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
● 摘要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名称解释 1. 软新闻 【答案】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只是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供人们茶余饭后作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 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 2. 服务性消息 【答案】服务性消息是指整个新闻传播活动都带有服务的性质,是一种新闻信息方面的服务。其特点是“直接可用”,这种消息以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己任。服务性消息不同于广告性消息,服务性消息是站在读者、消费者一方,为读者和消费者着想,为他们服务的消息。必要时,它们要无情地揭露厂家、商店以及其他企业的欺诈行为,替受害者说话。美国称其为“菜篮子新闻’夕,日本叫它“实用记事(新闻)”。 3. 非事件性新闻 【答案】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与事件性新闻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各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题材的特殊性决定了非事件性新闻的特点:①非事件性新闻可以进一步拓展新闻的报道面; ②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③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4. “借嘴说话” 【答案】“借嘴说话”是一种新闻写作手法,即借新闻事件当事人之外的消息源来进行议论,这种手法被西方新闻记者频繁使用。在他们的报道中经常出现“有关方面的人士说”、“据目击者称”、“权威人士强调”、“此间观察家认为”等句式,后边的直接引语是对这个新闻事件的评价。这是西方新闻界客观报道的一种重要手法,被引用的评价与议论即记者所认可的看法,事实上代表了记者的观点。 二、简答题 5. 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有哪些? 【答案】人物通讯的采写特点主要有: (1)选择新闻人物要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生活。 生活中可歌可泣、可圈可点、可引以为训的人很多。在新闻人物的选择上通常有两点要求: ①能体现时代精神; ②能对人民群众有启发、激励作用。
选择的采写对象如果离时代的要求差得比较远,或者超前或者落后,都不能使广大受众与其产生共鸣,也就难以收到“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的社会效果。人物通讯的采写对象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他们或许是著名人士,或许是普通百姓,或许是先进人物,或许是反面人物。但万变不离其
宗的是,他们的生活理念或人生教训切中社会话题,能吸引广大受众的目光,并可以从正、反面引导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为老百姓树立起一个认识世界和判断社会价值的坐标系。
(2)凸显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其思想发展的过程。
在人物通讯中,无论写先进人物的事迹,还是写反面人物的罪恶行径、写普通小人物与命运的抗争的故事,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再现其内心世界和人生追求,描述新闻人物的人生曲线。只有写出人,才能影响人。人们欣赏明星的才华,赞叹名人的智慧,羡慕幸运者的机遇,景仰伟人的功绩,但欣赏、赞叹和羡慕却很难打动人心,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与能力、机遇不同的是,人的心灵具有相似性,是易于沟通的。无论先进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们的精神追求、人生哲学是现实社会中的一面面镜子,能够照出各色人的心灵,或激励斗志、陶冶情操,或警示心灵、启迪思路。因此,这种精神、思想情感是最容易感染他人、震动心灵的。
在人物通讯的采写过程中,既要下功夫去捕捉、挖掘典型事实,又不仅仅着眼于报道事实本身,而是通过事例去表现人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轨迹。因此,在报道中既要讲故事,又要摆脱事实的过程线,追踪人物的思想线、心理线。对于反面人物的报道,不仅要陈述其犯罪事实的脉络,更要展示其犯罪的思想脉络和灵魂堕落的轨迹,以及作为一个“过来人”的反思和忏悔。只有这样,人物通讯才能使千千万万读者“以史为鉴”。“以人为镜,’,起到有效的教育引导作用。
(3)通过讲述和再现人的行为,表现人物的个性。
读人物通讯,新闻人物的个性不可缺少。但表现个性却是一个难题。只有通过讲述人物的故事,把这个人物有代表性的谈话、行为和情节表现出来,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才能再现出来。因此,人物通讯中的故事性和情节感都比较强,要求记者在采集素材时,要特别注意捕捉以下材料:
①人物的骨干事例;
②凸显人物精神面貌的个性语言;
③具有代表性的细节。
(4)在社会生活的矛盾中表现人物。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就会遇到很多矛盾。个人与集体的矛盾,工作和生活的矛盾,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矛盾。表现一个人物,常常要抓住关节点的事实,也就是矛盾点的事实,看这个人在众多矛盾中如何做出了别人难以做出的选择。
一个人为社会的奉献,总要损失一些个人利益。如果一辈子做好事不动摇、不后悔,没有别人的干扰。没有两难的选择,便失去常人学习的基础,失去了正常人的“人味儿”。因此,抓住矛盾点表现人物,在与读者沟通心灵方面具有普遍的规律。
6. 阅读下列消息,对其主体的写作提出自己的意见。
附材料‘:
我国将出现有大学学历的“空哥”
本报沈阳3月30日电来自辽宁、山东、黑龙江等地的近300名高中男生今天在沈阳航空学院参加了一次特殊的面试,面试合格者将参加今年7月举行的大学入学考试,幸运者将成为这所学院招收的我国首批空乘专业男大学生。
此前,航空公司的空中乘务人员,一般都是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培训后上岗。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各航空公司迫切需要提高民航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和素质。沈阳航空工业学院适应这一需求,从去年开始在社会科学系设置了公共关系(空中乘务)专业,学制3年。从部
分省市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艺术类考生中招生,学生毕业后面向航空公司推荐就业。据介绍,这个学校今年仍计划招收120名空乘专业大学生,其中包括首次招收的30名男生。目前我国各航空公司的空中乘务人员都没有在大学受过专业训练,基本上是从社会上招聘后由各航空公司培训上岗。沈阳航空学院空乘专业的学生将在校学习3年,课程包招普通话、英语、社交礼仪、公关、服务心理、健美及形体、航空概论、民俗及异国风情等多门课程。
(2000-03-31见报)
【答案】此消息主体部分有优点也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1)优点:叙事具体,内容充实,为读者提供了足够多的信息。
(2)缺点:
①整个主体部分内容较多,但却只有一段,直观上没有层次感和美感,容易让读者产生厌烦心理; ②内容部分的排序上缺乏主次,忽视了“主体部分也应该呈倒金字塔”的写作要求,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
③主体未能够和导语有机结合,没有使导语得到展开和深化。
“我国首批空乘专业男大学生”应该是导语中的“点睛之笔”,但“这只眼睛”的视野在主体中只发挥出了一部分,即只看到了“学历层次和素质”,而更据特色的“性别”却被忽视了。若能够说明“此前空乘专业只招收女生”,则更合理。
三、论述题
7. 试述从文体特征来看,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答案】从文体特征来看,通讯与消息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通讯是一种详细、深入的报道。一个事件发生了,消息往往是将事件的几个新闻要素报道出去:何事、何时、何人、何地、状况、原因等,让受众尽快了解到最重要的概括性信息,而通讯则往往在消息之后,将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读者渴望知道的详细信息加以整合,然后完整地报道出去。它满足了读者在知晓新闻事件大致结果后探求深层原因和获知详细过程的衍生兴趣,也有利于人们较完整、较深入地了解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因此,详细、深入、完整是通讯文体的突出特色。
(2)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使这种文体更具感染力。通讯具备吸引力的秘密,就是充满了生活的“原汁原味”。它把人们熟悉的生活和不熟悉的新闻现场推到读者眼前,使读者去认识,去感知,并在感知中形成自己的体验。一句话,通讯比消息更多地触动读者的感官。
(3)通讯的文体较自由
消息的结构尽管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毕竟有一个较为固定的结构方式:导语+主体。而通讯的结构没有上述消息类似的“格式”,没有导语和主体之分的固定结构,文体比较自由,有些类似于散文体,在表现形式上给予作者很大的创作舞台。各种笔法,各种结构,各种风格,都可以容纳在通讯这种文体中。可以从头到尾顺叙事实,也可以从尾到头倒叙事件; 可以用白描手法再现人物、再现现场,也可以触景抒情、缘事议论。可以用序数将报道分为几个大段来写,也可以用小标题来分割段落; 可以写对话体,也可用日记体。可用第三人称,也可用第一人称。另外,像时空穿插的“蒙太奇”手法,像评书段子一般的悬念设置,都是屡试不爽的“保留节目”。总之,通讯文体在表现形式上相当自由洒脱,它给记者建构了一个可纵横悠肆、飞转腾挪的创作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