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化学之运动生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同步反馈

【答案】同步反馈指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根据各种感受器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来决定自己的动作。例如乒乓球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根据对方来球的速度、旋转、落点等来决定自己的步伐移动与回击的方向。

2.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答案】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

3. 自发脑电活动

【答案】自发脑电活动是指大脑皮质在无明显刺激情况下,能经常自发地产生节律性的电位变化,是大脑皮层的综合性脑电活动形式之一。由于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具有生物电活动,因此大脑皮层经常有持续的节律性电位改变,,可通过脑电图或皮层电图进行记录。

4. 刺激

【答案】刺激是指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原则上,整个生物系统多少都具有对刺激产生反应的本能(被刺激性),其中特别显著的是神经及感觉细胞和肌肉等。

5. 最大重复次数

【答案】最大重复次数是指肌肉收缩所能克服某一负荷的最大次数。常用最大重复次数

来表示力量训练的负荷强度。

6. 异长自身调节

【答案】异长自身调节是指与神经、体液因素无关,由于初长度改变而导致搏出量改变的一种调节方式,又称Starling 机制。心脏异长自身调节的意义在于对搏出量做精细调节,保证外周循环血量的相对稳定,并匹配左右心室的搏出量。

7. II 型糖尿病

【答案】II 型糖尿病旧称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II 型糖尿病是由多个基因及环境因素综合引起的复杂病,其发病与多基因异常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第 2 页,共 22 页 是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效应所产生的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突触后膜主要对氯离子通透性増加,氯离子内流而

8. 体质指数

【答案】体质指数(BMI )是体重

它是肥胖诊断标准之一,世界卫生组织

大于

定为超重,大于与身高(m )平方的比值,即年制定了亚太地区肥胖的诊断的推荐标准,

定为肥胖。

二、简答题

9. 如何利用感觉间相互关系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

【答案】利用感觉间相互关系对提高运动技能形成的办法: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在多种感觉机能的参与下,同大脑皮质动觉细胞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的过程。人体各种感觉都可使肌肉产生正确的肌肉感觉,从而促使运动技能的形成。

(1)视觉

视觉在学习球类、射击等运动项目的技能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样,视觉在肌肉的协调活动、准确性、韵律感等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或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专门性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视觉能力。如扩大视野能力的训练、视敏度的训练、视深度的训练和视觉复合训练等。

(2)位觉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充分发挥位觉与本体感觉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只有在本体感觉对时间和空间三维(上下、左右、前后)的感知具有精确的分化的条件下,才能在空中完成复杂的动作。如体操、跳水运动员在空中动作的掌握。

(3)听觉

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还应该充分发挥听觉与本体感觉间的相互作用,建立正确动作的频率和节奏感。如中长跑运动员在练习中,常常依据有节奏的声响调节跑的频率,建立正确的跑步节奏。

(4)触觉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还要充分发挥皮肤感觉与本体感觉间的相互作用,以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如初学爬泳者下肢的打水动作,可用一个限制圈控制打水幅度,通过皮肤的触觉,建立正确的本体感觉。

(5)肌肉感觉

在教学过程和练习中训练学生获得对肌肉感觉的精准度,可以有力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的建立。

综上所述,运动技能的形成不仅与视觉、听觉、位觉、皮肤感觉有密切地联系,同时也与内脏感觉机能有一定的联系。在完成任何动作时各感觉机能都同时起作用,只不过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各个感觉器官有着不同的要求,应充分发挥各感觉机能作用,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

10.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答案】补体系统具有生物学作用有:

第 3 页,共 22 页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而溶解细菌。

(2)促进中和和溶解病毒作用:补体、抗体与病毒作用后可有效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另外,补体也可直接溶解灭活某些病毒。

(3)调理作用和免疫黏附作用:补体的调理作用是指补体裂解产物

可通过或黏附于具有与细胞或其他颗粒性物质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免疫黏附作用是指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后,的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易被

具有激肽样作用,可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具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 (4)炎症介质作用:

有过敏毒素作用,可以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介质,引起炎症反应

有趋化作用,可以吸引炎症细胞向补体激活的炎症区域游走和积累,增强炎症反应。

11.如何应用血红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

【答案】(1)血红蛋白的作用 ①血红蛋白有运输和的作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在氧分压高时(肺内),易与氧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

来,供细胞代谢之需要。

②血红蛋白也能

吐故纳新。

③血红蛋白有缓冲酸碱的作用。

(2)血红蛋白异常 我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也是科学地进行训练的有效途径之一。

①贫血

低于正常值,即出现贫血,氧和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必然导致工作能力下降。

②高血红蛋白症

血红蛋白值过高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压积也必然增多。这样,血流的黏滞性增大,造成血流阻力增加和心脏负担加重,使血液动力学改变,也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不适应和紊乱。

(3)血红蛋白指标的应用

①由于血红蛋白指标相对稳定,又能较敏感的反映身体机能状态,所以运动训练中经常利用这一指标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训练水平,预测运动能力。

②由于运动员血红蛋白值存在个体差异,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正常值标准来评定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应针对每一个体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应用血红蛋白半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了解每个运动员血红蛋白含量的正常范围。

第 4 页,共 22 页 在氧分压低时(组织内),与氧很易分离,把氧释放出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在组织

内低)放出血红蛋白如此不断地运输进行成年女性为血红蛋白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保持血红蛋白值在最适程度范围,可使运动员达到最佳机能状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