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财经大学投资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以业绩评价的套利?

【答案】在代理关系的前提下,投资者资金投入与否对套利行为有着关键作用。如果不存在代理问题,套利者在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加深时会变得更激进。如果套利者管理的是他人资金,投资者往往不能准确了解其具体行为,而只能看到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加大时套利者亏损的表象。他们可能以此判断套利者并不像他们本来以为的那样有竞争力,进而拒绝提供更多的资金,甚至可能会收回原先的投资。这种投资者根据过去的收益进行评价的套利行为称为“以业绩评价的套利”(PBA )。特别是当那些用作抵押品的证券缩水时,债权人要求偿付的压力会更大。套利者的不良业绩会减少所管理资产的基数,同时削弱自身的借款能力。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套利者在最初交易时会异常谨慎,从而在证券价格偏离价值时也不会太激进。这些因素将限制套

利的有效性》此外,PBA 使套利者在危机时被淘汰,因此它会加深危机程度而不是起到缓和作用。

2. 证券交易机制设计的政策目标有哪些?其相互关系如何?

【答案】(1)交易机制设计的政策目标

衡量证券市场的质量有六个主要标准:流动性、透明度、稳定性、高效率、低成本和安全性,这六项标准构 成设计证券交易制度目标的六个方面。

①流动性,证券市场的生命力所在,指投资者根据市场的基本供给和需求状况,以合理的价格迅速成交的能力。

②透明度,是维持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从维护市场公平的角度看,透明度指证券交易信息的透明,即有关证券买卖的价格、数量等信息的公开披露,以及能够影响交易行为的信息(如上市公司信息) 的即时和准确披露。

③稳定性,指证券价格的稳定性,即证券价格短期波动程度及其平衡调节的能力。

④证券市场的效率。从交易机制角度看,主要指信息效率、价格决定效率和运行效率。信息效率也称价格效率,指证券价格准确、迅速和充分地反映可得信息的程度;价格决定效率指价格决定机制的有效性;运行效率指交易执行系统的效率。

⑤证券市场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⑥安全性,指交易技术系统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安全性。

(2)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交易机制的上述六大政策目标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表现为目标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可兼得的权衡关系。实践中只能在充分权衡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协调和选择。

①在流动性和透明度之间,一般来说,透明度越高的市场,其流动性也越好,因而投资者可以根据不断变化 的信息进行价格调整,使供需矛盾得到即时调节。

②在流动性和稳定性之间,维持一定程度的价格波动是必要的,因为这为投资者提供了必要的价差交易动机。所以,降低价格的波动性不能损害投资者的交易动机,否则将牺牲流动性,而且过度的稳定性可能导致交易中断。

③从透明度和稳定性的角度看,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披露都有利于稳定性的增加,一般而言,效率的提高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但是高效率也可能意味着高成本。

④在安全性和成本与效率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矛盾和协调问题,如绝对的安全性,不仅会增加技术费用,

也可能影响交易执行的速度与效率。

总之,在确定证券交易机制的基本目标时,应根据市场机制的不同设计原则以及每个时期市场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要,有所侧重,相机抉择。

3. 请说明最优消费与投资组合构建问题的一般分析框架。

【答案】首先,投资可以视为一种当期消费的延迟行为,因此消费与投资从本质上来说是相同的,实际上是人们对收入财富组合的一种跨期分配,也是一种资产组合安排问题;其次,单期投资者的惟一目标就是最大化期末财富(或者消费)的期望效用. 在面临瞬息万变的投资机会时,人们会不断调整“最优”投资决策。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考虑构建动态的最优消费与投资组合的一般分析框架如下。 典型消费者个人将生存一段时期他会有一个大于0的初始财富或者说资源禀赋

在生存过程中,他会获得一些非资本收入s (例如工资);在生存的每一天中,他必须决定把可供支配的财富(资源),用于当前消费C 和投资组合I 上(投资将提供下一时期的资本收入):在最后时刻留下一部分遗产W (T )给后人。消费者对两个基本选择问题,即消费多少(也就是投资多少)和如何投资(资产组合),必须同时做出决策。消费者这种不断的选择行为的目的,就是使他们的终身效用最大化。

利用微观经济学中考察消费者行为时使用的分析框架,即“max效用函数

方法,个人终身效用最大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将采用下面的形式(离散时间形式):

或者它的连续时间形式:

T 是投资者的寿命或者消费/投资的决策时间区间;其中,

费数量;W (t )是t 时刻的财富或者遗产;

函数。是投资者年龄为t 时选择的消是基收入预算约束”是基于t 时刻所有己经揭示出的信息的条件期望是效用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假定它是单调递增和凹的;

于期末财富或者遗产的效用函数,它也是单调递增和凹的。人们把每一时期消费和最终财富带来的期望效用加总到一起,渴望在整个生存时期内最大化这个总量。由于涉及动态过程和不确定性,这里的收入预算约束比较复杂,它通常是一个用来描述在任意时刻,收入或者积累的财富是如何

在投资和消费中进行分配的差分或者微分方程:

其中,s 是非资本收入;I 在广义上泛指各种投资,但这里实际上仅仅包括对市场上可交易的有价风险证券的投资组合。经济体系中的风险,就源自于非资本收入和投资机会集合(也即资本收入)的不确定性。

对于任意时刻的消费和财富有非负要求,SP :

这样,理性个人的最优消费/投资决策行为就可以规范地表述为:

求解这个问题即可得最有消费与投资组合。在微观金融学研宄的发展历史中,最优动态消费/投资问题最早表述为动态随机规划或者随机最优控制的形式。

4. 简述分散原理。

【答案】分散原理旨在解释和说明为什么通过建立证券组合可以分散和降低风险。

(1)当组合中只有两种证券(N=2)时,

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和风险为:

当相关系数从-1变化到1时>证券组合的风险逐渐增大。当

险等于组合中两种证券风险的加权平均数;当

可以降为0。

由此可知,除非相关系数等于1,二元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始终小于单独投资这两种证券的风险的加权平均数,即通过证券组合,可以降低投资风险。

(2)组合中证券种类N 大于2时

因为:

对上式求极限,

时,最大,证券组合的风时,最小,并且,在满足一些特殊条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