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延安大学F56普通生物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Hayflick 界线。

【答案】Hayflick 界线是指Hayflick 等人发现的细胞分裂能力和寿命是有一定限度的规律,如体外培养人的二倍体细胞,只能培养成活40〜60代。

2. 隔离。

【答案】隔离是指在自然界中生物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3. 氧化磷酸化。

【答案】氧化磷酸化是指通过酶促磷酸化作用,将呼吸链上释放的能量与腺苷二磷酸ADP 以及无机磷酸偶联形成腺苷三磷酸A TP 的过程。是需氧生物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4. DNA 双螺旋。

【答案】DNA 双螺旋是Watson 和Crick 提出DNA 的双螺旋结构,是2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以碱基配对相连而成的多聚物。

5. 联会。

【答案】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配对,是减数分裂的一个重要过程。

6. 胞吐。

【答案】胞吐是指细胞通过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分泌小泡,沿细胞骨架移动到质膜,并与质膜融合排出小泡内物质的现象。

7. 单性结实。

【答案】单性结实是指不经过受精作用,子房就发育成果实的现象。单性结实过程中,子房不经过传粉或任何其他刺激,便可形成无籽果实,称为营养单性结实,如香蕉。若子房必须通过诱导作用才能形成无籽果实,则称为诱导单性结实(或刺激单性结实),如以马铃薯的花粉刺激番茄的柱头可得到无籽果实。

8. 不适宜刺激。

【答案】不适宜刺激是指不发生反应或敏感性很低的能量形式的刺激。

二、简答题

9. 举例说明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答案】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宏进化的有力工具。对不同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可以判断两个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成为研究生物宏进化的重要内容和有力工具。

(1)中性突变与同源蛋白质的比较

中性突变是指同源蛋白质上出现的很少或没有对存活和生殖发生影响的突变。同源蛋白质的存在,证明了有关生物具有共同祖先,可以通过比较它们的相似和差别的程度,判定它们亲缘关系的远近即进化距离。例如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 的氨基酸序列很相似,人的细胞色素C 的氨基酸组成与黑猩猩相同,和狗相差11个氨基酸,和金枪鱼相差21个氨基酸。比较它们的相似和差别程度,可以判断生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即遗传距离:人和黑猩猩亲缘关系最近。

(2)同源DNA 的比较

对不同生物的DNA 中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是确定它们亲缘关系的最直接和最精确的方法。例如对人和多种灵长类动物编码碳酸酐酶的DNA 进行测序和比较,以人为标准,黑猩猩核苷酸置换数为1,猩猩为4, 狒狒为7,则可以明确人类与这些高等灵长类之间的进化距离。

(3)分子钟

DNA 、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中性突变相对恒定的速率起分子钟的作用,可揭示大熊猫与熊、小熊猫的演化关系:大熊猫更接近熊。

10.简述生态平衡主要特征。

【答案】生态平衡主要特征有:

(1)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流动保持相对的稳定以及合理的比例与速度。

(3)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外来干扰下,通过调节能恢复原初的稳定状态(微扰平衡)。

(4)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平衡。

11.什么是逻辑斯蒂曲线?举例说明其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

【答案】逻辑斯蒂曲线是比利时学者

限环境下,受环境制约且与密度相关的增长方式。

在空间、食物等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种群的增长,制约因素的作用也增大,故种群增长与种群密度有关。环境容纳量(或负载能力)K 是指种群增长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种群增长曲线呈

下降。

渔业、牧业生产中适时捕捞老年个体,可提高种群的生育力,保持种群数量稳定持续地増长 型

,种群增长;种群稳定;种群年创立的。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是指种群在有

12.多肽链在疏水环境还是亲水环境更容易形成螺旋?为什么?

【答案】由于稳定螺旋的力是氢键,那么在疏水环境中很少有极性基团干扰氢键的形成,而在亲水环境中则存在较多的极性基团或极性分子,它们能够干扰螺旋中的氢键使之变得不稳定。所以多肽链片段在疏水环境中更利于螺旋的形成。

13.以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排泄物形式说明这四个类群之间的进化关系 (亲缘关系)。

【答案】排泄物形式体现进化、亲缘关系:

14.请从低到高写出生命的结构层次。

【答案】生命的结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亚原子颗粒-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多细胞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三、论述题

15.什么是还原论?它的产生有何意义?什么是整体论?试述还原论与整体论的关系。

【答案】(1)还原论的基本观点是生命运动的规律可以还原为物理和化学的规律。生物的一切属性都可以用分子和分子相互作用的规律来说明。

(2)还原论的产生影响重大。许多物理、化学家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和生物科学的大发展;还原论的观点对分子生物学家影响特别深远。

(3

)整体论

释生物整体属性。

(4)两者既是对立、又是相辅相成的。

还原论揭示系统的组成单元的规律并追究最基本组成单元的最基本的规律,是探索关系的源头的努力。整体论揭示系统组成单元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一方面,生命是复杂的综合过程,只有阐明了生命过程中的物理、化学规律,才能揭示生命怎样发生的,以及生命的本质。由此可知,还原的方法是完全必要的。

另一方面,生命系统的整体属性既和它的组成部分的性质有关,也和这些组分在生物系统中的特定地位和相互关系,即与生物体的有序结构密切有关。这就需要把生物当作一个整体,用整体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它。

认为生物体是一个整体,它的各组成部分(分子、细胞等)的规律,加起来不等于整体规律。局部的规律(分子层次)只有在整体的调节下才有意义,局部规律不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