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化学之运动生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强直收缩

【答案】强直收缩是指给予肌肉一连串时间间隔很短(短于单收缩所需时间)的刺激,使肌肉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还没有结束就接受后一个刺激开始第二次收缩反应,于是肌肉始终处在一定的收缩状态。引起强直收缩的刺激称强直刺激。

2. 心力储备

【答案】心力储备是指心排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増加的能力。心力储备是评价心泵功能的有效指标。心力储备包括心率储备和搏出量储备,后者又包括收缩期储备和舒张期储备。

3. 平均动脉压

【答案】平均动脉压是指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由于心室收缩期短于舒张期,故平均动脉压更接近舒张压,约等于舒张压

4. 卵泡期 脉压。

【答案】卵泡期是卵泡由原始状态经初级、次级卵泡发育而为成熟卵泡的过程。卵泡期从上次月经停止日开始至卵巢排卵日截止,历时10〜12天。这一时期,在雌性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迅速增殖,血管增生,腺体增宽加长,但不分泌。

5. 心电图

【答案】心电图是指将引导电极置于体表一定部位所记录到的心电变化的波形。它反映了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在疾病诊断及体检时,心电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6.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答案】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是指兴奋性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效应所产生的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略称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兴奋性突

触后电位是由于突触后膜对

7. 肾小球滤过作用 尤其是对通透性升高产生去极化所致。

【答案】肾小球滤过作用是指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以外,其余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均可滤入肾小囊,形成肾小球滤液(原尿)的过程。肾小球滤过作用是以单位时间内两侧肾生产的滤液量,即肾小球滤过率

第 2 页,共 37 页 多少来表示的。

8. 复合超等长力量训练

【答案】复合超等长力量训练是指在超等长练习之前先进行短暂的大强度负重刺激,有助于更大程度地动员运动单位参与随后的运动,从而强化超等长训练的效果,这种练习方法称为复合超等长力量训练。

二、简答题

9. 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调控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在正常情况下,脊髓反射活动经常接受高位中枢下行指令的调控,高位中枢发出的运动指令能够在脊髓内通过对感觉传入纤维的末梢、中间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三个部位进行调控:

(1)高位中枢可以通过突触前抑制的方式调控突触前感觉传入纤维的活动从而影响反射的进行;

(2)高位中枢发生的运动指令还能改变脊髓反射通路中突触传递的强度和反应的征象;

(3)高位中枢广泛的下行纤维与运动神经元形成直接的单突触联系,通过改变运动神经元活动的背景水平来影响脊髓反射的强度。高位中枢下行通路也可直接调控和运动神经元,从而保证脊髓反射更精确和完善地进行。

10.呼吸是由哪三个环节组成?各个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呼吸是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三个环节的生理过程。

(1)外呼吸是在肺部实现的外界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它包括I 市通气(外界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与肺毛细血管中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气体运输是气体由血液载运。血液在肺部获得的O 2, 经循环将O 2运送到组织毛细血管,组织细胞代谢所产生的CO 2通过组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经循环将CO 2运送到肺部。

(3)内呼吸是组织毛细血管中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问实现的气体交换(又叫组织换气)。

11.在热环境训练时如何预防热病发生。

【答案】预防热环境训练时热病的发生,合理补液和预防过度脱水最为重要。

(1)运动前

在运动前后通过监测体重,大致了解失水量后进行补液,每减少1公斤体重表示脱水450毫升,或者在运动前20分钟喝

(2)运动中

在运动中遵循少量多次的补液原则,每隔宜超过800毫升。

(3)运动后

在运动后的补液也应少量多次,并适当补充盐分。

第 3 页,共 37 页 毫升的冷水。 分钟补液毫升,每小时的总补液量不

12.简述热环境运动对人体的热伤害。

【答案】热环境运动对人体的伤害表现为:

(1)中暑性痉挛

由于矿物质的丢失和大量出汗伴随的脱水,可能发生中暑性痉挛。中暑性痉挛可以通过到凉爽的地方和补充盐溶液而恢复。

(2)热疲劳

其典型症状是极度疲劳,呼吸微弱,头昏眼花,呕吐、昏阙、皮肤干燥,低血压和脉搏快而弦等,是由于心血管系统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而造成的。出现热疲劳时,可在较凉的环境下休息,并抬高双腿以免休克。如果病人意识清楚,可建议他们喝点盐溶液;如果病人意识不清楚,建议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如果没有好转,热疲劳会恶化为中暑。

(3)中暑

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热紊乱,需要立即进行医疗监护。其典型症状为:体内温度超过

停止出汗,热和皮肤干燥,脉搏和呼吸加快,高血压,意识混乱和没有意识。产生中暑的原因和热环境下的湿度有关。如果没有即时治疗,中暑就会发展为昏迷以致死亡。治疗包括冲凉水浴,或敷冰块,或用湿床单包裹身体并加强对流,以使体温很快地降低。

13.简述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

【答案】运动减肥的效果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所采用的运动处方是否适用,运动处方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及运动频率四要素,同时还有注意事项。

制定减肥运动处方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安全性。

所制定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和练习频率应在参加者体质健康和心肺功能的安全范围之内。 (2)可接受性。

运动方式应使参加者感兴趣,能坚持下去,运动费用能够承受。

(3)有效性。

即通过一段时间的减肥运动,出现体脂下降,腰围缩小,心肺功能提高等良好的运动效果。

14.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

【答案】(1)关于运动训练能否导致肌纤维类型转变目前还有争论。分别是:

①一种观点认为,肌纤维类型组成是先天决定的,不能通过训练和其他方法得到改变。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运动员长时间系统地从事某一专项运动训练,可使肌肉结构和机能产生适应性变化,通过训练可导致运动员肌纤维组成发生适应性改变。

(2)不论运动训练能否改变肌纤维类型,但运动训练能使肌纤维形态和代谢特征发生较大的变化。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①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耐力训练可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第 4 页,共 3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