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883人口学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辩证冲突论

【答案】辩证冲突论是由达伦多夫提出来的,他批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均衡模式的片面性,主张按照社会压制模式发展相应的社会学理论,达伦多夫正是在社会压制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冲突理论的。辩证冲突理论的目标是证明冲突的原因既不是某些心理变项义不是偶然的历史事件,冲突产生于社会地位结构; 理论研究层次是考察产生于社会组合的权威结构中的团体冲突,把冲突理解为团体间的斗争,而不涉及个人之间人际互动方面的分歧和争执; 具体的理论任务是回答下述三个问题:第一,冲突团体如何从社会结构中产生? 第二,团体冲突将采取哪些形式? 第三,团体冲突如何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在辩证冲突理论中提出了权威和权威结构、强制性协调组合、利益、潜在利益与外显利益、准团体和利益团体等重要概念。其主要理论命题有:关于冲突团体形成的命题、关于团体冲突形式的命题、关于社会结构变迁的命题。

2. 社会运动

【答案】社会运动是指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而且组织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的特征包括:①社会运动是一种企图实现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即追求某种社会变革。②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内部有比较强烈的团结感和集体认同。③社会运动一般有较好的组织性,并且活动的持续时间比较长。④社会运动在行动中主要采取非制度性或超制度性的手段。

3. 内婚制和外婚制

【答案】内婚制又称“血缘婚”“族内婚”。是在一定社会关系范围内选择配偶的一种婚姻制度。在母系公社中,每个部落都有统一的姓,其下又分为多个血缘氏族。内婚制要求成员必须在部落内氏族外选择配偶,即禁止与外部落人通婚,也禁止氏族内部近亲通婚。它是比群婚制更进步的婚姻制度。

外婚制又称“族外婚”。是指同一氏族内男女禁止通婚,只能在外氏族男女间选择配偶的婚姻制度。始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正式形成于父系社会。之后被“对偶婚”所代替。外婚制的出现,符合自然选择的法则,有利于人类的优生和繁衍,加强了各通婚氏族间的联系。我国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同姓不婚”,是氏族外婚制的体现。

4. 社会学

【答案】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作整体研究的社会科学。它横跨经济、政治、人类学、历史

及心理学。它的意义在于寻找混合了人类知识及哲学的源头。“社会学”一词是由孔德首创的,他试图使用一种物理学的方法来统一所有的人文学科一一包括历史、心理和经济学,从而建立经得起科学规则考验的学科。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科。社会学使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实证调查和批判分析,以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会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目标。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由微观层次的社会行动或人际活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因此社会学通常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并列于社会科学领域之下。社会学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份放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生活实态,或是当代社会如何形成演进以至今日的过程,不但注重描述现况,也不忽略社会变迁。家庭、各式各样的组织、企业工厂等经济体、城市、市场、政党、国家、文化、媒体等都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这些研究对象的共通点是一些具有社会性的社会事实。虽然“社会性”的定义在不同学派之间仍有争执,但社会事实外在于个人,且对个人的行为跟认知有影响,这一点是大致上为社会学者所共同接受的。

5. 传统现代化理论

【答案】布莱克是该理论方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现代化研究有三个重点:第一,研究现代化的根源; 第二,研究参加现代化行列较晚国家的现代化问题; 第三,研究现代化的前途问题。他认为,对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可进行多方面的比较。为了有效地进行比较研究,他提出了在五个方面进行比较的重要性。

6. 功能分析范式

【答案】默顿的功能分析范式是对功能分析方法的完善,它包括一组精确的概念和研究方案,这些概念和方案揭示了在进行功能分析时应牢记的而为以往功能主义者所忽略的最重要的方面和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并能在经验研究中发挥指导作用。范式本身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但它为提出严谨的、可以由经验材料加以检验的理论打下了基础。

7. 功能替代物

【答案】功能替代物是指,可供选择的某种功能需求的替代产物。在多数情况下,总是存在着可供选择的功能替代物,跨文化研究可以清楚地证实这一点。由于提出了功能替代物的概念,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对特殊结构的需求这两个概念被清楚地区别开来,从而推翻了以往功能分析中“功能不可缺少性”假设。

8. 多数参数

【答案】相交性是多维参数,描述一个社会人口在几个方面的共同分布关系。

9. 多维空间

【答案】多维空间是用于描述这样一种社会事实,即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同时处于许多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地位上。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的生存空间都是多维的而小是一维的。每一种社会

地位都代表着社会空间的一条轴线或一维,如性别、教育和财富等。社会空间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多维轴线确定的。

10.接近性假设

【答案】布劳把他的第一个假设称为接近性假设,即社会地位接近的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多于地位相距较大的人们之间的交往。这个假设分别应用在无等级差别和有等级差别的社会地位上,会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无等级差别的社会地位轴线上,接近性假设表现为人们的集团内交往多于集团外交往。在有等级差别的地位轴线上,它表现为人们的社会交往随着他们的地位差别增大而减少。这个假设包含的思想很简单,即人们更倾向于同自己地位差不多的人来往。既然人们有这种交往倾向,他们为什么还经常进行集团外交往或与自己地位有差距的人打交道呢? 布劳认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社会的结构性条件抵消了人们的心理偏好。

二、简答题

11.简述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体系的大辩论。

【答案】苏联社会学自1957年开始恢复以来,就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对象和体系结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直到1968年才初步形成了一种为官方和理论界多数人所接受的体系结构。

在关于苏联社会学体系结构问题的争论过程中,发表过各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1)传统的保守派

他们依然坚持“等同论”或“替代论”的看法,只承认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认为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思想传统,体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坚持这种观点的人,是一些长期从事哲学理论工作的人,他们实际上是新形势下的取消派,只不过是迫于形势,不能再公开打出这面旗帜而己。

(2)与传统的保守派相对的一派

他们竭力主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应是一门与历史唯物主义不同的独立学科,认为社会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理论和方法。他们是比较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学发展的务实派。因其意见尖锐、态度激进也被称为激进派。但他们过分强调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和应用性,并直接搬用大量的西方社会学的名词、概念,因此被指责其向资产阶级社会学屈服和放弃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党性原则,并受到了严厉批评。

(3)调和折中、包容双方的第三派

他们因其所谓稳健派的观点,受到好评和重视。他们所提供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结构体系至今仍被采用,是稳健派对苏联社会学所作的一大贡献。以中青年为骨干的苏联社会学稳健派,能够审时度势,分寸得当。做到了既了解本国国情,又熟悉国外社会学的发展; 既不完全因循守旧、止步不前,又不轻举妄动、贸然行事。他们在争论双方陷入僵局的关键时刻,恰到好处地引入“专门社会学理论”(亦称局部社会学理论)的概念,在对峙的双方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构筑成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