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学(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化
【答案】文化: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用来表达一定历史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也用来说明具体社会、部落、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的特点。狭义的文化特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机构等。文化是个有机系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统一的整体,其基础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制度文化体现为一定社会的机构和制度,联结着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是社会现象,具有历史连续性。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具有阶级性。文化还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2. 教育需求
【答案】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是制约教育供给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教育供给”相对。按照教育需求主体划分,教育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教育社会需求和教育个人需求。就社会而言,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各类专门人才和受过一定教育的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就个人和家庭而言,指个人和家庭为满足某种精神和物质需要,对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要求。前者由一定社会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是制定教育发展计划的依据。后者受个人精神充实的欲望、就业与收入的选择、家庭经济条件和对子女未来的期望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来看,亦受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
3. 教育理论
【答案】教育理论是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理性认识的成果,教育科学知识的总和。它与“教育实践”相对,表现为以独特的范畴、术语、逻辑,描述教育事实或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特征或教育规律,论述教育的价值取向或行为规范。教育理论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各种基本操作程序、规则,以及各种教育流派等形态,有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之别。教育理论的特性主要有:①实践性。适应教育实践的需要,可从教育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又可指导、运用于教育实践,在新的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②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理论的内容和结构不同。一定的教育理论是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教育实践具体能动的反映。③继承性。每个时代的教育理论都批判地吸收前人有价值的内容,是人类认识教育的共同结晶。
二、简答题
4.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有哪些?
【答案】按照《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有关指导性原则,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奖、贷、
助、补、减”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建立起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努力保证考入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的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日前,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1)以国家助学奖学金为主的奖学金制度。现行的奖学金包括国家助学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等。奖学金制度是我国现行高校资助政策的开端,在学生资助上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起到了资助学生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双重作用。
(2)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学生贷款制度。学生贷款主要包括三种贷款形式:国家助学贷款; 高校利用学校资金对学生办理的无息借款; 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
(3)勤工助学制度。高等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是高等学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是对广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的有效资助办法。
(4)特殊困难补助制度。特殊困难补助,是各级政府和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遇到一些特殊性、突发性困难时给予的临时性、一次性的无偿资助。特殊困难补助是高校资助政策的辅助性措施之一。
(5)减免学费制度。为帮助部分经济特别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199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对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减免学杂费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对普通高校中部分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制度。具体减免额度由学生所在高校确定,根据本校实际,与其他有关政策统筹安排。
5. 教师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教师管理的原则是指在教师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活动规范。它是进行教师管理活动的具体指导思想,也是衡量教师管理活动的具体I_作标准。教师管理要达到预期的月的,就必须根据教师的特点,结合人事管理的一般规律,贯彻执行以下几条原则:
(1)选贤任能的原则
教师管理的选贤任能的原则是指在教师管理工作中,根据德才兼备的标准来选拔和任用教师。选贤任能的原则要求教育管理者在教师管理工作中,严格把握质量关,真让把那些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选拔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合理安排好工作,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作用。
(2)合理结构的原则
教师管理中的合理结构原则是指在教师管理工作中,从整体效益出发,合理选择和配备教学人员。既要充分发挥甸一位教师的作用,又要提高教师管理的整体效益。合理结构的原则要求教育管理者,一是要不拘一格地使用具有不同条件的教师; 二是以目标为根据,形成一个教师的整体; 三是要保持教师队伍的正常流动,在正常的流动中,不断重新有效地配置教师资源,在流动中实现结构的合理化。总之,教师队伍的合理结构,就是要使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质量结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知识结构等趋向合理化。
(3)教育激励原则
教师管理的教育激励原则是指在教师管理工作中以教师为中心,充分发挥管理的教育作用,正确采用各种激励机制,在管理中促进教师思想觉悟的提高。教师管理中的教育激励原则要求人
们,一是对于学校领导人员来讲,在教育的问题上,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培训提高的机会,用人与育人相结合; 在激励的问题上,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和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对于教师来说,应加强管理中的自主性和自觉性,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在与其他教师的关系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在运用教育和激励原则的时候,必须注重教师的需要问题。
(4)绩效的原则
教师管理中的绩效原则,是指在教师管理工作中重视教师管理的工作成果和工作效率,并且以对学校实际贡献的大小作为衡量、评价和奖惩教师的标准。绩效的原则要求教育管理者:一是应该制定科学、公正的评估标准; 二是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引进竞争机制; 三是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对教师的考核要规范化和制度化,严格执行各种制度,做到奖惩合理、赏罚分明。以上原则是教师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反映了人们现阶段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随着学校管理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教育管理原则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也更能准确反映教师管理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师管理工作。
6. 工业时代的管理和信息时代的管理有哪些区别?
【答案】管理的现代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的模式以及重点也在发生着变化。主要区别如下:
(1)管理的目标着眼点不同
在工业时代,管理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的,重点研究人、财、物等资源如何科学、合理的配置,以降低成本和规模效率为目标; 信息时代的管理可以兼顾更多的方面,管理工作立足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树立起经济效益观点、科学观点、民主观点、法制观点以及有效性观点等。
(2)对待管理对象的态度不同
在工业时代,管理者把企业或其他组织视为一种闭合状态的机构。管理就是解决在闭合状态下,如何对人、财、物、技术、制度等进行合理配置,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就是从标准化管理和定额管理入手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 在信息时代,把企业和其他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管理组织和管理体制达到集中化、专业化、协作化、联合化,形成了矩阵结构、多维结构以及网络结构的组织。
(3)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不同
在工业时代,调查、预测、规划、运筹、评估、诊断等方法在管理上获得广泛的运用; 在信息时代,系统理论、决策论、运筹学方法、最优化设计、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在管理上得到应用。
(4)管理的指导思想不同
在工业时代,管理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学说和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等; 在信息时代,在管理思想上,采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