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34教育经济学之教育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体制
【答案】教育体制又称“教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组织和管理教育的形式、方法和制度的总称。构成要素包括:
①教育决策体系。涉及各级政府、学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决策权的划分和相互关系。 ②教育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体系。涉及教育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方式。
③教育调节体系。涉及教育决策实现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协调各教育决策者的利益和目标。
④组织体系。涉及教育决策实现的组织系统,包括各教育机构、教育单位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
内容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及教育投资的管理体制,各级各类教育的人事、劳动、工资管理体制,物资设备和财务管理体制,招生、培养、分配和就业体制,等等。
教育体制的实质在于解决如何组织和管理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培养问题。是国民经济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受一国的经济、政治体制制约,随一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体制的变革、变化而调整和改革。大体分两种类型:一为集权制类型,如法国;二为分权制类型,如美国、加拿大。
2. 社会再生产理论
【答案】社会再生产理论是关于一切社会形态社会再生产过程及其规律的理论。法国古典经济学家、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过他们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学派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再生产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所揭示的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投资的来源、形成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等,都以其社会再生产理论为理论依据。功能论学派的涂尔干、帕森斯、特纳等根据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的社会功能在于维持、再生并强化现存的社会结构与制度,论述了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和选择功能。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也持此种理论。
3. 教育成本
【答案】教育成本是指培养学生所耗费的社会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货币表现为
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直接和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按不同标准,教育成本有不同分类:①社会平均成本和个别成本;②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③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④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⑥生均年教育成本和生均全期教育成本;⑦教育要素成本、教育工资成本、教育边际成本、教育单项成本、教育精神成本等。从成本核算角度,有不同计算公式:教育成本=教育社会成本+教育个人成本;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教育成本=教育固定成本+教育变动成本。研究教育成本,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和分析,有助于教育部门提高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教育和学校管理水平,有助于教育计划和学校计划的编制,教育经费的合理负担等。
4. 教育规模经济
【答案】教育规模经济是指教育机构达到一定规模时,在资源利用效率上的提高。学校达到一定规模时,学校教师数、在校学生数和各项物质设备数的配置合理,将使培养学生的单位成本比其他规模的同类学校低,实现规模经济,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优。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及不可分性使学校规模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则造成:①大量增加教学、生活服务设施;②师生之间接触机会减少;③学校行政管理规模过大,沟通及协调困难,行政人员服务支出增加,从而降低教育投资效率。规模过小,为保证教育质量,仍须开齐课程,配齐各科教师及相应的实验设备,教师和实验设施因学生人数太少而得不到充分利用,使教育投资效率降低。教师、教育
设施和学生的适度规模是形成教育规模经济的重要条件。学校的适度规模因学校级别、类别而异。
5. 教育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
【答案】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是社会与个人为教育而直接支付的费用总和。它分为教育社会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直接成本。西方有些学者称教育社会直接成本为货币支出的成本,或称教育预算项目中支出的费用。教育社会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国家、政府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以及社会集资捐资的经费;教育个人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学生家庭和学生个人直接支付教育费用,诸如学费、杂费、书籍文具费、住宿费、交通费和生活费等。
教育间接成本是社会和个人为教育而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有时也称“机会成本”“择一成本”。它由教育社会间接成本和教育个人间接成本两部分构成。教育社会间接成本包括:学校所使用的
;学校所使用的物质设土地、建筑物和其他设备等,如不用于教育而可能获得收入(租金或利息)
备因用于教育而免征的税收;学生已满劳动力年龄因入学而失去就业机会,社会可能获得的税收。教育个人间接成本是指学生已满法定劳动力年龄因受教育而放弃的就业收入的成本。
6. 教育经济效率
【答案】宏观上的教育经济效率是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微观的教育经济效率是指某教育单位或者学校,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利用效率,或称教育投资利用效率,即每一定量的教育投资所
能培养学生的数量。确定这种教育投资使用效率,一般是在假定教育质量相同条件下考察的,如年生均教育费用、年万元培养学生人数、毕业生教育成本等。教育经济效率构成,包括财力利用
效率构成(个人消费的部分和公用消费的部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构成、物力资源利用效率构成。
7. 经济结构
【答案】经济结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具体说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成分、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构成、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经济结构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宏观经济结构,生产关系要素结构,生产力要素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是指建立一个比较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各种自然资源,使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特别是农、轻、重、服务等各个产业部门能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活动良性循环的经济结构。
8. 教育的私人成本
【答案】教育的私人成本也称个人教育成本、私人教育成本。它是指学生家庭和个人受教育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因上学而失去就业机会必须“放弃的收入”的部分。其包括的内容:学生家庭所支付的学费;学生家庭或本人所支付的书籍文具和其他杂费;学生家庭或本人所支付的在校住宿费、交通费以及生活差距费;学生已满劳动力年龄因上学而失去的收入部分。
二、简答题
9. 结合实际具体说明教育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答案】劳动力结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中劳动力数量、质量以及地区分布的比例关系。论述教育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是研究和探讨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相互关系的中间环节,是桥梁和纽带,也是研究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相互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具体而言,教育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劳动力的职业结构直接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发展变化
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程度和劳动适应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结构的现状和发展。随着现代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我国劳动力的职业结构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将逐步有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产业部门中分离出来,转移到其他产业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技术生产部门和商业、服务业部门。这种新的就业结构要求劳动力不仅具有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和劳动适应能力,即农业生产技术、工业生产技术以及管理经营能力。这要求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必须有个较大的改变,除大力普及基础教育外,还要创办各种形式的初等、中等甚至高等的职业、技术、专业教育,以适应农村劳动力职业结构变化的需要。
(2)教育结构对改变劳动力结构具有直接作用
劳动力水平结构和劳动适应能力形成于教育结构。教育结构对改变劳动力结构具有直接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结构直接影响着劳动力的水平结构;二是教育结构还影响着劳动力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解决我国当前劳动力数量大、增长快、结构不合理、文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