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鲁东大学体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育教育
【答案】体育教育即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分为普通体育教育和专门体育教育两大类。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
2. 基础心率
【答案】基础心率是指清晨起床前的心率。测定的方法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按在腕部桡动脉外,也可按在脖子侧边的颈动脉搏处进行触诊计算脉搏。测量基础心率可以了解机能状态,评估锻炼效果。一般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基础心率较低。
二、简答题
3. 合作学习有哪些特征?
【答案】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利用师生尤其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的共同的特征有:
(1)小组目标、计分与奖励:大多数的合作学习都是按小组形式进行的。
(2)个人责任:在小组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还要将小组的任务进行分解,由每个成员负责完成其中的一个部分,小组的成绩以个人测验分数的总和或小组成员的平均分数来计算。
(3)成功机会均等:完成个人的任务就是成功,合作学习为每个成员都提供了成功的机会。
(4)组间竞争:许多合作学习的方法都将小组间的竞争作为激励学生们在组内进行合作的手段,简而言之,就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5)交往技能:社会交往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是合作学习小组有效活动的关键所在。
(6)注重个人需要:合作学习的方法将个人的交往、归属和尊重需要放在重要的位置,重视的是根据个人能力确定学习任务和评价学习的进步,小组的表现也是由个人的表现决定的。
4. 重关系的教练员领导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教练员的领导方式就是教练员在行使教练员职权时的方式方法,亦即教练风格。由于领导风格上的特征,在执教过程中会对运动队或运动员产生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心理气氛和行为规范,进而影响团队或运动员目标的实现。
重关系型领导方式的特点有:特别注重强化和维持团队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尊重成员的意见,加强交流沟通、增强理解、化解纠纷、心理相容,促进队员自主性发展,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5. 简要回答运动竞赛的特征。
【答案】(1)竞争性
竞争性是学生体育竞赛的内核,体育竞赛的灵魂就是鼓励公平竞争,而竞争的表现形式是双方的全力以赴、拼搏争胜。竞争性存在于竞赛双方或多方运动员、竞赛各方的教练员和观众中。
(2)合作性
在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既需要发挥参赛者个人的能力,又需要集体的协作支持。学生体育竞赛在组织形式上一般都采用集体的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公开性
学生体育竞赛的公开性是指在公开的场合进行,有公开、统一的规则,参赛各方直接对抗,由裁判公开直接监督、控制比赛,观众参与评判和监督比赛。
(4)教育性
体育竞赛是体育教育的突出特征,举办学生体育竞赛,无论是形式和实际效果,都充分地体现出教人、育人的特色。
(5)娱乐性
学生校内体育竞赛是学生课外休闲娱乐的主要手段,其在组织方式、竞赛内容等方面,比正规的竞技运动竞赛更加趋向于轻松、活泼。
(6)层次性
学生校内体育竞赛既有相对高水平的比赛,也有基础性、水平较低的比赛。
(7)多样性
学生校内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灵活,项目种类繁多。学生校内体育竞赛的多样性是群众性的选择,也是层次性的体现。
6. 简述教练员影响力的种类?
【答案】根据影响力的性质,教练员影响力可分为强制性影响力和自然性影响力。
(1)强制性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也被称为权力性影响力,是在组织任命而获得教练员职务与运动队中的地位和权力后形成的,是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的一种带有强迫性的影响力。
(2)自然性影响力
自然影响力也被称为非权力影响力,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有这种影响力。只是因为各自的特征与条件的差异,而在力度和范围上有所不同。教练员作为运动队的领导者,除了社会组织赋予他的强制性影响力外,更需要的是具有本身内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它基于教练员本身的能力与人格魅力,源于他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的心理品质和道德修养等。
7. 简述学生体育成就动机的培养。
【答案】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
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高低不同,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社会意义与个人价值的认识也不相同,体育实践活动的目标、进取精神以及面对各种挑战、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毅力也不相同。学生体育成就动机的培养有以下途径:
(1)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可通过教育得到提高。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讨论,使他们对与运动学习成就动机有关的自我行为产生“意识化”。
(2)通过游戏、竞赛或其他相关活动安排,使学生认识到设置目标、采用实现目标的行为策略与成败的关系,以及成败对情感体验的影响,获得成功与失败经历的“体验化”。
(3)通过对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运动目标”、“心理定向”、“成功标准”等概念的讲授与理解,使这些观念在学生头脑中“概念化”。
(4)通过变“常模参照”为“自我参照”,即多强调学生自己运动学习和锻炼前、后的比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5)可让学生将学到的成功标准和行为策略应用到某一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内容之中,自己选择活动目标、策略和评价标准,对动机水平、行为表现和情感反应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
8. 简述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心理变量。
【答案】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心理变量有调整认知、目标设置、积极性思维、社会支持、表象训练以及相信康复方法的效果等。
(1)调整认知
通过调整运动员的认知,可以改变运动员的不合理信念,解决影响运动员损伤康复的深层心理问题。包括认识理解运动损伤;正确归因;客观坦诚。
(2)设置目标
设置目标有助于运动员将注意指向当前的活动任务,增强自信心水平,降低认知焦虑,形成现实的期望和最佳的心理状态。
(3)积极思维
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感知和行为方式。通过积极的思维,有助于运动员战胜运动损伤带来的身心痛苦,并可能缩短康复练习所需时间。
(4)社会支持
其实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发地建立我们个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不知不觉中已经自发地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社会支持与帮助,如家人、教练、队友、朋友等等。
(5)掌握心理应对技能
运动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应对技能对运动损伤后心理上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要自身拥有免疫力和修复力。
①酸葡萄效应。在心理斗争过程中,以“歪曲事实”为代价去换得一种“心理平衡”。
②否认与移置。运动员可以借用精神分析称之为“否认”的心理机制来降低自己心理上所要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