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语文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关键词:教育需要,功利教育,教育理想,考试方式

  摘要

为了探索新课程改革现实之路,构建具有新世纪特点的新课程改革运作机制,我们就必须正视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就有必要研究考试或者说人才选拔方式的改革。只有从此角度才能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艰巨性,从而在本质上真正地、更好地进行课程改革。 文章以四部分逐步论述。 一、新课程改革不只是国家意志的表现,也是家长、社会的要求。理论研究者多从国家行为的角度来研究新课程改革,而对于普通民众的课程改革需求很少有过关注。本部分对于国家进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做了简要论述,更多的论述是从民间角度或者说从世俗角度看家长、社会对于传统教育的不满意之处,从而认识普通民众的课程改革需求,也就是换一个角度来论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为新课程改革提出一个新目的--与时俱进地满足时代变化后的民众教育需要。这是一个我们进行新课程改革必须达到的目标,对此避而不谈或者轻描淡写或者冠冕堂皇的谈论都是不应该的。那是对中学教育生存的漠视,也就是空谈新课程改革。 二、普通民众的课程改革需求与国家意志的课程改革需要既统一也冲突,而冲突使教育--尤其中学教育处境尴尬。社会赋予教育的沉重使命给教育戴上沉重的枷锁,一方面是极需进行改革,另一方面是教育实施单位尤其是中学却难以承受改革的阵痛。最让人觉得沉痛的是底层的改革呼吁者却往往成为改革的阻力!经济社会里的消费型功利教育让教育理想为之气短。这种冲突在中学语文教育上表现得特别突出而激烈。 三、两种需要冲突的根源是现实教育在市场经济社会的制约下还是温饱型的教育。现实教育的利益与教育理想的冲突现状让我们的中学教育无所适从。素质教育应该是我们的教育理想,但素质高了真的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应试也不成问题了?这又是不是全才教育的欺人之谈?我们回顾历史上这两种既冲突又统一的需要是如何调解的,希望这能给我们今天--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四、新课标关于评价方式的良好动向给解决两种需要的冲突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具体实施时还有一些的困难。走出困境的对策应是回到最初的认识--就是强化新课程改革的自上而下性,由国家、政府努力改变社会观念,为中学进行教育改革而给予理论上、政策上的支持。要真正改变中学教育现状,必须是评价方式改革先行,从而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新课程改革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