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后期新月派诗人特别强调____以区别同时期中国诗歌会诗人对外部世界的叙事的偏重。
【答案】抒情诗的创造
【解析】后期新月派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与发展,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及1931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特别强调抒情诗的创造,往往通过暗示和象征构成隐晦的艺术境界。
2. 叶圣陶于1930年出版丁他的长篇小说____。
【答案】《倪焕之》。
【解析】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倪焕之》是叶圣陶1928年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倪焕之》真实地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历程和精神面貌,反映了“五四“、“五卅”这些规模壮阔的革命运动曾经给予当时知识青年的巨大影响。
3. 何其芳的散文常采用“____”的调式,探索内心的矛盾冲突。
【答案】独语
【解析】何其芳的散文常采用“独语”的调式,探索内心的矛盾冲突。这种“独语”又多表现为一种感觉结构,将朦胧的意象拼贴与组合,组成美丽的心灵感验世界。
4.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____《秋收》《残冬》。
【答案】《春蚕》
【解析】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春蚕》《秋收》和《残冬》。这三部小说,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正好反映出那个年代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描绘出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
5. 学衡派因创办____杂志而得名。
【答案】《学衡》
【解析】1922年1月《学衡》杂志创刊,标志着学衡派的诞生。代表人物为当时国立东南大
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的教授梅光迪、吴毖、胡先骕。
6. 最能代表“五四”新文学狂飘突进精神的诗集是____。
【答案】《女神》
【解析】《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它开辟了一代新诗风,成为新诗运动的奠基之作。它还强烈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飘突进的时代精神,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热切追求自由解放和赞美光明新生的精字申。
7. 周作人于1921年发表____,专门探讨一现代散文的概念。
【答案】《美文》
【解析】1921年6月周作人发表题为《美文》的文章,真正从理论上确认了文学性散文的地位。该文把以抒情叙事为主的艺术性的散文视作美文,摆到了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位置,实际上也就阐明了艺术性散文的文类品格。
8. ____的言情小说____引发了民初文坛的言情小说热,周作人称这部小说为“鸳鸯蝴蝶派祖师”
【答案】徐枕亚; 《玉梨魂》
【解析】周作人评价《玉梨魂》“近时流行的《玉梨魂》虽文章很是肉麻,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所记的事,却可算是一个问题”。
9. 曹禺的成名作是____。
【答案】《雷雨》
【解析】曹禺一生创作甚多,他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一剧是其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这部剧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戏剧史上的地位。
10.茅盾小说《虹》中的女主角是____。
【答案】梅行素
【解析】《虹》是茅盾1929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梅行素是小说的女主角。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生活道路,揭示了从“五四”到“五册”这一历史时期内知识分子由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由封建制度叛逆者到革命者的艰苦历程。
二、简答题
11.从夏衍戏剧创作看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
【答案】夏衍的戏剧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并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于现实
①夏衍的剧作一般不依仗离奇的情节、传奇式的人物和剧情发展中的突变,而是依照生活的逻辑平静朴实地再现生活本身,展现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取材的平凡性、构思的朴素性和内
在的深刻性,构成了夏衍剧作的鲜明特色。
②从《上海屋檐下》到《法西斯细菌》,夏衍的剧作不以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慷慨激昂的情调取胜,而以发掘富有意味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含蓄隽永的抒情见长; 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朴素洗练,在平易亲切中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2)严格按照性格的逻辑
①在剧中夏衍一切依据人情,不求过分,既不作无益的呐喊,也不将人物随意拔高,出现了一大批性格鲜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②夏衍在描写人物时,从不静态地写人物心理,而是采用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将人物的心理通过言行动态地表现出来。如《上海屋檐下》中,匡复坐了十几年牢,好不容易找到了失散的妻女,但妻已与自己的朋友同居,另组了一个家庭。这时他心中真是回肠九曲,但老朋友的忏悔、妻子的倾诉又让他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才造成现在的情况,不能怪老朋友,不能怪妻子。匡复、妻子和林志成三个人都在矛盾的心理中抉择。
夏衍正是这样依从人物性格和人性的逻辑,将人物的心理剖析得极其细腻准确。
(3)强烈的感情宣泄
夏衍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同情、对正义的歌颂、对邪恶的鞭挞、对统治阶级的嘲讽溢于言表。另外对光明的强烈向往、对新生象征性的期盼,在某种程度上也与浪漫主义接壤。如《上海屋檐下》最后匡复黯然出走,黄父给孙子留下三元钱凄然离去,施小宝受人凌辱而无告,失去儿子的李陵碑孤苦无依,然而剧作家却在最后意外地插进了一段孩子们稚嫩的歌声,让这歌声淹没剧中人心中的嚷泣,唤醒“中年人一时蒙尘的心境”,从而给作品带来亮色。
12.参照周作人的散文理论分析其散文创作的风格特点。
【答案】(1)周作人的散文理论1921年周作人发表《美文》,文中将“美文”界定为论文的一种,不过它不是批评的,不是学术的,而是艺术的。可以是叙事的,也可以是抒情的,但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美文要真实而简明,也就是讲真话、说自己的话,是个人“言志”之作。正是他的提倡,才真正从理论上确认了文学性散文的地位,摆到了与小说、诗歌、戏剧同等的位置。
(2)周作人散文创作的美学风格
①平和冲淡
周作人的散文旱现出平和冲淡的风格,这首先是情感表现上的平和冲淡,它往往不是以大波大涛的形式,而是以节制平和的方法,化汹涌为平和,变冲动为宁静,使作品具有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美学格调。此外,他的散文中还有另一面,即不能平淡,具有“闲而不适”的特点。
②幽默诙谐
周作人前期的一些针贬时弊的散文,虽不乏讽刺味的笔墨,但更多是以幽默味表现出来。通过寓庄于谐、寓谐于庄、庄谐并出等艺术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向。周作人的散文讲究趣味,更讲究机智,趣味和机智两者相结合,形成了诙谐幽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