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51教育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产权

【答案】教育产权是教育范畴内的经济学概念,是指拥有举办教育机构财产的权利,即人们围绕着教育财产所结成的权利关系。从实际意义分析,教育产权主要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财产权,简称学校产权或教育组织和机构的财产权利;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则包括学校和教育机构财产的使用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教育产权的特征:①教育产权具有产业性和公益性特性。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若进入教育市场,表现出来的是产业性;学校若组成一个非营利性法人组织结构,不加入市场进行交易活动,则表现为共有或公有产权特性。②教育产权具有强制性和排他性。教育产权具有一定的法权形式,可得到法律和契约的保护。教育产权主体若属于私人产权,则具有明显的排他性;教育产权主体若为国家或集体公有产权,则具有排斥其他人员侵占或分割的排他特性。

2. 教育生产函数

【答案】教育生产函数是一种计量教育经济效率的方法,指教育过程中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一种统计关系。就学校教育而言,其一般性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生在时间t 所取得的学业成就;代表一个学

代表累代表累积到时间t 为止的,来自于家庭方面并对学生学业成就

代表学校的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收入、种族,以及家庭中所使用的语言等;积到时间t 为止的,由教师投入到一个学生身上的各种因素,包括教师的资格等;

其他投入要素,包括班级规模、图书资料、课程等等。就一般的教育行为而言,教育投入主要包括学生家庭方面的投入、教师方面的投入、学校方面的投入、时间方面的投入;而教育产出包括消费和投资,消费指学生及其家庭,以及整个社会获得的幸福、愉快与类似的收益的正消费,以及厌学体验等负消费,教育在投资方面的产出包括个人和社会生产技能提高相关的产出。将教育投入量和教育产出量的相关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示便构成教育生产函数。假定产出用y 表示,投入用x 表示,则教育生产函数为:y=f(x )。即说明y 与x 具有函数关系。假定投入因素不止一项,则可用

关系便成为:来代表,同理,产出可用来代表,任何一个产出与投入的函数尽管投入与产出都不只是一个,因素间不一定是互不相关的。生产函数的表示仍可用简单方程式y=f(x )表示。

3. 劳动简化法

【答案】劳动简化法是指将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来计算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方法。根据马克思关于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的理论,为了计量在社会总劳动量中,由教育所培养的

复杂劳动量对国民收入的贡献,需要将复杂劳动简化为简单劳动。具体简化方法有:①教育费用简化法;②教育程度简化法;③劳动报酬简化法;④劳动生产率简化法;⑤国民经济净产值简化法等。

4. 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

【答案】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教育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相对反应,以教育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表示,即教育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教育需求量的增长率/收入额的增长率。以

弹性系数,Q 代表需求量

,代表需求量的变动量,I 代表收入,

求收入弹性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5. 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答案】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是指社会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之间的分配方式。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资源的配置目标:①配置合理,即按一定比例将教育资源分到各级各类教育中,以促使教育结构合理化,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②配置有效,教育资源的稀缺决定教育资源的分配必须体现效率,以最少的教育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教育产出。教育资源配置包括学校资源的配置和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配置。前者为教育微观层次的个量资源配置,以效率为主要目标,后者为教育宏观层次的总量配置,以合理为主要目标。宏观配置是微观配置的条件,微观配置是宏观配置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有计划(或行政)和市场两种,一者应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有机结合起来。其选择,一受经济领域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教育最终由经济决定;二要考虑教育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其中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是在法律约束下,采用计划行政配置方式,对非义务教育尤其职业技术和高等教育,市场配置方式有较大的作用。

6. 教育投资

【答案】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从投资对象来说,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投资,以培养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这是主要部分;二是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以提高在职劳动力的智力水平,包括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干部教育、知识分子教育,以及电大、函授大学和各种形式的业余教育的投资。从投资者即投资主体来说,教育投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集体企事业单位投资和个人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具有周期性长、弹性大、长效性、间接性、多效性、高效性和特效性等特点。教育投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主要包括国家投资、社会投资和受教育者家庭或个人投资。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实行国家财政拨款、社会团体和劳动群众多渠道筹集的方针。

表示需求收入代表收入的变动量,则需

7. 教育经济学

【答案】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在一定生产关系条件下,通过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从劳动力再生产与教育训练的关系角度,从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智力、发展科学技术与教育关系的角度,以及教育内部经济效益发展规律,阐明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种作用要用数量统计的方法,确立并计算出具体数理模式和数量指标。

8. 高等教育的需求弹性

【答案】高等教育的需求弹性是指在一定收费水平的前提下,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变化1%,居民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变化的比例。研究表明,我国不同收入阶层的高等教育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差异显著,最低10%收入群体的高等教育弹性系数要远远高于最高10%收入群体,这也说明了低收入群体对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变化更为敏感,在制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担能力,辅之以助学和奖学金政策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二、简答题

9. 同工业经济相比较,知识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知识经济若从形态上讲,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人力资本素质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知识经济若同工业经济相比,两者之间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1)动力不同:工业经济的推动力是蒸汽机、电气技术,知识经济的推动力是电子和信息革命。

(2)产业内容不同:工业经济主要是制造业;知识经济是制造业和服务业一体化,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支柱产业不同:农业——土地,工业——工厂,知识——科技园区。

(3)效率标准不同:工业经济为劳动生产率,知识经济为知识生产率。

(4)管理重点不同:工业经济管理重点为物质生产,知识经济为研究、开发、销售、职工培训。

(5)生产方式不同:工业经济为标准化、集巾化、专业化、社会化,即大批量、单一产品、一条生产线、刚性;知识经济为非标准化、分散化,即柔性强、小批量、多品种、高效率。

(6)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工业经济直接从事生产劳动力占80%; 知识经济直接从事生产工人占20%, 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却占80%以上。

(7)社会主体不同:工业时代,工人阶层为主体;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阶层为主体。 (8)分配方式不同:工业时代为“岗位工资制”,知识经济时代为“业绩付酬制”。

(9)经济学理论不同:工业经济以物质为基础,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

(10)投资持续周期不同:工业经济对自然界采掘、开发造成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知识经济,无形投资,可使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不会带来生态不平衡、环境污染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