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78专业综合课之组织行为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目录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78专业综合课之组织行为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 2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78专业综合课之组织行为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 .. 10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78专业综合课之组织行为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 .. 19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78专业综合课之组织行为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 .. 30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78专业综合课之组织行为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 .. 39
一、名词解释
1. 什么是冒险转移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案】“冒险转移”现象是指在群体决策中冒险水平高于个人决策冒险的平均水平的现象。冒险转移现象的发现令人感到意外。这个问题引起许多学者浓厚的兴趣,要进一步探讨冒险转移现象的原因。各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假设,主要有下述五种假设。
(1)责任分摊的假设
每一种包含风险的决策都与一定的责任相联系。风险越大,失败的概率越高,决策者肩负的责任也越大。责仟往往引起决策人的情绪紧张,焦虑不安,不敢贸然采取有较高风险的决策。而群体之所以采取有更大风险的决策,是因为对决策后果的责任可由群体全体人员分摊,万一决策失败,追究责任时不致独承其咎,这样就减轻了个人的心理负担。
(2)领导人物作用的假设
在群体中总会有领袖人物和有影响的人物,他们在群体活动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他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与胆略,往往会采取冒险水平较高的大胆决策。同时,由于对群体成员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决策中有较大发言权,他们会用各种方式证明他们采取的决策是有根据的,因而他们的决策会被群体所接受,变成群体的决策。
(3)社会比较作用的假设
在许多群体内,提出有根据的冒险决策会得到好评。因此,群体中的个人提出自己的决策意见时,往往要与别人的意见进行比较。如果个人的意见在冒险水平上低于群体其他成员的平均水平,则会感到不安,担心群体可能对他有不良的印象。基于这种考虑,个人在参加群体决策时提出意见的冒险水平往往要高于单独作决策时的冒险水平。群体内各成员的相互比较可能产生冒险转移现象。
(4)效用改变的假设
这种假设是用效用理论的术语来解释群体决策的胃险转移现象。从这种假设来看,在群体中通过讨论彼此交换意见,会影响到个人选择方案效用的改变。同时,彼此相互影响也会改变冒险的效用,发生趋同现象。但这种假设并不能全面解释冒险转移现象,不能解释大多数情况下群体决策向增加冒险的方向转移而不是向保守方向转移的原因。
(5)“文化放大,假设
这种假设认为,若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是崇尚冒险,则这种价值观会被“放大”,从而扩散与反映到该文化中的群体决策中来。
综上所述,五种假设虽然都试图解释群体决策的冒险转移现象,但各自都不能解释全部实验材料。由此看来,很可能这种现象相当复杂,其发生受多种因素所制约,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可能不同
的因素在起主导作用。因此,这五种假设中的每一种都有一定意义,但不能以偏概全,而应相互补充。
2. 什么是冲突? 冲突与竟争有什么不同?
【答案】(1)冲突的定义
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后。冲突的产生不仅会使个体体验到一种过分紧张的情绪,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群体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也包括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2)冲突和竟争不同
①冲突的对象是目标不同的另一方。
②竞争的双方则具有同一个目标,不需要发生势不两立的争夺。
如果双方都能从他们的竞争结果中获益,那么竞争就不大可能变为冲突。实质上,竞争和冲突的区别在于一方所采取的行动是否会影另一方目标的实现。这种区别表明,要想防止竞争演化为冲突,有效的管理策略是消除共同介入的机会。
二、简答题
3. 试解释为什么工作一家庭冲突会影响到个体行为表现?
【答案】(1)研究者通常用角色理论来解释工作一家庭冲突。所谓角色,是指与一定社会位置相联系的行为模式,是占有某种社会位置的人应有的行为表现。
(2)卡恩和卡兹认为,某种角色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和要求主要和他人的期望有关,也和承担这个角色的人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相关。家庭角色主要和家庭成员对角色承担者行为表现的期待相关; 工作角色即来自于与正式的工作描述相关的特定职责,也来自于与开展工作相关的人员对角色承担者非正式行为表现的期待相关。
(3)当工作和家庭角色发生冲突的时候,角色承担者会感受到压力。尽管工作和家庭角色兼顾是理想的选择,但是实际决策中角色承担者往往会偏向某一方。
(4)研究发现,效用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能够解释人们如何理解和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①效用理论的视角,是指人们会把履行某一种角色的职责看成是一种行为投资,并从收益一成本的角度来计算损益值。如果人们感到履行某一种角色的职责可以带来更大的回报,他们就更愿意在行为决策中偏向于这种角色。
②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是指人们在心理上更认同履行某一种角色的职责,因此更愿意在行为决策中偏向于这种角色。
③当某个冲突事件同时符合个体的效用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两种视角时,会强化角色承担者对自己的角色定位。
④当人们遇到效用理论视角和社会认同理论视角评价结果不一致时,人们更偏向于用效用理论视角来解决某个具体的冲突事件,但是从长期来看,他们的行为表现还是偏向于更加认同的那个角
色。
4. 简述能力的含义及其分类。
【答案】(1)能力的含义
能力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必须借助外在的活动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能力总是和人的学习、工作、劳动等具体活动相联系,从活动的观点来考察。只有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才是能力。一般可以从两个层次理解能力:
①实际的能力,又称成就,是指对某项任务或活动的现有成就水平,是在遗传和后天学习的基础上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②潜在的能力,是指将来有机会学习时可能达到的水平,完成某项活动的可能性,就是潜力或者性向,是一种能力倾向。
(2)能力的分类
①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共同能力。主要包括:
a. 思维能力。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在一般能力中起核心作用;
b. 观察能力。指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审视能力,主要指知觉能力;
c. 语言能力。指个体描述客观事物的语言表达能力;
d. 想像能力。包括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它往往可以升华为一般能力;
e. 记忆能力。是个体积累经验、知识、技能,形成个性心理的重要心理条件;
f. 操作能力。指通过人的各种器官,主要是手、脚、脑等并用,进行人机协调,完成操作活动的能力。
这些一般能力的稳定、有机的综合就是通常所说的智力,智力的核心是抽象概括能力,创造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②特殊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个体从事某种专业活动应具备的能力,如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等,特殊能力是与特殊专业的内容联系在一起的。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相互联系形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个体从事某种职业或专业活动时,一般能力(智力)在特殊方面的独特发展,就成为特殊能力的组成部分; 在特殊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一般能力也不断提高。
5. 公平理论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案】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学者亚当斯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该理论侧重于报酬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公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