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常用词是与作为训诂学研究对象的疑难词语相对而言的词语。受传统训诂学的影响,词汇的研究重心一直在疑难词语的解释上,但在汉语词汇史领域里,常用词演变史的研究应该是词汇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系统而深入开展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必要工作。尽管近年来常用词演变的研究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现阶段大量的个案研究正在不断涌现,但是我们仍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正如张永言先生所说:“不对常用词作史的研究,就无从窥见一个时期的词汇面貌,也无以阐明不同时期之间词汇的发展变化,无以为词汇史分期提供科学的依据。”可见,常用词研究不但对建设科学的汉语词汇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而且对于汉语历时词汇学的建立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纵横游说之士的策略和言行的一部重要文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对《战国策》的研究,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注家。到了近代,对《战国策》的研究就更加的深入,但是在这些研究中,都很少涉及《战国策》的常用词研究,更没有专门研究《战国策》常用词的专著出现。
同时,先秦是汉语发展的源头,所以,学习古代汉语,首先要学好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汉语史也要先弄清楚这一时期语言的状况。《战国策》所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语,反映的就是先秦时候的语言。因此,对《战国策》中的常用词进行研究,可以为研究后世的语言变迁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着重讨论《战国策》中的常用词。本文对《战国策》的常用词内涵界定为在《战国策》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在共时平面中具有常用性和相对稳定性并且能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词语。
本文主要是考察所确定的常用词在《战国策》中的词义,并作以详尽的描写,但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本文不可能将《战国策》中的所有常用词词义统计、归纳,因此,本文选择了13个常用词对其进行归纳统计。这13个常用词是:讲、让、责、辞、伤、至、往、罢、疾、病、图、谋、收。
在本文中,采用了《战国策》中的原始材料,严格遵守前辈们提出来的“例不十,法不立”、“例不十、法不破”的原则,希望通过大量的例证,使得自己的结论更为准确。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排比归纳法。
最后,通过对《战国策》中的13个常用词词义统计、归纳,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首先,上古时期常用词都为多义词,每个词语都承担很多种词义。其中哪种词义占据主导地位,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其次,为《说文解字》提供了佐证;最后,为《史记》词语的探源研究提供可资比较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