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济南大学专业综合之社会保障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评价早期的社会保障。

【答案】从慈善事业时代发展到济贫制度确立与发展的时代,慈善事业时代只能算是社会保障的起源,而济贫制度的确立亦只不过是社会保障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发展的一个过渡,它们均因非制度性和非权利性,只能算是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中的初级阶段。对这一时代社会保障活动,可以作如下评价:

(1)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因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不平等地位,其各种救济活动便很自然地成为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居高临下的施舍,接受救助者不得不对给予救助者感恩戴德,而提供救助者则可以驱使被救助者,两者处于极小平等的地位。

(2)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政府介入济贫事务的根本目的,既不是为了真正解决社会成员中的贫困现象,也不是真正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利,而是为了防止被统治者在因灾或因不幸事件陷入生存困境时发生与统治者直接对抗的行为。因此,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活动是统治者的“灭火器”,这是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有着根本区别的。

(3)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这一阶段的社会保障项目在世界各国都是极为有限的,并集中体现在救灾济贫项目上

(4)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由于慈善事业与政府的济贫政策事实上并非一种固定的、必行的社会政策,加之受当时财力的局限,其保障水平极端低下。

(5)保障效果是不良型。由于身份极不平等,加之项目太少、水平太低,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实践效果也是不良的,不仅不能解决有需要的社会成员的生存保障问题,而且也不能真正解决得到救助的社会成员的生存问题。

2. 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方式。

【答案】社会保险基金给付是和社会保险基金缴费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当特定风险(如失业、疾病)发生并造成经济损失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保险制度规定的条件、标准和方式将社会保险金付给被保险人或其受益人、法定继承人,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基金给付方式如下:

(1)货币给付

社会保障基金基本上是以货币形式筹集的,同时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领取者有较大的自由支配空间,所以,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方式大部分采取货币形式。如养老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生育保险金等社会保险均采用货币形式支付,医疗保险待遇虽然以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提供,但实际上仍然是货币形式结算; 社会救助给付也是以货币支付形式为主。

(2)实物给付

实物支付是指政府直接为社会成员提供特定物资的一种社会保障给付方式,这种给付方式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军人保障制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采用,如美国的食品券制度就是实物支付的典型代表,在美国的住房救助和医疗救助中也经常使用这种方式,我国的灾害救助中也常见实物救助(提供食物、衣被等)的方式。

(3)服务支付

服务支付是指通过为有需要的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及服务设施而实现保障目的的一种社会保障给付方式,如医疗保险中的身体检查、疗养基地和康复基地的建立,以及敬老院、福利院、幼儿园和各种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的兴建,都属于服务及服务设施支付。

3. 比较军人抚恤与工伤保险的异同。

【答案】(1)军人抚恤与工伤保险的相同点

①被保险者不缴费

下伤保险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个人不缴费原则,工伤保险待遇具有明显的“劳动力修复与再生产投入”性质,属于企业生产成本的特殊组成部分,所以工伤保险的保险费只能有企业或雇主单方承担; 军人抚恤的所需经费则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担,军人也不需要缴费。

②保障目的相似

工伤保险的目标是维护劳动者最基本权益的重要手段,免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而军人抚恤也为维护军人的基本利益,免除其后顾之忧的作用。

(2)军人抚恤与工伤保险的不同点

①保障对象不同工伤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而军人抚恤的保障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人、服役或退役的残疾人以及复员军人等是军人抚恤的对象,其具有保障对象特殊的特点。

②保障待遇水平不同

因为军人肩负的特殊使命,因此较之于普通国民的工伤保险制度,它的保障待遇要优厚一些,且又根据军人平时的贡献及遭遇事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③保障目标也有差异

工伤保险的最终目标是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并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而军人抚恤的目标则包含这稳定军心、巩固国防和稳定社会的双重目标。

④管理体制不同

工伤保险的管理部门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而军人抚恤的主管机关是各级政府中的民政部门。 ⑤经费来源不同

工伤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雇主缴费,而军人抚恤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拨款。

4. 对社会保障制度影响重大的理论流派有哪些? 这些理论流派有何影响?

【答案】对社会保障制度影响重大的理论流派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和中间道路。

(1)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的许多观点主张等,构成了福利国家的理论与政策基础,迄今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是现代社会保障事业的积极推动者。

(2)新自由主义

它所倡导的自由实际上是非真实的自由,因为自由作为一种价值取向,绝对小可能建立在绝对不受约束的基础之上,而社会也是能够被公正或不公正来定义的,政府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新自由主义中吸取到的养分就是保持对社会保障持续膨胀的警惕,同时发挥出市场机制的应有作用。

(3)中间道路

中间道路理论基础建立在对自由市场的辨证认识之上,着重强调社会稳定和秩序,肯定国家在福利领域的主导作用,对待福利国家是既赞同又批评。它使新自由主义者们对中间道路理论在改造资本主义和对资本主义的态度方面的看法有了分歧。

二、论述题

5. 通过慈善事业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答案】我国现在的慈善事业发展十分落后,究其原因,可以从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因素等方面来分析。

(1)社会因素

如意识形态和特殊战乱环境是影响慈善事业的重要因素。其中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分析宗教、文化传统、价值观以及舆论导向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影响。

①宗教是影响慈善事业的重要思想源泉和原动力,一方面宗教教义多将行善列为基本准则,另一方面教会组织也是最早的慈善组织和慈善团体。但是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从历史到现在,我国虽然也有宗教事业,但是主要以官办慈善事业为主,宗教的力量较弱。

②文化传统,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关于慈善和社会保障的思想,最早是与安民、抚民的社会保障思想混合在一起的,而在其他国家如美国的慈善观念则是应该有一种回馈社会的意识,认为很多事情不应该由政府直接管理,而应该交给社会。我国的这种文化传统导致国民更倾向于依赖政府而忽略了社会的责任,因此慈善事业受到忽视。

③慈善事业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核心文化,一个充满人文关怀氛围的社会,不仅会为慈善事业提供帮助或救济的物质源泉,更重要的是慈善观念的广泛融入会构筑起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我国由于改革开放以来,过分强调效率,忽略的国民利他的价值观的塑造。现在国家正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的建立,慈善事业的发展会有利于减弱阶层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成,同时也会反过来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

④舆论导向在慈善思想的传播以,及慈善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在培育慈善价值观的过程中,应注重启动媒体的引导力量,对于大量的慈善行为的规范,不可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