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政策

【答案】社会政策,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其核心是解决市场经济下公民的社会风险。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它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批评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这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又有利于更广泛地联系和团结各阶层群众。

3. 行政法规

【答案】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由于法律关于行政权力的规定常常比较原则、抽象,因而还需要由行政机关进一步具体化。行政法规就是对法律内容具体化的一种主要形式。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才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规一般以条例、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等形式组成。发布行政法规需要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它的效力次于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

二、简答题

4. 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答案】民族问题是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阶段,不同民族或民族集团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诸方面因一系列矛盾而引起的问题。它表现为诸如民族隔阂、民族歧视、民族纠纷、民族压迫等形式和现象。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民族差异、剥削制度、和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有:

(1)坚持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主要表现为:

①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②各民族在发展经济和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③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

在我国,各个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领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真正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因而影响了民族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所以我国采取一定的特殊政策,对少数民族给予帮助和补贴。

(2)坚持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互助和联合的关系。它对于国家统

一、社会的稳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il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各民族的最高愿望。坚持民族团结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主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各民族自身得到发展进步,民族素质得到提高。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实现途径有:

①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②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

③发达地区的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

5. 怎样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如何组织的?

【答案】(1)根本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运用和行使国家政权的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整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其他的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其权力、合法性均来自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宪法和法律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制度和机构相比,是本源性的、根本性的。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统治和管理国家政权权力的、具有相对低成本和较高可接近性的机构。相比较而言,在现有的国家政治制度中,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距离最近、“人民”最容易进入和产生影响,人民代表大会最具有直接代表和反映“人民”意愿和要求的能力。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丰富内涵也决定了它具有一种“根本性”。所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构建的国家政权体系,它主要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同产生它的人民的关

系,规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同它产生的“一府两院”等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这三个“关系“、一个“基础”、一个“原则”,概括地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的全貌,集中地体现了国家的性质。一句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①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性”还在于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具有根本的区别。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西方国家实行多党竞争制度。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多党地位平等的多党竞争制度需要不同的政党生存和竞争的制度空间。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相适应的政党活动空间是人民代表大会,而与西方多党竞争相适应的政党活动空间是议会民主制。在目前阶段,在中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根本的重要政治意义,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所必然要求的政党活动空间的模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就具有了根本性的地位和意义。

(2)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

①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县级和乡级行政区域的人民代表大会实行直接选举,选民直接选举出本地的人大代表。县级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由下一级的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也就是说,县级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地级人大代表大会,地级人大代表选举产生省级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

②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

③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

全国人大全体代表会议。全国人大全体代表会议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民意代表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它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受全国人大监督,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专门委员会是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它是适应国家管理事务的专业化和复杂化趋势而发展起来的,其功用在于,集中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专门研究政府有关部门的活动,研究政府有关方面的政策,从而实现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监督。专门委员会由每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它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专委会受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专门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若干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设置都有明确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不设区的市、市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