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63国际政治概论(含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恐怖

【答案】在汉语里,“恐怖”主要是指一种心态。《辞源》解释“恐怖”的意思是“极度恐惧”。《现代汉语词典》对“恐怖”的解释是:“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显然,它们的解释是一致的。在英语里,“恐怖”除了有与汉语相同的意思即“极度害怕”之外,还包括“恐怖统治”的意思。所谓“恐怖统治”,是特指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雅各宾专政”,意思是指“无情地处决成胁革命政权之人”。从这两种语言的词义来说,“极度害怕”可以说是“恐怖”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含义。从这个含义出发,“恐怖活动”实际上就是指使人感到极度害怕的行为,或者说是使人感到生命受到威胁的行为。

2. 国际组织

【答案】国际组织是跨国组织的其中一种,是指由不同国家成员(包括政府、政党、团体和民众个人)基于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设立的组织机构。国际组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类:①从成员的性质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两大类; ②从目的和职能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政治性组织和专业技术性组织两大类; ③从成员构成的地域范围来看,国际组织又可分为全球性组织和地区性组织两大类。国际组织不仅包括上述一般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形式,还包括世界性政党、国际宗教组织、世界性运动等。

3. 非国家行为主体

【答案】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相对于国家行为主体而言的,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小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它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广义的非国家行为主体还包括具有较强行为能力的国内组织、国际社会运动,以及国际社会特殊的个人因素等。

4. 国家行为主体

【答案】国家行为主体是指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主权国家,以联合国组织的成员国为依据,国际社会目前己有192个主权国家。国家行为主体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国际行为主体,是决定国际政治事务的发展进程、构成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国家行为主体与非国家行为主体共同构成国际行为主体。

5. 跨国行为主体

【答案】跨国行为主体是指由两个以上国家的成员组成的、通过自己的对外行为来影响国际

政治进程的跨国组织。其组织形式和成员构成是跨国的,更为重要的是,跨国行为主体已经具备了国际行为主体的四个基本特征,在国际事务中能够依据自身的行为能力发挥职能作用。跨国行为主体是非国家行为主体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部分,即属于非国家行为主体,但不是所有的非国家行为主体都是跨国行为主体。

6. 全球治理

【答案】全球治理理论是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而提出的旨在对全球政治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的理论。该理论最初由社会党国际前主席、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于1990年在德国提出。强调的不是权力和中央权威,而是力图通过某种全球规范和影响的网络来管理全球性事务。基本特征包括:①全球治理的实质是以全球治理机制为基础,而不是以正式的政府权威为基础; ②全球治理存在一个由不同层次的行为体和运动构成的复杂结构,强调行为者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③全球治理的方式是参与、谈判和协调,强调程序的基本原则与实质的基本原则同等重要; ④全球治理与全球秩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全球秩序包含那些世界政治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常规化安排,其中一些安排是基础性的,而另一些则是程序化的。

7. 非暴力冲突

【答案】从冲突的性质上区分,国际冲突可以分为暴力冲突和非暴力冲突。非暴力冲突采取的是非战争的形式。非战争的暴力形式的使用者往往是特殊的利益集团和个人。非暴力冲突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显性的非暴力冲突如经济制裁、驱逐外交官等,隐性的非暴力冲突如心理战、汇率政策上的不合作政策等。由于国家领导人的言辞往往并不能够准确揭示国家的真实意图,在现实中很难明确区分隐性的非暴力冲突与非暴力冲突性质的行为或活动,因而通常人们所关注的国际冲突主要是暴力冲突和显性的非暴力冲突。

8. 英国学派

【答案】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是一种不同于美国主流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它有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野,其本体论的多元主义是与方法论多元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学派的独特要素就是它方法论的多元主义、它的历史主义以友国际体系、国际社会和世界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主要观点是有关国际体系的综合性观点。多年来,英国学派一直强调有关国际政治研究的三个竞争的传统,即霍布斯主义或现实主义传统,康德主义或世界主义传统,以及格劳秀斯主义或国际主义传统。英国学派的国际体系观正是基于这三个传统的比较而形成的。

9. 定量研究法

【答案】定量研究是指与定性研究相对的概念,也称量化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方法之一。进行国际关系研究,人们不但需要论及对象的质的规定性,而且需要论及对象的量的规定性。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测量、描述、分析和推论。

10.可持续发展

【答案】可持续的发展是指既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以说有两个基本点:①人类要继续发展; ②人类的发展必须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要给后代人留下可供其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换言之,就是要给后代人留下一个安全的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它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态的持续性、经济的持续性和社会的持续性。持续发展,就是要把生态、经济与社会统一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简答题

11.怎样认识传统安全观与新安全观?

【答案】(1)传统安全观

自主权国家体系形成以来,典型的安全关系决定国家所面对的主要威胁一直是来自别国的军事力量,因此传统的安全观点,通常把安全等同于不存在军事威胁,或者把安全界定为保卫国家免受外来的颠覆和攻击。冷战中所形成的东西方对峙,以及各方所面临的巨大战争风险,把这一种安全模式发展到了顶点。

传统安全观将安全理解为国家安全,坚持国家安全至上主义。它以传统现实主义理论为基础,认为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国家的国际目标是谋取最高权力。国家安全也主要限于军事领域,军事实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手段,国家的军事力量越强大,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也越强。

(2)新安全观

冷战结束以后,人类社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安全挑战,世界安全的威胁变得更加严重。特别是由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进程的快速发展,国际安全威胁呈现多样化特征。

①新安全观是综合安全观。新安全观倡导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多个层面的综合安全,包括经济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跨国犯罪与安全、核扩散与安全、民族主义与安全、移民与安全、社会矛盾与安全等等。

②新安全观强调要抛弃冷战思维模式,提倡安全新视野。新安全观拒绝用对抗、寻找对手及敌友思维等传统思维模式看待当今国际关系,倡导在新的背景下的新模式。

③新安全观是“共生共亡”、“俱损俱荣”的安全观。

④新安全观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安全观。但在国际社会,绝对的相互信任几乎是不可能的,互利互惠是一个博弈过程,国家之间的平等更不可能做到,合作是有限度的。

⑤新安全观强调个人安全、群体安全和全球安全的统一。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角,国家安全仍将是各类安全问题的核心所在。

(3)新安全观不能取代传统安全观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国际关系的实践来看,新安全观都不能取代传统安全观。提出新安全观、综合安全观是非常有意义和战略眼光的,它告诉我们世界和国家面临着更多的、更加复杂的安全威胁,并提出了走出安全困境的新思路。但我们决小要因为新安全观的提出而降低传统安全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