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5政治学原理(含30%国际政治学)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核均势
【答案】核均势,是指有和国家的核武器处于有效的战略均等。这种均等与数目上的接近或相等并不是一回事,它的实质在于敌对者双方都认识到对方的反击能够给自己造成无法接受的伤害。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次的摧毁能力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只要能够彻底摧毁,1次同10次就没有什么区别。
2. 格劳秀斯主义
【答案】格劳秀斯主义认为,国际政治既不是国家间完全的利益对立,也不是纯粹的利益一致。国家之间存在冲突,但这种冲突会受到共同规则与制度的限制。在格劳秀斯主义看来,最典型的国际行为并非国家间的战争,而是经济与社会交往。
3. 核威慑
【答案】核威慑是指核国家基于核武器的威力为国家利益和政治目的的行为。威慑是指一种通过恐吓和威胁来阻止一个潜在侵略者采取侵略行为的行动战略。而核威慑是指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时期所使用的一种战略,即把拥有核武器组成的核三位一体作为威慑对方的一种重要手段,往往需要相当数量的核弹。
4. 形式模型
【答案】形式模型是指作为一种涉及对数学、图形和符号方法的使用的方法,其中博弈论运用最为普遍。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形式模型可以发挥三种功能,即描述、演绎和验证。运用形式模型进行国际关系研究,特别适于进行决策研究,这是该方法的长处。用形式模型说明现实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更多的因素。
5. 朝贡体系
【答案】朝贡体系是指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懦家、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文化圈内,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
6. 文本解构
【答案】文本解构是从根本上动摇被认为是稳定的概念和概念对立。这种稳定性的产生是因
为人们运用了语言中似乎是客观和自然的对立概念,诸如穷与富、好与坏、对与错等。解构的要点就在于揭露对立术语的寄生关系,并且尝试替换它们。对德里达来说,概念的对立绝不是简单的中立,而是按照等级排列的,两个对立术语中的一个总是对另一个拥有特权。有特权的术语意味着存在、适当、全面、纯粹,而另一个则没有。对此进行解构,就要表明所有的理论和话语都依赖于人造的稳定性。文本解构实际上是一种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揭示隐藏的内在假定和矛盾,并推翻其明显的意义和统一性。
7. 非战公约
【答案】非战公约是指《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自里安一凯洛格公约》或《巴黎非战公约》。公约包括序言和3条正文。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 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 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小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8. 第三方
【答案】第三方是指在多边外交中以非当事方的身份参与其中积极活动的角色。“第三方”是一种重要形式。在解决中东问题的过程中,就有许多国家的首脑和外交代表曾作为“第三方”参与巴以之间的谈判。克林顿在这中间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时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也以第三方的身份参与外交斡旋。联合国秘书长就经常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进行冲突调解。近年来,欧盟的代表在解决巴尔干问题和中东问题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越来越积极的态势。
9. 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 )
【答案】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 )是指2013年6月美欧双万商定的建立新的贸易体制的想法,计划在2014年前完成初期的谈判。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美欧等传统大国经济受到巨大影响,发展停滞,而欧洲则更因为债务危机使欧盟内部经济活力下降。美欧为了发展经济,走出困境,遂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建立新贸易体制,恢复经济; 其次,由于新兴国家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美欧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地位下降,双方均希望制定新的贸易规则,重夺全球经济主导权。
协定内容为:在美欧之间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减免关税,促进贸易往来,改善投资环境和贸易壁垒,若双方之间能成功建立新的贸易体制,将包含全球GDP 的二分之一,大大拉动双方经济发展。
但由于具体的规则制定,评价标准的差异,加之“棱镜门”事件加深美欧互疑,这一协定的谈判曾一度停止。
TTIP 的建立将有力促进美欧之间经贸往来,从而推动其经济发展,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外溢效应”,对当前中国的贸易和当今贸易规则等形成冲击。
10.综合国力
【答案】综合国力是指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实力的综合性指标。目前,“综合国力”这种提法还可、能说是一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的概念。在国际学术界,人们在思考影响权力的因素时,往往比较强调领土与地缘因素、人口因素、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军事能力这五个方面。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恐怖和恐怖主义?
【答案】(1)恐怖
“恐怖”在汉语里,主要是指一种心态。《辞源》解释“恐怖”的意思是“极度恐惧”。《现代汉语词典》对“恐怖”的解释是:“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在英语里,“恐怖”除了有与汉语相同的意思即“极度害怕”之外,还包括“恐怖统治”的意思。“恐怖统治”,是特指法国大革命期间的“雅各宾专政”,意思是指“无情地处决威胁革命政权之人”。从这两种语言的词义来说,“极度害怕”可以说是“恐怖”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含义。
(2)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指暴力实施者基于政治目的对非武装人员(包括军队中处于非战斗状态的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其目的是以特殊的手段把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逼迫其做原本不会做的事情。其较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暗杀、劫持人质、爆炸、劫持交通工具和生化袭击等。恐怖主义从行为者的性质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政府行为和非政府行为。政府行为是指一国政府以组织、支持、资助恐怖主义活动的方式对付其他国家; 非政府行为主要是指集团的行为。
12.国际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的有哪些主要成果?
【答案】在这些努力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国际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对“彻底裁军”目标的替代,也是向这个目标的靠近。其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裁减军备的条约
其中包括《美苏关于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START Ⅱ)和《美俄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START Ⅱ)等。
(2)关于限制核武器空间部署及有关无核区的条约
其中包括《南极条约》、《外层空间条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禁比核武器条约》、《海床条约》、《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东南亚无核区条约》和《非洲无核区条约》等。
(3)限制核武器发展的条约
包括《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 ), 《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ABM ), 《美苏关于限制地下核武器试验条约》、《美苏关于和平利用地下核爆炸条约》、《核材料的实物保护公约》等。
(4)有关无核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的联合国决议和政府声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