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财经大学财政学综合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说起?

【答案】(1)这里学习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2)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正确认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其中主要是市场与计划的关系问题。

(3)我国明确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今仍处于体制转换过程中,因而必须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重新认识财政。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是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转变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前提下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因而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重新认识财政,也就是要从资源配置方式转变的角度重新认识财政。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体制改革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2. 税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税制改革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成功的税制改革需要哪些条件?

【答案】(1)税制改革的主要原因

税制改革是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如果一国现行税制存在下列全部或部分问题,税制改革就成为必要。

①现行税制试图实现的目标太多,而没有一个目标能得到有效实现;

②现行税制虽然包含全部主要税种,但因存在部分纳税人或特殊利益集团独享税收减免规定,其税基长期被严重侵蚀;

③单个税种的税率数目繁多,导致相同纳税人的税收待遇不一致;

④现行税制不能实现再分配目标;

⑤税收制度向经济行为主体发出的信弓,与政府其他经济政策发出的信号相反或与政府公布的经济目标背道而驰;

⑥本国的税收制度与其他国家的税收制度很不协调,严重抑制了本国的出口,或者甚至开始阻碍外国直接投资或促使资本外逃;

⑦税制结构一直没有根据经济的结构变化或纳税人的特征变化而相应调整;

⑧现行税制对相同的税基课征多种税,同时还存在着许多繁琐的小税种,大量耗用了本来就有限的征管能力;

⑨税法变得非常复杂,各项规定始终含糊不清,无法使纳税人甚至是诚实的纳税人最大限度地履行纳税义务。

(2)成功税制改革的评价标准

①税制改革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政府确立的目标;

②税制改革的可持续性。税制改革本身也许无可挑剔,但如果改革迅速逆转,这项改革不能说是成功的;

③税制改革产生合意的或不合意的副产品的程度。这些副产品是指税制改革所产生的可能预测到也可能没有预测到的主要影响。

(3)成功税制改革需要的条件

①税制改革领导者的勇往直前精神;

②最高行政首脑的大力支持;

③密切配合的相关措施,包括集中专门人才、立法的起草与制定政策一体化、宣传教育与指导;

④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

⑤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克服下列三个约束条件,即预算约束、其他经济政策约束、管理能力约束。

3. 为什么政府要增加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

【答案】教育投入比例是衡量一国政府对教育努力程度的主要指标,合理的教育财政投入比例是教育发展、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①所谓义务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既是每个公民的一种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带有强制性。从经济性质看,义务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公共产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能,而且国家通过立法安排的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应山政府来提供和保证,而政府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足够经费,应视为政府的失职。

②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是来源于教育。政府增加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来自科技,科学技术的进步来自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只有加强教育的投入才能保证人才的供应,最终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③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如果教育服务主要山私人部门提供,学费必然被抬高,则收入较低家庭的子女即使天资聪颖也会被拒之于校门之外。而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服务,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从而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并避免流失优秀的人才资源。

④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完善。对于家庭来说,用于教育的支出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

如果低收人家庭暂时无力支付学费,而在这个市场中,金融部门与借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人力资本投资究竟有没有回报或者回报率有多高,事先是难以确定的,因而金融部门不愿轻易发放贷款,由政府主办教育服务并为教育贷款提供担保,则有助于弥补教育资本市场的不足。

4. 试述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

【答案】(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

财政补贴在各国都是被当做一种重要的调节经济手段,之所以有这种作用,是因为它可以改变相对价格结构,而首先是可以改变需求结构。

人们的需求客观上有一个结构,决定这个结构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人们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 另一个是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一般来说,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越低,需求越大; 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越高,需求越小。既然价格的高低可以影响需求结构,那么,能够影响价格水平的财政补贴便具有影响需求结构的作用。

(2)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

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企业购进产品的价格,从而改变企业盈利水平发生的。

(3)财政补贴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对科学研究的补贴就是矫正外部效应的一个典型例证。应用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由私人部门去承担更有效率,然而任何一项有突破性的应用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成果都会对许多领域产生影响,比如电子科研与开发的投入很多,成功率却很低,而且从事研究、开发的机构和个人不可能获得全部的收益,而财政给予补贴,可以降低研究与开发成本,缓解风险,实际上是将外部效应内在化,从而推进科研与开发的开展。

5. 政府采购制度在我国的实践和评价。

【答案】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的特征,而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采购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采购规模小、范围狭窄、信息发布不畅

政府采购范围应涵盖政府所有购买性支出预算项目,但从我国目前各省市的实际采购情况看,主要局限于一些财政专项拨款的设备购置、车辆购置和采购限额以上的一些易于操作且较为标准化的产品,而采购资金规模较大的工程类包括办公楼的工程土建、装修维修及市政维护、市政设施项目,各行业中的网络开发产品等还没有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与此同时,政府采购信息制度建设滞后,信息发布不畅、时效性差、贸易手段落后的问题相当突出,采购信息发布手段要么依靠媒体传播,要么由采购发起人直接发送给有资格的国内外供应商,采购信息发布渠道少。

(2)政府采购主体与机构分散、无序以及不规范,管理体制不明确

要使政府采购制度真正成为财政支出管理的有效手段,必须具备完整的采购组织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