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大学运动生理学(跨专业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
【答案】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是指因
中毒是最常见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是细胞外液和值降低
过多的临床情况,主要生化表现为血
2. 每分最大通气量 过高,原发性减少或增加引起的酸碱失衡。代谢性酸增加或丢失而引起的以原发性
降低为特征。代谢性碱中毒是指体内酸丢失过多或者从体外进入碱增高。
【答案】每分最大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它等于潮气量与每分钟呼吸频率的乘积。正常成年人平静呼吸时,每分钟呼吸频率约为
气量则为
通气量为每分最大通气量。此值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一般在
龄、性别、运动项目和训练水平的影响,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可达一般人的
3. 神经递质 次,潮气体量约为每分通在递増负荷的运动中,每分通气量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其所能达到的最大每分通气量主要受年倍。
【答案】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神经递质必须符合以下标准:①在神经元内合成;②贮存在突触前神经元并在去极化时释放一定浓度(具有显著生理效应)的量;③当作为药物应用时,外源分子类似内源性神经递质;④神经元或突触间隙的机制是对神经递质的清除或失活。
4. 血红蛋白氧容量
【答案】血红蛋白氧含量是指血液中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
合的氧气量,该值受血红蛋白浓度影响。正常成年人的血红蛋白为
5. 血压
惯用水银检压计测量血压,
单位是毫米汞柱
6.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答案】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是指兴奋性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效应所产生的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略称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兴奋性突
触后电位是由于突触后膜对尤其是对通透性升高产生去极化所致。
时,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结其氧容量为 【答案】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长期以来人们习血压的国际单位用千帕表示
,
7. 红细胞溶解
【答案】红细胞溶解又称溶血,是指在低渗溶液中,由于水分进入红细胞内过多,引起膨胀,最终破裂,红细胞解体,血红蛋白被释放的现象。
8. 肌适能
【答案】肌适能主要包括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它既是实现完满的健康效益的前提条件,又对人体外观,自我表象和工作业绩及运动成绩起着基础效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ACSM 倡导均衡发展“健康体适能”,建议除了提高心肺耐力以外,还要重视肌肉力量的提高,并指出:肌力和肌肉耐力是“健康体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规律的负重练习对增强体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简答题
9. 超量恢复有什么特点?
【答案】超量恢复是指在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它具有以下特点:
(1)超量恢复的程度及出现的时间与运动量密切相关
在一定的范围内,运动量越大,物质消耗的越多,超量恢复越明显,但出现的时问延迟;反之,超量恢复不明显,但出现的时间较早。如果运动量过大,超过了生理范围,恢复过程将会进一步延长。
(2)不同能源物质出现超量恢复的快慢不同
如剧烈运动后CP 在秒内仅恢复一半,待分钟时才能出现超量恢复;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后,肌糖原约在运动后15分钟出现超量恢复,而蛋白质出现超量恢复相对较晚;马拉松运动后,脂肪出现恢复的时间发生在第三天。
(3)超量恢复与膳食也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发现,高糖膳食可以使运动肌糖原数量明显超过运动前水平,而高脂高蛋白膳食却不易产生糖原的超量恢复。
(4)超量恢复是在运动的休息期来完成的
在增肌训练的时候,如果是大强度,必须要有三天的休息时间,训练的当天一定要保证8小时以上的睡眠这样可以促进蛋白质更好的吸收。如果训练强度较小可以有两天或者是一天的休息时间,但蛋白质的摄入可以相对减少。睡眠同样要保证8小时。
10.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案】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有以下特点:
(1)身体素质的自然生长
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称为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在不同年龄
阶段,各项身体素质的增长速度不同,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素质的发育速度也不一样。男女之间各项身体素质在12岁以前的差别不大,13〜17岁之间身体素质的性别差异迅速加大,女子逐年增长的平均值约为男子的50%。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加速期,身体发育的速度快、幅度大。性成熟期结束时,身体素质的増长速度开始减慢。25岁以后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结束,若不进行训练,身体素质一般不再进一步提高。
(2)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
身体素质发育有一定的阶段性。各项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包括増长阶段和稳定阶段。增长阶段表现为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而増长,包括快速增长和缓慢增长阶段。在增长阶段之后身体素质趋于稳定,称为身体素质发育的稳定阶段。稳定阶段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发展速度明显变慢或停滞,甚至有所下降。女生的身体素质发育在快速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之间可能出现数年停滞的现象,称之为身体素质发育的停滞阶段。儿童少年的各种身体素质的发展趋势由増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的年龄界限不完全一致,男女之间也有差别。男女身体素质发育的稳定阶段基本能保持到25岁左右。
(3)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项素质增长的速度不同。把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快的年龄阶段叫做身体素质増长敏感期。以年增长率的均值加一个标准差作为确定敏感期范围的标准。年增长率等于或大于标准值的年龄阶段为敏感期,小于标准值的为非敏感期。
(4)身体素质增长的顺序性
在身体素质増长过程中,由于各种素质增长的速度不同,即出现高峰的时间有早有晚,表现在增长的顺序有先有后。在不受训练等因素影响的自然増长的情况下,男子从儿童到青年的整个过程中,速度、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增大领先;其次是下肢的爆发力;臂肌静力性力量、耐力较晚。女子各项素质增长顺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7〜12岁期间,与男子的增长一致;而在13〜17岁期间,速度、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增长领先;其次是腰腹肌力量;臂肌静力性力量、耐力最晚,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停滞和下降趋势。
11.生长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答案】生长激素又被称为HGH ,是腺垂体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是一种肽类激素。生长激素具有以下生理作用:
(1)促进生长
生长激素能促进骨、软骨、肌肉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分裂増生,蛋白质合成增加。生长激素对软骨的作用是通过生长介素而起作用的。如果人幼年期缺乏生长激素,将出现生长停滞,身材矮小,但不影响智力,称为株儒症;若幼年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产生巨人症;而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将导致肢端肥大症。
(2)促进代谢
通过生长介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与氧化;抑制外周组织摄取与利用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生长激素对脂肪和糖代谢的作用似乎与生长介素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