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679社会学原理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整合与冲突

【答案】(1)整合。

布劳通过阐述权力向权威的转化过程来说明权力结构在群体中所起的整合作用。

a. 在布劳的交换理论中,权力被定义为个人或群体不顾他人反抗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能力,显然,权力以强制性为其显著特征。而权威则是指群体中的一种合法性的,即合乎群体规范的权力,它的实施无须借助强制。

b. 资源地位的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下述情形:资源地位较低的人发现用依从换来的好处大于拒绝交换所带来的损失,而资源地位较高的人也认为自己提供的资源与换取的依从至少是价值相当的,因此遵循互惠和公平规范,群体中形成了对权力结构的集体赞同,从而确立了权力结构的合法性。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领导者遵守群体规范,他就无须使用强制手段,其下属之间便会形成相互制约的社会控制。因此,对权力情景的共同定义和集体规范是形成合法权威的基础。

c. 布劳认为,在己经形成权力结构的正式组织中,个人的权力已经不再直接与其拥有的资源相联系,而是直接取决于他在组织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尽管如此,组织的权力结构的产生最终还要由交换过程来说明。

d. 合法权威的确立,改变了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群体成员不用再为每次具体的交往讨价还价,从而减少了分歧和争执,提高了效率; 同时,每个成员已经被安置在固定地位上,只需按照自己地位的角色要求行事,就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而无须通过自我显示来争取更为有利的交换地位,从而减少了竞争和摩擦。群体内部互动关系中内耗的减少以及强制性手段的废弃都使组织达到某种程度的稳定、平衡,促进了群体整合。

(2)冲突。

在说明权威结构产生的方式和过程时,布劳井没有忽略相反的冲突倾向,他阐述了社会结构为什么会成为冲突和变迁的根源。

在正式组织中,尽管可以发展出对权力的集体赞同,形成合法权威,但也存在着对立和冲突的可能。常见的}h}况是:或者群体内部的报酬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再符合群体成员的报酬期待; 或者群体成员报酬期待结构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报酬结构已经不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不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使得某些参与交换的成员感到对方没有履行互惠义务,自己在交往中付出的代价多于获得的报酬,由此而产生了被剥夺意识。

其结果是瓦解了合法权威赖以存在的集体赞同和统一规范,削弱了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控制,使权威蜕变为强制性权力,从而导致巨下级之间的对立。如果下级成员接触机会较多,就有可能

形成某种共同意识,使个人不满或对立发展为集体性敌对运动,在这种情况下,下级对上级命令的反应或者是消极抵制,或者是采取报复性行动。群体内部互动关系性质也由基本平衡转变为暗中的或公开的冲突。解决冲突的办法一是在原有结构内部进行调整,替换那些没有提供报酬或提供了不公平报酬的领导者,如果这样做还不解决问题,就只能推翻现存的权力结构,代之以新的权力结构。当然,新的权力结构还会继续重复向合法性权威的转化过程。

总之,布劳把合法性权威的形成过程与群体内部对抗力量的出现当作推动群体运动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两个因素此消彼长、相互影响,促使群体运动过程中出现整合与冲突交互替代的辩证特点。

2. 宏观结构理论

【答案】在马克思、齐美尔和杜尔克姆的理论思想影响下,布劳逐步发展出了自己的宏观社会结构理论。在他的理论中,布劳坚持用客观的社会结构条件去解释社会现象,反对把心理和文化的因素作为首要的解释工具; 坚持以社会群体、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反对仅仅用个人因素去说明社会变化的个体主义观点; 坚持把抽象的理论讨论与具体的实证研究相结合,反对缺乏严密性和确定性的单纯概念讨论和缺少理论解释力的单纯经验描述性研究。

3. 印象管理

【答案】戈夫曼将社会机构比作一个舞台,认为人们都在这里登台表演。这种表演中,我们都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我们通过言语、姿态、手势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我们所希望的印象。因此,这是我们在为别人制造着“情境定义”。戈夫曼将这个过程称作“印象管理”。

4. 传统型统治

【答案】传统型统治,是指那种统治的维持是靠从古到今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和伦理道德的统治类型。韦伯指出了传统统治形式的一般特征。他指出,这是一种宗法制统治形式。在这里,统治者或主人是由传统的世袭制度决定的,统治者具有终身的权力,并将这种权力不断地传给自己的后裔。这种统治具有很强的个人性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是一种主子与奴仆的关系。它所代表的是一种保守力量,它主张永远维持先王或上帝的神圣秩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有任何改变。

5. 单方垄断式交换关系

【答案】单方垄断式交换关系是爱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中的一个概念。在这种网络交换关系里,行动者A 的报酬来源是多方面的,他可以从B 1、B 2、B 3那里得到报酬。相反,行动者B 1, B 2.B 3却只能从A 那里得到报酬,这种交换关系是垄断的,是不均衡的。

6. 越轨行为

【答案】越轨行为是指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标签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是

应用规章、法律等对于一个‘冒犯者’标定的结果。

7. 精英

【答案】精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精英指那些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里取得了突出成绩或冒尖的人,无论所干的事情是好是坏,只要他在本行业内出类拔萃或创了纪录,帕累托就将其划为精英行列; 狭义的精英是指少数统治者,他们制定政府的政策,作出重大决定。

8. 利他型自杀

【答案】利他型自杀,是由社会过度整合所导致的。一个群体或社会,如果整合程度过高,也会造成利他型自杀率上升。它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①是义务性自杀、②是负疚性自杀。

9. 达鹊(G )

【答案】达鹊,系统的目标是指某种期望状态。任何行动系统都具有目标导向,系统必须有能力确定自己的目标次序和调动系统内部的能量以集中实现系统目标。

10.精英循环理论

【答案】精英循环论,是指政治变化的形式就是一种类型的精英取代另一种类型精英的循环。阶级的稳定性被一种称为精英循环的社会流动所冲破,稳定性不平等被暂时性不平等所取代。一个社会只有当执政阶层的能力、才干的平均值高于非执政阶层时,才是稳定的,而要经常保持这一点就必须借助于精英循环,即非执政层中的精英人物上升为执政者,以及执政的庸才下降到非执政层。

二、简答题

11.社会分化及其后果

【答案】(1)社会分化的含义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社会分化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后者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地位差别的扩大趋势。

(2)社会分化的后果

①个人角色分化

个人角色分化,是指个人所扮演或承担的社会角色的分离。个人角色的分化造成个人更有效地承担角色,按角色规范实现角色的社会功能,同时,造成个人之间的角色互动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②社会组织的分化

社会组织的分化表现为,承担多种功能的单一组织向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组织的转化。随着劳动分工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组织功能从传统的功能多元化的组织中分离出来。而高度专门化的、功能单‘的社会组织能够实现更高的效率,更好地完成组织目标,从而更有效地满足社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