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大学经济学院801经济学一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际金融危机

【答案】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发生在一国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等国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与破产,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的金融动荡。国际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一般有如下四种: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业危机,证券市场危机。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是: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 金融危机的非周期性和突发性:金融危机的扩散性和传染性加强; 金融危机缘于国际游资的冲击日益严重。

2. 食利国

【答案】食利国是指脱离生产,专靠剥削别国,特别是殖民地人民的劳动以维持生存的国家。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成为食利国的坚实基础。巨额的资本输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国外利润收入。巨额的资本输出和所带来的利润,使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加重了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剥削,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实际上成了它们的债务奴隶。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已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今后不断吮吸世界各国人民血汗的吸血管,它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3. 潜在的过剩人口

【答案】潜在的过剩人口是指农村中的过剩人口。这部分过剩人口之所以是潜在的,因为在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中,随着资本积累从而资本构成的提高,对农业工人的需求就会绝对减少,但是,由于在农村中许多农业劳动者占有一部分土地,形式上没有失业,因而农业中的过剩人口不像城市过剩人口那样表现得明显。但靠那一小块土地难以维持生活,他们时刻等待补充城市工人或农业工人的队伍。

4. 当代资本主义体系

【答案】当代资本主义体系是指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在当代资本主义体系中,既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正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还有封建和半封建成分占相当比重的落后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有些国家发展得快,有些国家发展得慢,有些国家更多地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有些国家则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因此,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

5. 财政危机

【答案】财政危机是指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的国家财政的混乱和动荡。在广义上,财政危机被理解为整个国家的财政金融体系发生了严重问题,整个市场出现混乱; 在狭义上,财政危机仅指国家财政发生了问题。赤字过大,债务过重,或财政收入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大滑坡等,都会造成国家财政危机。巨额赤字不仅使财政支出中的利息负担越来越大,而且缩小了国家利用财政干预经济的回旋余地。如果国家财政停止兑付己经到期的政府债券,则表明事实上已存在财政危机。

6. 商品

【答案】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物之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如原始森林,不是商品; 二是它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不用十交换的产品,如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不是商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同时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排斥的。只有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交换出去,生产者实现了价值,购买者得到了使用价值,商品的内在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7. 一般等价物

【答案】一般等价物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上,一般等价物曾由」些特殊的商品承担,随着社会的进步,黄金和白银成了最适合执行一般等价物职能的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8. 财政政策

【答案】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或税收以调节经济的政策。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府的各项预算拨款政策,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购买、公共工程建设和转移支付。在宏观调控中运用财政政策手段,包括对财政收入政策的运用、对财政支出政策的运用和对二者的综合运用。根据财政政策对于经济运行的不同影响,可以把财政政策区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在多数情况下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调节方式,即在经济高涨时期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抑制,使经济不会过热而引起通货膨胀; 在经济衰退时期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刺激,使经济不会严重萧条而增加失业。这样做有利于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9. 货币形式

【答案】货币形式是指用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固定地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价值形式,也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式。货币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不同的地方仅仅在于等价物己经固定地由金银等贵金属来充当了,金银等贵金属排除了一切其他商品而取得了单独表现价值和抽象劳动以及直接代表社会劳动的独占权。在货币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

式上的商品,是用金银等贵金属货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因而,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便转化为价格形式。处于等价形式上的货币,便成为社会公认的唯一的一般等价物。

10.政治经济学

【答案】政治经济学是指研究人类社会中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经济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它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明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它第一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有关时代的经济学,是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趋势的科学,也是理解整个社会发展和变迁的理论科学。

二、简答题

11.生产资本全球化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生产资本全球化通常主要指以获取控制权而谋利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以下特点:

(1)发达国家之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已占世界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7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运动表现为单向流动。战后,对外直接投资则主要流向发达国家,到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吸收了全部国际直接投资的75%以上,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则不足25。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流入国和流出国。

(2)国际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后初期,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大部分投入资源性开发,如采掘业和农业等。20世纪60年代以后,与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发达国家相适应,对外直接投资也逐渐转向制造业部门,表现为发达国家制造业部门之间的相互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也逐渐转向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部门。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直接投资的部门结构进一步升级,半数以上的直接投资流入高科技行业(如电子信息产业)和第三产业部门(如金融、保险等部门)。

(3)跨国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跨国并购包括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两种形式。跨国兼并是指原来属于两个不同国家的企业的资产和经营结合成一个新的法人实体; 跨国收购是指东道国当地企业资产和经营的控制权从当地企业转移到外国公司,前者成为后者的子公司,收购者或购买者所在国家称之为“母国”,被收购者所在国家则称之为“东道国”。跨国收购可以是少数股权收购(10%~49%)、多数股权收购(50%~99%)或全额收购(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