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883人口学(含人口统计学)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杀论》

【答案】《自杀论》是杜尔克姆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杜尔克姆运用他自己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一书中所阐释的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一个具有重要道德意涵的社会问题的典型范例,杜尔克姆对社会现实的道德关怀和他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科学主张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结合。在该书中他通过对自杀现象的分析来说明社会现象与社会整合之间的关系。杜尔克姆讨论了四种自杀类型:①利他型自杀,即牺牲个人而维护社会和群体的共同原则或共同利益。②利己型自杀,利己性自杀是对个体地位和价值过分强调、在社会现实中又难以兑现的条件下发生的。③失范型自杀。当人们在动荡不安中失去某些原有道德观念或价值原则支持,很多意想之外的事情不断地在现实中发生,并且个人在原有观念系统中形成的选择受挫时,失范性自杀就会较多出现。④宿命型自杀。宿命型自杀之所以会发生,是集体力量对个人的超强控制以及个人无法忍受“过多的限制”所造成的。

杜尔克姆在机械社会向有机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在个人地位、利益同社会整合力度强弱的矛盾关系中,展开自杀问题的研究。研究自杀现象是研究社会整合和社会团结问题的一种具体层面,根本目的是要揭示怎样才能获得一种稳定而健康的社会团结。

2. 单方垄断式交换关系

【答案】单方垄断式交换关系是爱默森的社会交换网络分析中的一个概念。在这种网络交换关系里,行动者A 的报酬来源是多方面的,他可以从B 1、B 2、B 3那里得到报酬。相反,行动者B 1, B 2.B 3却只能从A 那里得到报酬,这种交换关系是垄断的,是不均衡的。

3. 构造论理论

【答案】该理论流派是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对功能主义理论以及后帕森斯时代的多种理论传统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通过对之改造、融为一体而创建的一种理论流派。该理论强调“结构的二重性”,主张社会结构是由具有能动作用的人在互动中构建的,这种由互动构建的社会结构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社会互动。

4. 经济生产的循环

【答案】经济生产循环是指,经济力量围绕投资周期性地变化。新的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经济繁荣伴随着某些结构性变化。当资本生产的经济部门受到消费品生产部门拉动时,投资需求扩大。资本的需求越大,人们投资时就越会犹豫不决。因为资本需求一旦超过资本补偿能力,投资无法补偿贬值时经济就开始萎缩,市场出现萧条。而消费减少,会造成企业亏损,经济结构衰弱。

在经济萧条时期,消费品生产部门受的打击最大。经济萎缩时贬值率较低,资金需求量小,补偿性投资下降。在此之后,与消费品生产部门有关的资本生产部门又开始增长,资本蓄量增加,人们又开始投资,商业气候出现好转,投资进一步增加,经济增长加速,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经济增长循环。

5. 报酬(奖赏)

【答案】报酬(或奖赏),指能满足有机体某种需求的强化物。报酬既有物质性的,如金钱,也有非物质性的,如感激。

6. 城市化

【答案】城市化又称都市化,通常是指伴随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城市化亦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推动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是: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②农业生产工业化的趋势必将改变农村社区的固有特点,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城市化:③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地区传播,也是导致农村城市化的重要原因。

7. 印象管理

【答案】戈夫曼将社会机构比作一个舞台,认为人们都在这里登台表演。这种表演中,我们都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我们通过言语、姿态、手势等表现来使他人形成我们所希望的印象。因此,这是我们在为别人制造着“情境定义”。戈夫曼将这个过程称作“印象管理”。

8. 子系统

【答案】子系统是行动系统的附属系统,一般行动系统的各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本身也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系统,例如,社会系统就属十行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一般行动系统的各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本身也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系统,因而也面临着同样四项必须满足的功能要求。而且,当这一子系统达到一定规模时,其内部也会分化出相互区别和相对独立的更低层次的子系统。尽管分析的层次可以有所不同,因而对各个系统层次的具体解释也可以有巨大差异,但AGIL 模式却可以作为适用于各个层次行动系统的功能分析框架。

9. 后现代理论

【答案】后现代观念表现在文学批评、历史分析、哲学思考、建筑学、神学和社会理论等广阔的领域中。福柯是一位复杂的思想家,而不是纯粹的“后现代”论者。福柯的著述主要表现在知识考古学、权力谱系学、自我伦理学三个方面。此外还有布希亚,他对现代性进行的批判和对后现代性的勾勒。另外波兰犹太裔的英国社会学家鲍曼的后现代伦理。他们也被认为是后现代社会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10.社会本质

【答案】滕尼斯所说的社会本质,实际上是指构成社会的本质要素。构成社会的本质要素有以下三种类型:①社会关系; ②社会集合体; ③社会集团。在这三个要素中,社会关系是基础,其他两个要素不过是社会关系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这三种类型既可以表现为公社的形式,又可以表现为社会的形式。

二、简答题

11.为什么杜尔克姆主张社会学研究要坚持反还原论的原则?

【答案】(1)社会事实的一个首要特点是不可还原性,即社会事实不是个人事实,它不能用个人的行为和情感来说明和解释。杜尔克姆指出:社会事实虽然是通过个人的行为来构成的,但是当个人行为一旦相互作用地构成社会现象时,“它们呈现出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的显著特性。”

(2)杜尔克姆所说的社会事实有两类:社会比率和“集体表象”。社会比率是由个人行为或个别事实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统计比例或计量关系,他说:“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强度不同的舆论潮流推动着某些群体,或者有更多的人结婚,或者有更多的人自杀,或者有更高的或更低的出生率等等。这种舆论潮流完全是社会的事实……统计学以把它们孤立起来的方式把它们提供给我们……由于这些数字中的每一个都无区别地包括了所有个人的情况,那么在现象产生中都占有一份个人情况就被中立化了,因此,个人情况不对现象起决定作用。”

(3)从这个十分清楚的论证可以看出,社会事实的不可还原性是在舆论和统计中经过认识过程形成的。在人们对相互联系的个别社会现象的认识中,那些个别人或个别事件的个别属性被抽象掉了,剩下的仅仅是表现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关系,如出生率、死亡率等等。杜尔克姆认为,这些往往被人们称为概念或名称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思想观念,而是确实的客观事实,并且是独立于个人意识与个人行为的客观事实。

12.简述角色失调的主要表现。

【答案】角色失调,是指角色扮演中出现的社会角色内部或角色之间的矛盾、失调等现象。常见的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角色距离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赋予某种角色的规范与角色扮演者的实际表现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角色期待与角色表现之间不相匹配的情况为角色距离。

(2)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的发生分为三种情况:

①一个人承担多种角色时,不同角色的期望之间发生矛盾、对立或抵触,如一位妇女作为经理可能忙于事业,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社会兔色期望她在家庭生活上应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

②不同的人所扮演的相对角色之间发生矛盾,如丈夫与妻子、父母与子女、邻居之间、顾客与服务员、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冲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