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大学中国政府与政治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民主集中制原则
【答案】民主集中制是指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和分权制衡原则是国家组织及其活动方式的两种不同原则。中国的国家组织及其活动方式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八二宪法”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该原则具体体现为: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 国体
【答案】国家性质也称之为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说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在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来实行统治,来联合哪些阶级,对哪些敌人实行专政的问题。
3. 政策过程
【答案】政策过程指的是政策运行的整个阶段,政策过程分为五个过程,即政策议程建立、政策方案形成、政策决定、政策执行与政策评估。
二、简答题
4. 简述有限政府的基本内涵。
【答案】有限政府与全能政府相对应,是指政府自身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上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严格限制和有效约束,不能超越法定的界限,其基本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政府目的上,有限政府的宗旨在于保护经济自由、保护财产权、保卫安全和平;
(2)在政府职能上,有限政府职能被严格限定在公共领域;
(3)在政府规模上,有限政府实行“小政府”、“低赋税”;
(4)在政府运行上,有限政府实行政务公开、透明行政;
(5)在政府责任上,有限政府是自律性的责任政府;
(6)在政府行为上,有限政府是行为受制于宪法和法律的法治政府;
(7)在政府发展上,有限政府是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
5. 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有哪些区别?
【答案】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的区别主要包括:
(1)提出的主体不同。一般说来,“提案”专用于人民政协,而“议案”大多用于人大;提出人大议案,必须是法律规定的单位或代表团,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必须达到法定的人数,县级以上人
大代表十人以上联名、乡镇的人大代表五人以上联名才有提“议案”权。而对政协提案的主体要求相对较宽. 既可以是政协的各专门委员会或参加政协的各党派、人民团体,也可以是政协委员个人或联名,人数不受限制。
(2)内容要求不同。“议案”内容相对较窄,法律规定:会议期间向人大提交议案,必须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闭会期间向人大常委会提交议案,必须属于本级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而政协“提案”除了格式上有具体的要求,芄内容上不受限制。
(3)通过的方式不同。人大议案须经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议审议后表决通过,然后形成相应的决议或决定。而政协提案,只要经过提案委员会审査,符合《政协提案工作条例》的规定,便予以立案。
(4)时限要求不同。人大代表议案,一般只在大会期间提出,而政协委员提案,既可在全体会议期间提出,也可在休会期间提出,不受时间限制。五是法律效力不同:议案具有法律的约束力,起法律的监督作用,承办单位必须执行;而政协提案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只起民主监督作用。
6. 简述我国党政关系改革必须遵守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答案】(1)党政关系改革必须遵守的基本原理如下:
执政党与政府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现实问题。执政党如何明确政党职责,保持自身执政地位,如何动用政党资源来实现国家资源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最大化与有效化,如何达到政治资源配置权力的规范化与制度化,这是中国政治现代化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尽管改革会损害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但只要它符合政治文明的发展轨迹,这种改革仍应继续进行。实践证明:党政合一传统的管理模式,既不利于执政党的有效领导,也不利于政府功能的正常发挥。现实迫使党政关系进行必要调整,以回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党与国家行政机关关系可以归纳出三个特点:
①重大事务的决定权由执政党作出,国家行政机关仅仅是执政党的执行机关,没有独立性。尽管党政职能有所分离,但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执政党的决策组织功能与国家行政机关的执行组织功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所以有学者称这种党政连体的系统为“党政双轨行政结构一功能系统”。
②执政党掌握国家行政机关人事权,包括选举职务人选的推荐,任命职务人选的确定,行政机关没有自身高级领导职务任命权。国务院组成人员候选人由中共中央推荐,并经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投票产生;国务院副部级领导人员的任命,按组织程序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审査。
③各级党组织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办公会议或常务会议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党政关系改革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如下:
①执政党组织仅仅是一个政党组织,不是国家行政组织。执政党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功能是代表绝大多数公民的意志,间接管理重大的国家与社会事务,而整个社会的事务却又显得具体而复杂,所以这部分事务只能由国家行政组织直接处理。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作用须依托在国家行政机关的基础上,但不能取代国家行政机关而直接进入各种操作程序中。
②执政党在权力有限的前提下,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的有效监督。现代国家大多实行政党政治,但这种政党政治并不表明政党所行使的权力具有无限扩张性。为了抑制腐败,避免或减少执政党出现差错,执政党应将一般事务的管理权归还给国家行政机关,切实履行执政党的监督职能,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的有效监督。
③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应将重点放在协调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而不应将重点放在国家意志执行。在目前中国,政党则是既在政府内部又在政府外部做了大量的工作。实际上,政府内部与政府外部的工作应该有所区别,既然存在着国家行政机关,就有必要明确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与职责,并充分发挥国家行政机关的作用。执行国家意志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和任务,这种任务不能任意由政党组织来完成。由于执政党功能出现变化;执政党的机构设置也应作出相关调整,不应设置与国家行政机关相对应的机构,改革传统的政党组织体制与领导体制. 构建与市场经济政府高效目标相适应的新型组织结构。
④执政党的思想领导与人事安排权的变化。执政党应将重点放在自身党内的宣传上,凭借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与引导社会,并通过政治领导与组织领导对行政机关施加适度的影响。这样,执政党的人事安排权更多的体现在选举候选人的确定与主要领导职务的任命上,不应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一般人事任命上。
党政关系是整个政治体制中的有机一环,对这一问题处理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同样会影响到政党与国家、政党与社会、政党与市场等关系的构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民主与法制建设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在此前提下,党政关系规范化将会有一个重大突破。
7. 中国宪政建设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案】宪政建设的内容:
(1)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升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宪政建设的经济基础。推行改革,进行宪政建设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和保障。
(2)法制建设。制定良法,维护宪法权威。宪法是宪政的基础,因此要推进宪政建设,制定良好的宪法是前提。这就要求无论宪法的制定必须具有正当性、科学性,应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体现人民的主权。同时除了要有宪法的存在,还必须确立宪法的权威性。此外,积极推行具体法律的立法,使有法可依。
(3)执政党建设。加强和改善在宪政体制下党的领导。依法治国,要求推进党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进行转变。加强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推进宪政的根本保证。
(4)政治制度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人民民主。
(5)司法制度建设。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与建立违宪审査制度,完善宪法监督,使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能及时得到纠正。
(6)文化建设。推进公民教育,培养宪法意识,我国的宪政建设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直到今天,宪政在还没完全实现,这与宪政在公民意识中较为陌生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