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政治课 问题—发现 教学模式

  摘要


教学模式是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在新课程改革中,探索高中政治课教学模式,对于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化为“以人为本”,挖掘教育提升人的素质的潜能。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国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的变革。以往人们对课堂教学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教学目标单一,因此往往固守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结果把课堂教学模式公式化、单一化了,以至抹杀了教学的个性,反映不出教学的本质规律。
“问题—发现”教学模式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以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意志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它以创设情境来启动,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注重合作性,关注过程性。“问题—发现”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本文认为,“问题—发现”教学模式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有效方式。为深入研究这种教学模式,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第一部分是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新课程改革。回顾和总结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阐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引起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第二部分是高中政治课“问题—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它的理论依据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探究式教学理论。
第三部分是高中政治课“问题—发现”教学的基本模式。论述了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的关系,阐述了“问题—发现”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基本要求、实施原则及其研究意义和优越性。
第四部分是高中政治课“问题—发现”教学模式的实施。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教学过程按照五个阶段进行: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践探究,验证假设——师生合作释疑,总结提高。每个阶段着重从方法上进行论述。
第五部分是对“问题—发现”教学模式的评价与思考。阐述了评价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问题—发现”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以及完善它的建议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