古核生物(古生菌)域、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2)古生菌的栖息环境特征
古生菌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能适应极端环境,即普通常见的生物难以生存的高温、强酸、强碱、厌氧或盐浓度很高的环境;
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化学组成都很特殊,细胞壁不含肽聚糖;
细胞膜中的脂类不同于其他任何生物;
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RNA 聚合酶相似而和其他原核细胞不同;
核糖体中的一种蛋白质和真核细胞相似而和其他原核细胞不同等。
10.为什么说与无脊椎动物相比较,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是进化的最高峰?
【答案】脊椎动物代表着发育进化的最高层次。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高度集中,形成了中空的背神经管,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只有神经节或神经索,头部的几个神经节趋向于融合在一起形成脑。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特点:
(1)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来源于胚胎背部外胚层内褶而成的神经管,在胚胎发育的早期神经管的前部发育成脑,然后分化为前脑、中脑、后脑三个脑泡;后部发育成脊髓。前脑进一步分化为端脑和间脑。端脑将发展成大脑,间脑将发展成丘脑、下丘脑和松果体。后脑(菱脑)进一步分化为脑桥、小脑和延髓。
(2)整个神经系统区分为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外周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延伸出来的成对神经索组成,伸向身体各处。
11.什么是激素?含氮激素与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答案】(1)激素
激素是指由内分泌系统的特定的器官或细胞在特定的刺激(神经的或体液的)作用下分泌到体液中的某种特异性物质。
(2)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一一第二信使学说 第二信使学说由于1965年提出。
神经递质或含氮激素是“第一信使”,把某种信息由分泌细胞带到靶细胞。
含氮激素先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引起受体结构上的变化,激活了与受体偶连的G 蛋白,G 蛋白再激活膜内的腺苷酸环化酶。
腺苷酸环化酶被激活后催化三磷酸腺苷转化为环-磷酸腺苷作为第二信使,进一步促进蛋白激酶的活化,影响细胞内许多重要酶的功能活性,引起细胞各种生物效应。
除之外,环-磷酸鸟苷和钙的二价正离子也可作为第二信使。
(3)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一一基因表达学说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小分子脂溶性物质,能扩散进入细胞。
激素进入靶细胞后,与胞浆内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
激素-受体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如适宜的温度)穿过核膜进入核内,形成核内激素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迅速地与染色质的DNA 分子结合,促进DNA 转录生成
扩散出核膜,进入细胞质翻译合成相应蛋白质,引起相应的生物效应。有些激素(雌
激素、孕激素、雄激素)进入细胞后,可直接穿过核膜,与相应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12.简述真核生物RNA 转录后发生的主要加工过程。
【答案】转录产生初级转录物为RNA 前体,包括基因的全部DNA 序列(外显子和内含子),是不均一核RNA (hnRNA )。它们必须经过复杂的加工过程变为成熟的RNA ,才能表现其生物活性。真核生物RNA 聚合酶II 合成的RNA 前体称hnRNA ,需经过5' 加帽、3' 加polyA 尾、甲基化、剪接和编辑等加工程序,最后才成为成熟的mRNA 。剪切下来的序列称为内含子,内含子是不编码氨基酸的间隔序列。在其3' 端加“尾”,在5' 端加“帽”可保护新合成的RNA 链免受细胞中酶的攻击,并参与蛋白质合成的调控,为核糖体识别mRNA 提供信号,但“帽”和“尾”不被翻译。
13.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的大小在哪一范围内?怎样理解细胞的大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答案】
典型的原核细胞的平均大小在
只有lOOnm 。而真核细胞的直径平均为之间,细菌类的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直径动、植物细胞一般为10〜100pm 。
同类型细胞的体积一般是相近的,不依生物个体的大小而増大或缩小。如人、牛、马、鼠、象的肾细胞、肝细胞的大小基本相同。参天大树和丛生灌木在细胞的大小上并无差别;鲸的细胞也不一定比蚂蚁的细胞大。因此,生物个体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细胞必须维持合适的表面积/体积,细胞靠表面接受外界信息,与外界交换物质。表面积太小,这些任务就难以完成。
14.真核生物的复制(40〜50碱基/秒)较原核生物(500碱基/秒)的速度慢很多,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又更复杂,那么真核生物是以何种机制补偿其较慢的复制速度的?
【答案】真核生物DNA 多为线性,且具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形成多个复制叉。真核生物DNA 复制从许多原点同时开始并双向复制而实现的。放射自显影可见许多的复制泡。每一复制泡有固定的一点(复制原点),然后双向伸展,与相邻的复制泡会合,形成复制叉。而原核生物一般具有单个复制起始位点。
三、论述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