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语文课堂教学情感互动探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情感互动,以情激情,以知促情,以情促知

  摘要

本文以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和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为坚实的理论基础,简要分析了语文教学中重知轻情的失衡状况,对语文情感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充分论述了情感教育对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作用,阐述了情感以及情感教育的涵义,表述了以情优教的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是一个典型的情感活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汇,形成了一个心理活动的有机整体。在这个立体的情感世界里,语文教学要真正的良性启动,就必须进行情感教育,把那些正在或即将成熟的心理机能的形成推向前进,以期最大程度地推动学生的学习和情感的完善。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存在于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中,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构成教学中认知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同时这三要素所具有的情感因素,也是构成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为情感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本文逐一阐述了语文课堂实施情感互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以及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初步探析了语文课堂实施情感互动的三个步骤:1、以情激情--形成师生情感互动。人类的情感具有相互影响和感染的功能。教学过程中同样如此,师生的情绪状态往往会彼此影响、相互感染。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做好积极情感的导向。教学的最高成效,就在于教师运用良好的情绪,以引起学生愉快的体验和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促使其感知敏锐、理解深刻、记忆持久、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只有当认知和积极的情感相融洽时,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发挥创造思维的功效。2、以知促情--实现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处理,对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因素要给予充分的挖掘、发挥,做到知情并茂、以知促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的表情和语言,将蕴涵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表现出来,同时融入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某些情感,由此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要达到以知促情的目的,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充分抒发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还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处理,以此来感染学生,促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情感互动。3、以情促知--实现认知与情感之间的互动。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就必须协调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关系,以情促知,努力实现认知与情感之间的互动。情感教育是认知发展的动力,没有情感教育的参与,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很难进入最佳状态的。情感不能替代认知,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的认知活动中具有信号功能、调节功能和强化功能。 总而言之,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语文教育。教师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师生真正进入愿教乐学的理想境界。语文情感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感受和体验。学生从情动、感受、体验到理解,最终将情感与认知相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被激活了,教学效果必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