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884国际关系综合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析国际关系格局转换的基本动囚。
【答案】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世界主要战略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与表现形式。国际格局是由大国实力对比和大国战略关系两个要素构成。
(1)在国际格局的转换机制中,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技革命是国际格局演变的根本动囚。 国际格局是一种国际主要战略力量对比的客观态势,国际战略力量间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必然导致格局的结构发生变化。而这种实力对比关系的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技革命的出现引起的。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革命推动着国际政治格局的转换。各国政治实力对比的变化乃是国际格局转换的基本动囚。
(2)大国对外战略的调整与变化是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直接动囚。
人国对外战略调整经常导致大国战略关系发生变化。而大国战略关系的变化可以改变国际实力结构状态,直接导致国际格局发生变化。
2. 国际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的有哪些主要成果?
【答案】在这些努力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国际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对“彻底裁军”目标的替代,也是向这个目标的靠近。其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裁减军备的条约
其中包括《美苏关于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START Ⅱ)和《美俄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START Ⅱ)等。
(2)关于限制核武器空间部署及有关无核区的条约
其中包括《南极条约》、《外层空间条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禁比核武器条约》、《海床条约》、《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东南亚无核区条约》和《非洲无核区条约》等。
(3)限制核武器发展的条约
包括《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 ), 《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ABM ), 《美苏关于限制地下核武器试验条约》、《美苏关于和平利用地下核爆炸条约》、《核材料的实物保护公约》等。
(4)有关无核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的联合国决议和政府声明
其中包括1968年联合国安理会的255号、984号决议,以及1995年美、俄、英、法、中分别发表的关于无核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的声明等。
(5)有关国际安全的其他协定
诸如《美苏关于减少爆发核战争危险措施的协议》、《美苏关于防比公海水面和公海上空意外事件的协定》等。
(6)有关核裁军与核军控的组织
其中包括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裁军特别联合国大会、联合国裁军审议委员会、裁军谈判会议等。
(7)有关国际出口控制与核查的机构
其中包括核出口委员会、核供应集团、澳大利亚集团、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巴黎统筹委员会、瓦森纳尔安排、国际原子能机构等。
以上这些方面,可以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换言之,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既是核军控的体制,也是核裁军的体制。它们之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发生逆转,都可能危及整个体系。虽然这个体制与国际社会最初的“彻底栽军”的目标还相距甚远,但毕竟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创造了条件。
3. 国际政治中的军事因素表现为哪几个方面?
【答案】国际政治中的军事因素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战争。战争自有国家产生以来就同国家间的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国家间关系的一种形式。在国际政治中,战争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它是政治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是解决国家间政治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同时,它也是所有军事因素中最典型、最重要的因素,因而也是对国际政治影响最为直接和强大的因素。
(2)武装冲突。它是指国家之间为解决彼此争端而采取的一种剧烈的军事对抗行动。在国际法意义上,武装冲突通常是指不构成战争状态的军事对抗行动,即没有开战的正式方式,没有宣战,只有实际上的战斗。与战争相比,其特点是战斗活动地区有限、持续时间较短、对抗规模及破坏性不大等。武装冲突虽然一般说来是较战争更低层次的军事因素,但在国际政治中却是比战争更为频繁出现的军事因素。许多国际政治学者也将武装冲突与战争划分为一类。
(3)军备与军事实力。它是指各国的军事编制及武器装备等,是军事因素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国际政治的一种强有力的因素。巩固、加强和显示自己的军备,削弱、限制和破坏对方的军备,是国际政治斗争中司空见惯的形式。例如,军备竞赛、裁军谈判、核试验和核威慑、大型军事演习、大规模的军队集结与对峙等,都是军备与军事实力在国际政治中运用的表现形式,由此构成了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
(4)军事集团与军事同盟组织。它是国家之间为了某种共同的政治利益而在军事领域里结成的联盟性组织。尽管这种现象本身在国际关系中早己有之,如古代的斯巴达同盟、十字军同盟,近代的欧洲反法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协约国与同盟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法西斯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等。但以往的军事同盟都带有时间上的短暂性和联系上的松散性,因而其本身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的作用并浦、很大。真正密切联合为一个整体并直接参与国际政治的军事集团和军事同盟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两大阵营的形成并且相互对抗而出现的。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1955年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以及这两大军
事同盟集团灼相互关系,成为二战后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
4. 恐怖主义怎样影响国际、国内政治进程?
【答案】(1)恐怖主义的行为方式
恐怖主义组织采取恐怖行动,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对政治进程施加影响,改变政治现状。它们的行为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滥杀无辜造成恐怖气氛,间接影响政治进程; 另一种是通过打击既定目标,直接改变政治进程。犹太极端分子刺杀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目的就在于直接改变巴以和平进程,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在以色列袭击公共目标,目的是通过制造恐怖气氛,间接地改变巴以和平进程。
(2)恐怖主义的行为特点恐怖主义行为的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隐蔽性。即使恐怖分子在行动之前公开发出恐吓,其行为也仍然是隐蔽的。人们通常才、知道恐怖分子在哪里,他们可能在哪里采取行动和采取什么行动,其行动的直接目标是什么。这种情况造成了恐怖主义行为的突发性与任意性。这种突发性与任意性的效果,就是造成社会的一种恐怖心态。
(3)恐怖主义的影响
①恐怖主义影响的目标
恐怖主义施加影响的目标,可能是国内政治进程,也可能是国际政治进程。俄罗斯车臣分离主义分子搞恐怖活动,是要改变国内的政治进程,即从俄罗斯分离出去。伊斯兰激进组织袭击美国目标,则是要改变国际政治进程,迫使美国改变其中东政策。当然,有时国内政治进程与国际政治进程是相互关联的。例如,爱尔兰共和军所搞的恐怖主义活动,既是一个英国内政问题,又是一个关系到北爱地位以及英国与爱尔兰关系的国际政治问题。
②就国际关系而言,恐怖主义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有时这种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就起因于奥国皇储弗朗兹·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刺。这起暗杀是由民族主义学生普林西普执行的,但整个行动却是由塞尔维亚战争部情报处精心组织和支持的。这一事件导致了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之间的战争,并进而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世纪80年代卡特竞选连任总统之所以败于里根,据认为未能解决伊朗人质危机是一个重要原因。
③恐怖主义的影响有限
对恐怖主义的影响也不能高估,因为从长远来看,恐怖活动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历史进程的。多伊奇在分析旨在消灭个人的传统恐怖主义的作用和影响时认为,通过刺杀政界要人改变历史进程的行为,其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原因在于人口众多的庞大组织有它们自己的巨大惯性。例如,1884年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行为取得了成功,但结果只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取而代之,专制独裁制度依然如故。美国总统肯尼迪、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遇刺后,其国家政策都没有改变。
④恐怖主义可能引发突然事件
在分析恐怖主义的政治影响时,我们也必须注意这样的事实,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恐怖主义有可能成为触发突然事件的导火索。1994年4月6日晚,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乘坐的飞机在抵达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机场上空时,突遭地面火力袭击而坠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