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课程评价”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研究领域。在课程改革深入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地引入“课程评价机制”来导引和监控课程改革,使之健康运行,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然而审视现行的课程评价,不难发现专家权威总是更多地针对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教学艺术,而把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他们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进评价过程,致使评价过程变成没有学生参与的单向活动。这样的评价无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评价效果也大打折扣。然而任何一种缺乏全面性、客观性的评价机制,结果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在此涉及的评价是专门指向学生,指向学生直接参与的语文课程评价。笔者认为,如果能把学生的评价有效地引入语文课堂,语文教育的现状将会得到很大的改观,学生的未来也会是另一片新天地!
关注学生的评价是实施新课程环境下中学语文课改的新亮点,因为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最终成为一个具有高雅情趣和健康人格魅力的人。新课标提出: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加快语文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因此笔者在此探讨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对教师而言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绝对值得去实践。因为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也是最能实施美育的课程,因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将会产生多方面的实践意义,比如说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质疑探究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开发等等,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恰恰是目前语文课程现在缺失的方面,比如:问题意识缺失、思想内涵肤浅、语言表达艰涩、创新意识匮乏、团队合作意识薄弱等等。
学生审美评价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之多的积极意义,正是因为它有很多特点和优势,如:情感性、分享性、敏捷性。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能采取合适的方法,利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比如: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保护学生审美评价的自信心;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审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让问题点燃学生的审美评价欲望,授予学生一定的审美评价技巧。
本文以语文课程现存的问题为出发点,以语文新课程理念为目标指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背景,来系统讨论培养学生审美评价的必要性。
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本文的理论研究方法具有可操作性,能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 语文课程评价 审美评价 学生审美评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