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暨南大学社会保障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表现在哪里。
【答案】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表现在:
(1)社会保障为经济增长提供稀缺的人力资本。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调节劳动力的供给,提供人力资本。一方面,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人口增长率逐年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又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为此,一些国家利用社会保障,建立生育、抚育子女和教育等津贴的形式,对劳动力再生产给予资助,鼓励劳动力再生产; 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中国人口多、出生率高,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减轻人口压力。为此国家采取对独生子女家庭予以补助,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从而抑制人口数量的盲目增长。通过义务教育、希望工程、奖助学金制度等,帮助、鼓励适龄人口受教育,从而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为经济增长提供人力资本。
(2)社会保障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资金,并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社会保障基金对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增加资本市场的总供给; 通过资产组合选择,对资本市场中其他投资者的资产组合产生影响; 促进金融工具的创新。这些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与完善。
(3)通过社会保障收支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从而熨平经济周期。通过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增加社会福利,提高工资能增加劳动者收入,促使有效需求增加,使国家摆脱经济危机。由此可见,国家可以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障措施达到熨平经济周期的目的。
(4)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对经济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通货膨胀时,人们的货币收入增加,按照既定的税率缴纳的社会保障税自动增加,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抑制了过度需求; 经济萧条时,失业保险及其他社会救助方案又是人们的收入增加,刺激有效需求及就业增加,从而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2. 比较养老保险的财务模式。
【答案】概括起来,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等三种。
(1)现收现付式
亦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或统筹分摊方式。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二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其特点是以支定收,实行初期因支出规模小而费(税)率较低,以后则会随着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提高,实质上体现着养老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移。
优点:收支关系简单清楚,管理方便,无资金贬值的风险与保值增值的压力。
缺点:因各期支付额不同而造成费(税)率波动大,易给企业的成本核算带来负面影响; 养老金的完全代际转移小仅使劳动者社会保险的权利义务关系难以得到准确体现,而且容易造成劳动者代际之间的矛盾激化。
(2)完全积累式
也可称为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力一式。该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适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己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其特点是强调长期平衡,费率较为稳定,能够积累起养老保险基金。
优点:能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使资金的收取能与企业的经济条件相联系,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较紧密。
缺点:固定的费率标准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 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客观存在又使资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倍增; 对每个企业与每个劳动者分别立账且需历经多年而使管理工作难度倍增; 对无积累的国家而言,采用这种模式时,偿还旧债与预筹新款的双重压力,将使国家与企业均难以承受。
(3)部分积累式
亦称为部分基金式或混合式、阶梯式。尽管现收现付式与完全积累式均有着自己的特点与长处,但单独采用又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困难。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兼具上述两种筹资模式特点的混合筹资模式。该模式根据分阶段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的原则确定征收费率,目标是保持养老保险基金在一定时期内的收支平衡,其特点是费率具有弹性,可以根据养老金支出的需求分阶段地调整费率。
部分积累式的特点在于:既能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又能有一定的资金积累; 既不会超过企业与劳动者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又因阶梯时间不太长而易预测,面临的保值增值压力亦不会太大。
3. 西方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案】解决失业问题最根本的措施还是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西方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将失业救助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面对全球范围内的高失业率和严重的就业不足,西方各国都将促进就业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优先发展目标,应对措施也由单纯的发放失业补贴变为积极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
(2)实行“小企业孵化计划”
给小企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优惠,大量吸纳失业人员。实践证明,发展小型企业对缓解失业具有显著的作用。因此,政府有必要实行“小企业孵化计划”,为小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各方面的优惠,以吸引就业人口。
(3)加强劳动就业咨询工作,开展职业介绍服务
目前,发达国家己普遍建立了职业介绍网络系统。其中有国家开办的,也有社团和私人开办的。英、法、日、瑞典等国家劳动行政部门都有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
(4)政府通过各种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也是有效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 ①政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保证就业政策的实施。其具体做法是:在重新确定财政支出对象时,考虑把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从向现有企业提供补贴转向促进制订和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方面上来。同时,还实施旨在减少企业税收和福利开支负担,从而降低企业劳动成本的各项税收调节政策。
②金融政策。主要通过调整利率,刺激一些行业、产业的发展,以便多吸纳失业人员。
③实现国有企业私有化来增加就业。近几年来,西方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首先是直接变卖企业给私人,其次是实行股份制,将国有企业股票公开上市,国家政府仍持有一定股票,以实现控股权和否决权。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改革也对增加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④促进科技政策同就业政策的结合。旨在鼓励发展可以刺激短期或长期就业增加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积极发挥新科技在扩展就业岗位方面的作用,加速新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并通过扩大向欠发达地区的技术转让和技术援助,促进其各项产业的发展,进而为提供就业岗位奠定基础。
⑤加强对外经济的合作,开拓国外市场。对外投资不仅仅是资本的输出,一般还包括机器设备、原材料及劳务随同输出,这不仅增加了国内就业机会,又会带动劳动力的跨国输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该引起重视。
(5)减少工作时间,实行工作分享
这是西欧各国通常采用的办法:即缩短工时,提倡雇用非全日工,使更多的人有就业的机会。
(6)对不同类型的失业者提供不同的就业方式
①对摩擦性失业者,政府采取提供信息职业介绍等方式来解决。
②对结构性失业者,采取培训的办法,并通过一些新技术的运用积极创造一些新的就业岗位。 ③对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不景气而受影响的失业者,国家应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采取适度经济增长,从宏观政策上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必要时还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以维护一些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继续生产和就业。
(7)改革福利制度,增加就业
①鼓励老年劳动者提前退休,让青年人顶替空位。
②为改变依赖救济的穷人越来越多的现状,有识之士建议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让身体健全、又未到退休年龄的人通过劳动养家糊口。首先,加强培训和就业服务,帮助失业者提高技能水平尽快就业。其次,调控失业,鼓励企业减少裁员。再次,建立突发性重大事件情况下的应对机制,重大突发事件会对就业形势产生很大影响,一些国家为了缓解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大规模失业采取了多方面的应急措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